从国际金融危机看当代青年对《资本论》的热捧

时间:2022-02-17 02:37:57

从国际金融危机看当代青年对《资本论》的热捧

摘要:随着金融危机爆发,年轻读者再次对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的巨著《资本论》产生了兴趣,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究竟《资本论》存在怎样的巨大魅力他在知道当今社会发展上有发挥着怎样的作用?文章就此进行深入解读。

关键词:国际金融危机;当代青年;《资本论》;研究对象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欧债危机愈演愈烈,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多,前景堪忧。危机爆发后,西方的一些政要、学者和企业家纷纷把目光转向了《资本论》。德国专门出版学术著作的卡尔·迪茨出版社统计,《资本论》在危机发生当年的销量是上年的近3倍。一场全球范围的金融危机,使一些西方国家出现了“马克思热”、“《资本论》热”,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西方社会想从《资本论》中找到引起这次危机的原因,以便对症下药。

一、《资本论》的巨大魅力

100多年前,马克思在《资本论》里有这样一段描述:“乍看起来,好像整个危机只表现为信用危机和货币危机。而且事实上问题只在于汇票能否兑换为货币。但是这种汇票多数是代表现实买卖的,而这种现实买卖的扩大远远超过社会需要的限度这一事实,归根到底是整个危机的基础。”也就是说,当时的马克思就意识到在危机发生之前总是有一个金融非常繁荣的阶段,货币资本、生息资本非常活跃,同一张汇票反复被贴现,这样就使购买力放大,造成一种假象,好像生产在扩大,需求在扩大。但这时生产过剩已经出现了,紧接着货币危机的可能就是全面的经济危机。货币危机可以被看作是经济危机的一个阶段、一个征兆。

在《资本论》诞生后的100多年里,他一直是人类社会无法忽视的思想宝典。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周期性变化,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也会出现时而尖锐时而缓和的状况。当资本主义矛盾处于缓和时期,《资本论》可能暂时淡出人们的视野,反之,当新的历史时期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危机爆发时,《资本论》又会受到重视,受到“热捧”。《资本论》的巨大魅力就在于它已经在一百多年前就预测到了经济危机的产生根源,指出了预防和解决经济金融危机的主要手段和方式方法。

正如达尔文的《进化论》发现自然界的进化规律一样,马克思的《资本论》发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资本论》受到如此热捧,人们对于他的研究对象及应用于实践中的作用和意义有了更加强烈的了解愿望。尤其是在马克思主义日益中国化的今天,为何日益开放的中国能在世界经济危机的浪潮中独善其身,研究《资本论》研究对象的必要性及其意义可想而知。

二、《资本论》研究对象及其意义进一步解读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序言中表明:“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也就是说,《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马克思在研究了大量的思想资料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现实材料的基础上,运用思维抽象力和利用矛盾分析方法,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作了深入的剖析,发现它与以往历史上的社会制度的一个重大区别,也就是它的根本特征,在于它是一个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体,这种矛盾的统一构成这个经济制度的运动。这一认识就成为建立《资本论》基本结构的现实基础。马克思先考察了矛盾的主要方面资本主义直接生产过程,然后又考察了矛盾的次要方面资本的流通过程,最后在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中全面考察了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1]。马克思在第二卷别是把流通过程作为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媒介来考察的第二篇指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就整体来看,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至于这个第三卷的内容,它不能是对于这个统一的一般的考察。相反地,这一卷要揭示和说明资本运动过程作为整体考察时而产生的各种具体形式。

社会主义从诞生以来,由于生产资料公有制所赋予的优越性,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也不能否认,几乎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发展过程出现都出现了一些失误。失误的原因很多,但从理论上来说,主要的就是没有运用好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展的相互关系的客观规律。问题在于我们对生产本身的发展的研究过于抽象,这就影响了对社会的发展得出科学的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规定就是对生产力的状况作了科学的具体细致研究所得出的科学结论。当然,政治经济学这门科学的研究对象不包括生产力。正如马克思一再强调政治经济学的对象不是物质生产,而是生产的社会形式[2]。但是,不应由此把马克思针对当时政治经济学研究上这一重要缺陷所强调的这一点绝对化,似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可以不必重视对生产力的研究。结果,无形中形成一种传统观念,似乎生产关系可以与任何一种生产力自由结合,在某一种生产力水平基础上,可以凭主观意志任意建立某种生产关系[3]。

生产力发展的阶段性决定着生产关系发展的阶段性。但是过去在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方面研究得很不够,这一方面导致企图超越必要阶段一步“跃进”到主观规定的高度上,另一方面失去了规定生产关系发展阶段的基本依据,成为“左”的或右的思想倾向的认识根源。所以,这也是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建设和改革工作中出现失误的重要原因。

三、《资本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中内容最丰富、最深刻、最成熟的著作,在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恩格斯在评价《资本论》在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建立中的地位时曾说:“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我们全部现代社会体系所围绕旋转的轴心,这种关系在这里第一次得到了说明。”《资本论》第一次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内部结构和运动规律;从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刻理解和批判中发现了共产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性和新社会的基本特征,并揭示了实现这一变革的现实途径,和实践变革的社会力量。《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的核心和基础。

四、结束语

可见,《资本论》序言中把生产(技术)方式包括在研究范围中,这一基本观点强调它在研究生产关系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是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的。无论在规定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及其变化以及在当前经济体制改革步骤设计时,明确生产方式是这些活动的基本依据,一定能进一步提高我们实际工作的自觉性,减少大的失误和摆动。经过40余年的建设和改革实践,明确了我们现在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论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是克服工作中各种错误倾向的基本依据。依据马克思《资本论》的研究方法,社会生产关系建立的基本依据只能是生产力、生产技术方式。因此我们必须克服过去政治经济学传统讲述中对生产力研究的轻视态度,掌握马克思理论的精神实质和方法论,对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现状作认真的研究,从而正确地阐明我国当前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应当采取的具体形式和管理体制。

正是因为社会主义体制和资本主义体制上的差异所产生的抵制金融危机的能力上的不同,论证了《资本论》的巨大价值,也再次引起了当代青年对《资本论》的关注。(作者单位:东华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周德海;从马克思的价值理论看剥削概念[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苏禾、苏畅,主体劳动价值规律探析——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的探索[J];人民论坛;2011年17期

[3]刘青松;关于现代经济学中价值理论消失问题的一些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8期

上一篇: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 MRI表现及鉴别诊断 下一篇:肠源性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