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穹嗪联合培他死汀治疗颈性眩晕效果肯定

时间:2022-02-17 04:38:18

【中图分类号】R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424-01

本人自二八年至今,用川穹嗪注射液联合培他死汀注射液治疗颈性(特别伴心脑血管疾病)眩晕40例,效果肯定。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病例资料: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42岁。男18例女22例;突然眩晕25例,逐渐眩晕15例,伴脑、心血管疾病20例。单纯颈性眩晕20例。

1.2 诊断依据:(1)突然转动颈部,眩晕发作,CR检查或MRI检查,有颈椎退行性改变。(2)眩晕常伴有一种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头晕、颈部及其周围酸痛活动受限,上肢麻木,无力;较重者恶心呕吐、面部及四肢麻木,不能站立。(3)伴有心脑血管病史的患者,伴有以上症状。

2、治疗方法:

单纯性颈性眩晕,0.9%生理盐水250ml+川穹嗪注射液80ml静滴,每日一次,培他司汀20ml静滴,每日一次。伴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上述治疗。对照组0.9%生理盐水+复方丹参20ml静滴,每日一次。低右500ml静滴,每日一次。

3、疗效判定及结果

3.1 疗效的判定:显效,眩晕及其他症状消失,有效眩晕及其他症状明显减轻;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

4、讨论:

颈性眩晕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长期看电视、打牌、伏案工作等。人们长期保持一种前倾姿势,容易使颈椎变形,老年颈椎退行性变,动脉粥样硬化,颈性眩晕逐渐增多。

目前,临床上较一致的看法,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变所致脊髓神经血管受损表现的相应症状。有四种基本分型法,即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交感神经型和颈动脉型。颈椎引起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表现,常有突发性,并有反复发作倾向。治疗以非手术疗法为主。

药物治疗是颈性眩晕的一种治疗手段。而目前尚无治疗颈性眩晕的特效药物,所用非甾体、肌松弛及镇静剂等对症治疗,长期使用副作用大。

中药川穹辛温,归肝脾心包径,功效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主要成份生物碱(川穹嗪)具有以下功能(1)能抑制血管平滑肌收缩(2)预防血栓形成(3)有降压作用(4)有抗维生素E缺乏作用(5)近代以川芎嗪注射液静滴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脑外伤综合症等。

西药培他司汀,为组织胺H受体激动药,对H2受体作用少。扩张血管作用较组胺强而持久,且不增加微血管的通透性。本品对脑、心周围血管特别是椎基动脉系统有明显扩张作用,抑制血少板的聚集和粘附,增加脑和内耳前庭的血流量。用于美尼尔综合症及各种原因引起的眩晕,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动脉硬化症,血管性头痛。

以上两种药物联合作用,既改善症状,又促进脑部及内耳的血液循环,中西药联合应用相得益彰,互为补充。

参考文献:

[1] 《临床药物手册》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08.3.5出版3期

[3] 《中药学》学苑出版社,张清河主编

上一篇:云南省某市2207名女性职工乳腺体检结果分析 下一篇:中医传统疗法配合认知行为疗法(CBT)治疗失眠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