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反思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2-02-16 11:26:45

关于反思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我是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已十多年,非常热爱这一工作。可最近几年,总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感觉学生越来越难驾驭。明明是从前很有把握的课,站到讲台上却又胸无成竹。我很困惑,却又无可奈何。最近我对自己的教学作了重新审视、反思,才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老师仍是原来的老师,方法还是原来的方法,可时代在变,教材在变,人的观念也在变,学生的特点、兴趣爱好同样发生了很大变化。仍用老一套教法,肯定会力不从心、胸无成竹。为了更好地适应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我认真反思了自己的一些教法,作了一些改革,又重新找回了那种得心应手的感觉。

于是,我渐渐喜欢上了反思教学,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教学,及时反思,长期反思,一段时间下来,我自己对教学胸有成竹,游刃有余,学生也越来越喜欢上我的语文课,班级成绩名列前茅。

语文学科最大的特点就是博杂,如果学生无兴趣,不去主动学习,是很难学好的。所以我认为,学好语文的关键就是充分利用好课堂,利用课堂这一主阵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主要是坚持了“三反思”: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

一、课前反思

说起反思,有很多老师自然会想到课后反思,其实我觉得在教学前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具有前瞻性,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课前反思包括新学年(学期)开始时对学年(学期)教学目标的确立,对课程教学计划的安排,也包括上课前对教学内容的选取与舍弃、补充与延伸,对教学策略的选择,对教学重点难点的思考,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对教学方法的确定,对教学媒体的使用,对学生参与的预测,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或失误、困境地解决与把握等。这些反思都要求教师在课前进行思索,并在备课及教案上体现出来,不留盲区,为课堂教学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并做到胸有成竹去上课,有的放矢去引导。

在课前,如果对有些问题考虑不周,就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如七年级(下)第三单元“我也追‘星’”的综合性学习,既是本单元由课内认识名人向课外了解的延伸,又是为了对现代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追星”现象予以正确引导,树立健康高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所以我把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在让学生在课外了解更多的名人、伟人,从他们的故事中懂得为人之道,明白成功之道,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健康的情感态度上。由于仅把学习过程当作实现目标的途径与手段,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也没有因学生表现出的不耐烦而及时调整学习活动的目标,所以很多学生以作业多没时间,或是找不到资料为借口,两周下来查阅资料工作收获甚微,没有大量的阅读了解,自然就谈不出什么心得体会,课堂交流就只好照本宣科,读读资料。活动宣告失败。之后,我反思了失败原因,更反思了今后对活动目标的确立,并有了新的理解,教师除了考虑教材预设的目标之外,更要考虑学生心中的问题、困惑、见解、经验、兴趣、思维等,它们不仅是学习活动的起点,而且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增长点。所以,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注意了必须在全面深入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生活经验、知识基础、智力水平、情感特征的基础上来确定活动目标。这样的反思,有利于教师更进一步的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更好的把握新课程,更快的提高教学质量。

二、课中反思

教学成功的关键是在教学中反思,它具有监控性,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要及时反思,不断调整,不能按照课前制定的教学方案一成不变的上下去,而要按照课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情绪、参与方式、探究效果、整体状态进行灵活的引导,在反思中改进,在反思中完善,确保每一堂课的顺利、高效进行。

例如,我在上《多一些宽容》时,归纳了中心,刚处理完练习题,班内突然“砰”的一声,一位同学的笔盒被他前面的同学碰到了地上,前面的同学赶紧拾了起来,那位同学虽没说什么,可我注意到,他非常不高兴地斜了那同学一眼。就这一眼,让我意识到,这堂课不能就这样结束。于是,我紧接着刚处理完的课后练习三“搜集人格修养方面的格言警句、成语、谚语,与同学交流”又加了一个问题:你是怎样理解宽容的内涵——互谅、互让、互敬、互爱的?并从我们身边找例子来证明。大家热烈讨论,各抒己见。我注意到开始的那个同学悄悄地伸出手去碰碰前面的同学,两手拱起,施了一礼。刚才作的这一调整,既活跃了课堂,又对课文加深了理解,这不是两全其美的事吗?

当然,课中的调节多种多样,可根据课堂、学生情况随时调整。又如前几天讲《变色龙》一文时,有个班正好是上午第四节,有些学生饿了,天气又热,听课时劲头不足,恹恹欲睡。于是我马上把教师的教授调整为小组内分角色朗读,不过重点强调要把握人物的心理、神态、语气的变化,不清楚的地方可讨论或请老师帮忙解决,各小组展开竞赛。这样一调整,任务很快完成了,效果也非常理想。

所以我觉得,课中的反思,有利于挖掘出课文的深意,有利于多角度的理解作者的思想,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课后反思

一堂课结束了,老师是不是就万事大吉,什么事都没有呢?是不是就可以高枕无忧,好好的休息一下呢?不是这样的,上完课后,要认真分析自己的课在哪些方面取得成功,在哪些方面还有待改进,从新课程教学理念、课堂教学过程、可中出现的值得探讨的事件、学生的组织管理、工作经验、教学效果、学生获得了什么、遗留问题处理等方面去反思。不断记录自己的教学体会、失败教训、成功经验、研究成果、学生的评价、学生的学习心得,随时总结分析,及时填写教后反思,以便调整作业布置及下堂课的目标设计。我觉得教学后的反思,更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 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

如在学《送东阳马生序》时,让学生先预习,再小组讨论,找出疑难,最后集体解决的方式很受学生欢迎,教学效果也很好,上完后我认为今后文言文教学可以继续使用。

在本学期,有一个单元的议论文,本单元总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归纳,概括每篇文章的论点及其提出方式。基于课前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议论文又比较枯燥,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我为其中的两篇设计了一个对比阅读的教学方案,设计思路大体如下: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和学法生速读两文(1000字/分钟)随手划出来表达作者观点的语句,不懂之处打上问号小组内交流讨论:每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比较两文中心论点的提出有何不同根据讨论结果南、北四排分别就两文列出提纲,小组共同完成一份,提问反馈、质疑问难。我很为自己的设计暗自高兴,可学习的过程并非我想象的那样,一节课只进行了教学内容的1/2,学生对每一步的问题都反应的很慢,课后,我苦苦思索:为什么教学内容不能像设想的那样顺利进行呢?设计一节课的内容结果却用了两节课时才完成。从设想的角度看,我觉得自己的课是失败的。犹如一部好的作品有了一个精美的开头却落了蹩脚的结尾一样,我从各个方面分析这节课不能如愿以偿的原因:

首先:没备好学生。学生课前只是很肤浅地读了遍课文,对议论文的许多知识的认识还处于模糊、朦胧的状态,初学速度慢是一定的,而我则没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其次,内容设计有点贪多求全,一节课根本解决不了。再次,学生阅读速度过慢,拖延了学习的时间,所以,提高学生阅读速度是当务之急。三个方面的原因,注定了我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不能像我想的那样及时完成,找出了原因,修改了教案,我又信心倍增地投入到下一个班的课堂教

学中,教学非常顺利。

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教学,坚持不懈的进行自我批评、自我调整、自我完善,对自己的每一堂课做深层次的思考,并不断地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与其他教师一起反思,只有这样,才能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另外,每学完一个单元或一个月后,要有一个阶段性检测,这是检查学生在一段时期内的学习、掌握情况,也是教师检查、反思前段教学效果、调整今后教学方向的一个机会。每次检测完,对等级较低的同学我们都是逐一分析,根据情况进行二次达标。

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将一如既往的坚持下去,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及教学工具等方面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继续探索,不断进步。只有不断的反思,不断的改进,不断的完善,教学质量才会不断的上升,学生才会茁壮成长。

上一篇:人文性:《语文课程标准》实施的价值取向 下一篇:中考语文命题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