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动画长片中的女性主义话语元素

时间:2022-02-16 05:48:51

迪士尼动画长片中的女性主义话语元素

[摘要]层次丰富、性格各异的女性形象是迪士尼动画长片中的重要角色,在以爱情为主题的迪士尼动画中,女性与男性自然成为一种鲜明的二元对立存在。而在梳理近100年来迪士尼发展史的过程中,观众可以感受到其在女性主义话语方面的积极运用。迪士尼可以说是时代的镜子,它见证了女性主义运动的起起落落。本文从女性主义话语之婚姻、女性主义话语之个人价值、女性主义话语之美貌三方面,浅析迪士尼动画长片中的女性主义话语元素

[关键词]迪士尼;动画长片;女性主义;话语元素

层次丰富、性格各异的女性形象是迪士尼动画长片中的重要角色,在以爱情为主题的迪士尼动画中,女性与男性自然成为一种鲜明的二元对立存在。而在梳理近100年来迪士尼的发展史的过程中,观众可以感受到迪士尼在女性主义话语方面的积极运用以及转向。迪士尼可以说是时代的一面镜子,它在20世纪的变迁,实际上见证了女性主义运动的起起落落。对于题材的选取、表现手法的运用以及剧情的设计等,实际上都体现了迪士尼对社会上女性观的接受,以及迪士尼女性主义话语的使用策略和原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迪士尼的动画长片一直以来反映的都是各个时期美国的意识形态,并不是一种纯粹的娱乐性作品。从1937年第一部公主电影《白雪公主》问世到2013年《冰雪奇缘》,12部公主电影跨越了将近80年的时代变迁,这些影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美国女权主义的发展历程和女性地位的提升。[1]也正是因为在动画中包含了社会问题,迪士尼的动画片才能成为经久不衰的经典,同时一些作品又在后世引发争议。因此通过迪士尼的动画长片来了解以美国为主的现当代西方女性主义话语元素的呈现是很有意义的。

一、女性主义话语之婚姻

在女性还无法在社会上获得独立的地位时,婚姻几乎是女性的唯一归宿,这种没有选择的状况也使得女性受到了长期的束缚与压抑,不难发现,女性的幸福与不幸,往往都与婚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迪士尼种类繁多的动画长片中,爱情和婚姻话题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这方面的动画片一直吸引着不同时代的观众,从世界各地的迪士尼乐园中游戏项目的安排来看,甚至有一部分女孩子会在童年时期将自己带入迪士尼动画的女性角色中。

从迪士尼公主电影发展的初期,也就是正值美国经济的大萧条时代的1937年,到六七十年代的平权运动还未展开的1959年,迪士尼出品了《白雪公主》与《睡美人》等电影。在这两部电影中观众都可以找到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女主人公以一种“沉睡”的状态等待男主人公的“唤醒”。值得玩味的是,导致她们进入这种接近死亡的沉睡状态的恰恰都是女人,在《白雪公主》中是邪恶的皇后,在《睡美人》中则是一个未被邀请的女巫师。而男性的小矮人、猎人与国王却都是充当一种保护者的形象。这无疑是回避了男性对女性进行迫害的历史与现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王子唤醒是一种拯救。但是所谓的拯救并不是完整的,其终点一定要指向一个婚姻。白雪公主和玫瑰公主(睡美人)都以盛大的婚礼嫁给了王子,从此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故事就在此戛然而止。婚姻成为解决问题的最终方式,因为王子无疑将给女性提供庇护和疼爱。在这样的故事中,王子必须是高贵而勇敢的,而公主则必须是善良而柔弱的,这几乎成为该时期公主电影的通病。

而这种女性的被动现象随着女性主义的深入人心而亟须改变。在迪士尼于2013年推出的《冰雪奇缘》中不难看出,安娜公主经历了一个从迷恋王子(即使是在迷恋王子的时候,姐姐艾尔莎也明确地告诉她不能这样)到对王子说“不”的过程,而姐姐艾尔莎则自始至终就没有爱情经历。尽管青年克里斯托弗在其中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但无论是安娜还是艾尔莎都对自己的命运有着坚定的自主意识,并不被男性牵着鼻子走。当艾尔莎困于自己的法力,安娜身受重伤时,是她们努力地自我拯救和拯救彼此。男性在这里退居到了次要的位置。并且在故事结束之时,也没有一个所谓的盛大婚礼来锦上添花,因为爱情只是一种额外的收获,而女性对自己的爱护才是影片一以贯之的主题。

二、女性主义话语之个人价值

对于女性来说,摆脱对于婚姻的依赖依然是不够的,在女性有了更多的人生选择之后,她们还需要在更深广的程度上实现个人的理想,展现个人的价值,只有如此,才是回击男权话语的最有力武器。可以看到,经过六七十年代平权运动的荡涤,迪士尼动画长片中的那些角色已经开始向更广阔的领域前进。例如在1989年的《小美人鱼》中,尽管主人公爱丽儿要用声音换取双腿的直接动机依然是爱情,但是她早在认识王子之前就已经充满了浓浓的求知欲,对于陆地上的一切有着深切的向往,并且有着可贵的冒险精神。如果说《小美人鱼》中体现了女性对于知识的渴望,那么在1995年上映的《风中奇缘》中,女主人公印第安公主宝嘉康蒂,则在行动上用对权力的掌握来实现个人理想,她为了自己的族人放弃了和英国探险家约翰的爱情。她的敌人也不再是心术不正的巫婆,而是以雷克利夫这一男性为代表的广大殖民者。更值得指出的是,在这两部动画片中,女性已经反过来成为男性的拯救者。

迪士尼公司近年的作品已经渐渐脱离了单纯讲故事这一套路,而是紧跟时代的步伐,赋予影片新的内涵,特别是对动画中女性角色展开愈加丰富的表现,人物设定多层次化且更加细腻,剧情摒弃之前的套路,开始突破既定的思维模式,让观众在观看动画的同时体会到更多观察视角,从而引发深入思考。[2]在《冰雪奇缘》中,公主的个人价值并不只是要找到属于自己的王子。小公主安娜涉世未深,她碰到了英俊帅气的汉斯王子,对他一见钟情并与他闪电般订婚。得知此事后,大公主艾尔莎对妹妹说:“你不能和刚刚见面的男人结婚。”这句话给白雪公主、小美人鱼等各位公主上了残酷一课,几乎瓦解了之前大部分公主片的剧情合法性。[3]《冰雪奇缘》中,公主片的剧情也不再仅仅是等候与那个王子相恋,门当户对的“王子公主”爱情模式成为剧中的陪衬。而王子汉斯更是充当了剧中的大反派,他处心积虑与安娜结婚,其实在意的是艾伦戴尔王国的统治权。安娜在看清汉斯的真面目后,也收获了自己的爱情,那是她真正的“王子”――一个山野平民克里斯托弗,一头驯鹿和一架雪橇几乎就是他的全部家当。而安娜的个人价值也并非体现在婚嫁上,她克服冰天雪地的窘境毅然进山寻找姐姐,表现出了她对姐姐的爱以及对整个王国人民的爱。从在王国的地位而言,安娜仅次于姐姐长公主艾尔莎。而艾尔莎因无法控制自己的魔力给国家带来了灾难,负气出走。这样,安娜继承女王的王位也就变得名正言顺。而安娜没有选择成为女王,这并非出于她没有这个能力。事实上,艾尔莎的离去使全国上下一片混乱之时,安娜恰恰发挥了女王的作用,使人民迅速安定下来。但在安娜看来,当女王并不是自己想要的,找到姐姐艾尔莎并重新修复自己与姐姐的情感羁绊,才是个人的价值所在。安娜在影片中成为事实上的艾尔莎的拯救者,以往总是被王子拯救的迪士尼公主形象,也彻底被安娜颠覆。同时,艾尔莎的形象也是非典型的迪士尼公主,她拥有着强大的魔力,达到了自己无法控制的程度,与以往那些柔弱的公主形象大相径庭。而在影片中,她也缺少对爱情的追逐。艾尔莎更多是一种责任感的象征。出于对妹妹的保护,她戴上了手套并疏远妹妹。当无法控制的魔法给妹妹和自己的子民带来伤害后,她选择放弃荣华富贵,远走高飞,都是出于一种责任感。最终,拯救安娜的也不是来自“王子”的“真爱之吻”,而是姐妹俩不离不弃的亲情。

三、女性主义话语之美貌

在迪士尼的动画长片中,几乎没有女性角色是不美貌的,而且可以说迪士尼的女性形象有时既反映的是一个时代的潮流,也引领一时之风尚。但是对于女性美貌的诠释,迪士尼也走过了一条曲折的发展道路。以1950年迪士尼推出的充满梦幻色彩的《灰姑娘》来看,这是一部时代感非常强的动画长片。影片中的女主人公辛德瑞拉的形象是当时社会上所“公认”的完美的女性形象,容貌秀丽,一头金色的卷发与白皙的皮肤等。更为明显的是,辛德瑞拉在对王子的吸引中,美貌无疑是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在后来王子寻找辛德瑞拉的过程中,焦点是在一只遗落的水晶鞋上,而王子的标准就是,谁能穿进这只水晶鞋,谁就是他心爱的姑娘。而恶毒的后母生下的两个女儿的脚都无法穿进这只水晶鞋。这里对于女性身体部位的物化可谓登峰造极,衡量一个只有一面之缘的女性值不值得娶的标准,竟然只在她的脚上。如迪士尼塑造的绝大多数女性主人公形象一样,辛德瑞拉具有善良的品格,甚至可以说在所谓的公主动画中,反面的女性角色一般都是毫无来由地恶毒、嫉妒,而正面角色则毫无原则地善良、宽容。但是王子之所以对辛德瑞拉产生兴趣,绝非是她的善良品质,而是她依靠魔法所变出来的、昙花一现般华丽的外在物:马车、华服等。值得指出的是,这只小得不正常的水晶鞋,实际上就是对女性进行束缚的男权。在一个男权话语社会,这种审美观是建立在男性视角之上的。女性所谓的美貌其实是根据男性的需要塑造出来的。如前所述,《灰姑娘》的出现与时代息息相关,当时的美国以及整个世界都刚刚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阴影中走出来,需要一种结局美好的童话故事来对人们的心灵进行抚慰。而战争结束以后大量的男性回归岗位,无疑造成了原本在战争中因为美国开足国家机器而获得工作的女性的不满,鼓吹女性应该回归家庭,相夫教子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声音。也是与“冷战”开始以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引以为豪的“铁姑娘队”等唱的一种旗帜鲜明的反调。而不仅美貌,且心甘情愿在家辛辛苦苦做家务的辛德瑞拉无疑就成为一种“最后会获得幸福”的标杆,但是这样的幸福如何延续,并非迪士尼所要回答的问题。

随着女性主义运动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明确地意识到,这种对于“美貌”作用的夸大只能存在于童话之中,要表现女性的魅力,必然要突出她在美貌之外的优点。而1998年上映的改编自中国古代传说的《花木兰》无疑很鲜明地代表了这种转变,这部电影除了可以视作对亚洲市场的一次开拓,同时更是一种对自己修正过后的女性主义话语的声明。在电影的一开始,花木兰就以化妆去相亲的方式登场,这里既体现的是婚姻话语元素,也体现了美貌话语元素。婚姻这一点是迪士尼自己的发挥。而在中国的传统诗歌中强调的更是一种遮蔽了自己女郎的美貌,“安能辨我是雄雌”的状况,在参军回来之后的“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则是代表了花木兰向女性身份的回归。毫无疑问,相亲前的化妆是一种取悦男性的方式,古代女性之一的花木兰自然也不能免俗。在相亲失败以后,还特意表现了花木兰擦去脸上妆容的对比画面。此刻脸上妆容的改变象征的是花木兰内心的抉择,她决意替父从军,用剑割断了自己的长发,不再是依靠美貌而是依靠自己的能力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保护自己的家庭,美貌从这一刻开始不再是女性的武器。而和其他的女主人公一样,花木兰也在故事中收获了自己的爱情,但是她的爱人李翔对她的尊敬和爱慕并不单纯是处于对她外表的欣赏,而主要是产生于两人并肩作战的艰苦历程中的。

综上,女性主义的发展还将有很长的路要走,女性话语并不会沉默,随着男权话语的解构,只会有更多的女性冲破束缚而“发声”。而迪士尼的动画长片作为一种深受欢迎的文化产品,必然还会在今后出品的动画中体现出更多的具备女性意识的话语元素。故而笔者在此姑且抛砖引玉,以俟来者。

[参考文献]

[1] 华静.女权主义、女性地位与女性形象――析美国迪士尼经典动画片中公主形象嬗变[J].电影新作,2014(06).

[2] 王竹君.从《冰雪奇缘》谈近年迪士尼动画中女性角色设定的变化[J].大众文艺,2014(12).

[3] 李响.迪士尼:剪不断的公主奇缘[J].国家人文历史,2014(07).

[作者简介] 王二丽(1980―),女,河南周口人,硕士,周口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上一篇:彼得·杰克逊电影中的虚拟现实主义 下一篇:中西方影视动漫中的“华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