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城市环境设施的普及性及个性

时间:2022-02-16 02:02:32

论城市环境设施的普及性及个性

摘要:从我国目前的城市环境设施来看,设计中的普及性意识不够,即对城市环境设施所必须具有的共性方面有所缺乏。另一方面,个性的体现少之又少,很多城市呈现出“千城一面”的面貌。一个现代文明的城市不能够缺少代表自己地域文化特色的设计。“普及性”和“个性”这两方面的缺乏是我国部分城市中环境设施所存在的普遍问题,应该得到设计师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城市环境设施;普及性;个性

中图分类号:F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3-0151-02

城市环境设施是指在公共环境中为人们活动提供条件或一定质量保证并能给人们带来视觉享受的服务设施系统,以及相应的识别系统。“环境设施”这一概念起源于英国,他们称其为“街道的家具”、“园地装置”等。欧洲人又称为“城市的配件”。日本人认为“步行者道路的家具”,也称“街具”,其范畴不一而同,随着现代城市发展的变化,这一概念有扩大的趋势。本文探讨的是城市环境设施与人、物和环境的关系。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环境设施的设计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现有的城市环境设施的设计上还存在许多不尽人意之处,大多数设施缺乏对城市自身特色的认识与价值的肯定,使城市环境设施的设计越来越缺乏个性。同时,广泛考虑各种人群的城市环境设施较少,缺乏能够让广大市民普遍接受并提供便利的优秀作品,因此如今的城市环境设施的设计又普遍缺乏普及性。

1 城市环境设施的普及性

谈到普及性,必须首先了解城市环境设施的共性,就是安全性、舒适性、识别性、和谐性和文化性。这些特征可以说是城市环境设施设计的主体,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必须首先要遵循的不变规律,如活动设施的设置主要考虑包括老人、孩子等各种人群的户外活动,它的尺度应与人体工程学诸尺度相适应,从材料的色彩、质地和化学性质上都要考虑人与其相接触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以及使用的耐久性。这些就可以看作是城市环境设施的普及性。

要研究普及性首先要考虑环境设施与公共意识的协调,就必须先充分认识人在社会环境中的心理表现,主要有两类:内心活动和行为活动。

1.1 内心活动

内心活动是人在公共环境中通过听、看、摸、闻所产生的各种感觉的体验,它可演变为满意、厌恶、愉悦、愤慨等心理因素。美好的空间环境使人们的情感得以升华,唤起人们更多的爱心,更多的愉悦。而不良的空间环境则能够让人产生负面情绪。

1.2 行为活动

行为活动是人在环境中的动作行为,包括自发行为和被引导的行为。自发行为体现人的自身需求,被引导行为则体现为由环境所暗示的行为方式。

这两方面与人们对环境的感觉、自身的生活方式及审美情趣有关。设计往往影响着人们的心里和行为,不同的行为方式可能对环境设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寻找合理的设计方案便显得尤为重要,有时恰恰是设计的错位导致人的不文明行为的产生。要使设计面向大众,适合多年龄、多文化层次对象的需求,使更多的使用者更大程度的接受这些设计,就必需要掌握他们在某种环境下的心里需要、行为特点、生活方式及各种需求,进行调查研究与信息的分析,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因此,注重城市环境设施与人的对话,加强“以人为本”的设计意识,这样才能加强设施的普及性,让大多数的人更易接受这种表达方式及其所带来的功能享受。

2 城市环境设施的个性

相对与普及性来讲,个性是可变因素,具有可变性和多样性。这种多样性是基于不同人群的年龄、职业、喜好、修养、文化等要素而产生的,而且总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中。地理与文化的不同、民族与历史的不同、传统与宗教的不同、使用环境的不同、使用者的不同,都能成为创造多样的、个性的城市环境设施的源泉。无论是基于实用或休闲目的,城市环境设施的功能与视觉涵义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周围环境的品质。城市环境设施的形态除去其功能的本意外,归根结底是一种文化的表现形式。就个别地方的公共空间而言,如果能够以整体和前瞻的计划进行设计探索,以成就地域文化的全面呈现,就可以促进人与环境的交流,使人们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地域文化的内涵。

我们从古代罗马人崇尚的庄重伟大、希腊人追求的恬静严谨、印度人称道的神秘幽玄、日本人喜爱的淡泊素雅、中国人讲究的等次对称等都可以探询其文化的渊源。今天,由于科技的进步、观念的变革、交流的深入和信息的速增,城市环境设施在城市中呈现出光怪陆离且世界同一的双向趋势,但是思考充分且设计良好的城市环境设施,仍然有力的反映环境以及地方或民族的特点,其形态仍然显示其独特气质,呈现出体现本地的,特定文化背景下的环境设施的个性。

城市环境设施个性的体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 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的形成是受自然环境的地质、地形、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形成具有区域特征的文化现象。它体现了一个地区人们对自然的把握和认识的方式、程度以及审美角度。例如东西方文化就形成了世界两大文化板块。东方文化注重感性,讲究精神理念。西方文化崇尚理性、遵循科学、讲究实证。

2.2 民族传统

民族传统是以种族、血缘、宗教、地域等多种复杂因素为基础,构成较为稳定的人群组合。种族血缘的归宿感、认知,以及在、生活习惯、生产方式、是非标准、风俗礼仪、图腾崇拜等方面形成了特有的风俗习惯和审美标准。这种文化石各个民族在漫长的生存斗争中积累和发展起来的,体现了本民族的世界观。

2.3 历史积淀

历史积淀是指各个地域、各个民族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保留下来的为群众所共有的代表本民族、地域文化某一特定阶段占主导地位的文化成果。如中国古代的风水学理论,在现代的环境营造中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

2.4 文化传承

文化传承是人类世世代代在生活中总结、积累而产生的,在文化的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其自身的风貌、特征、层面、范围及局限性。文化在各地区的发展速度不尽一样,每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水平不同,文化现象、审美意趣也会产生差异。

综合研究以上几个方面,就是我们进行城市环境设施个性化区分的切入点。挖掘城市深层次的文化及艺术诉求,使其展现在环境设施中,赋予所设计的环境设施以独特的“表情”,这种“独特的表情”拥有丰厚的文化内涵,因而才能令人难忘怀,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愉悦大众。设计师就应该关注在时代社会民族环境中形成的共同美感及客观存在的普遍艺术标准,将真正的美转化为使大众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3 城市环境设施的普及性和个性研究之实践意义

从我国目前的城市环境设施来看,设计中的普及性意识不够,即对城市环境设施所必须具有的共性方面有所缺乏,很多环境设施往往呈现出粗制滥造的痕迹,不能够满足大多数使用者的使用需求和审美需求,另一方面就是更深层面来看,个性的体现少之又少,而一个现代文明的城市怎么能够缺少代表自己特色的设计,这不仅仅是城市环境设施所存在的问题,这是一个中国大多数设计师的普遍问题。有了个性的体现,才能够体现一个城市的文明发展状况。我们应该把文化性这一主题确定为提高设计水平的发展点。仿造及照抄西方城市环境设施只会埋没我们的民族文化。不可否认,从近代开始,西方的城市设计与建设对全世界的进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然而,这仅仅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一部分,而我们的本土文明也必定会对世界产生深远的作用。我们不应该一味的只学习西方城市环境设施设计的套路,只有立足世界,放眼于本土,才能够正视自己的历史,设计出体现本土文化的城市环境设施。我们要着重分析适应性,即“普及性”和有关周边环境、文化、历史等因素构成的“个性”这两方面问题,阐述这两种概念的特定含义,明确这两方面在环境设施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城市环境设施设计的公共意识,传达属于社会的、社区的、历史的内容。

参考文献

[1]于正伦.城市环境创造:景观与环境设施设计[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

[2]李丽萍.城市人居环境[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3]周立军.建筑设计基础[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上一篇:重庆巫溪白果森林公园旅游市场开发探讨 下一篇:生产资料市场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