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贷款惊扰全球金融业

时间:2022-02-15 11:50:21

次贷款惊扰全球金融业

由于美国次贷危机的扩展,全球金融市场尤其是资本市场在2007年8月中遭遇了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最为残酷的打击,其赖以生存的最重要根基――投资者信心由此受到重创。为了唤回市场人气,从利率到汇率,从注资到融资,全球主要国家中央银行和商业金融机构展开了历史上空前的救市行动,而且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至今还在持续着。

吞噬财富的黑色风暴

已经暴露问题近一年的美国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在今年8月最终酿成危机性事件,不仅将该国住房销售与建筑市场送入到了前途暗淡的境地,而且深度波及和销蚀了国际经济肌体的其他重要领域:美国向收入少、不稳定、工作不固定等所谓的“次级人”发放贷款,他们还款能力有限,但利率较高,因此可谓风险大、受益大。美国房贷可以零首付,因此加大了风险,好多人还不起贷款,从而导致呆账坏账的危机。简言之,美国的次贷危机,是信贷机构在利益的驱使下大量贷款给一些信誉一般的购房者和炒房者,随着利率的不断上调,信贷机构无法按时收回贷款导致的一次危机。

实体经济的灾难最终必然传导到虚拟经济中来,证券市场成为了次贷危机的直接接棒者。仅以最为严重的8月10日至17日一周的时间计算,摩根斯坦利国际资本世界指数跌至5年最低,纽约股市道琼斯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双双创下“9・11”以来的新低,伦敦金融时报指数跌破6000点这一最近6年来从没见底的关口。当然,与美国相连的拉美股票市场没能幸免,仅一周时间内,拉美三大股市市值蒸发2886亿美元。而在亚太市场中,受伤最重的要算日本、韩国和中国香港。其中日经指数创下了最近一年中的新低纪录,韩国股市创下2001年9月以来单周最大跌幅,香港恒生指数创下“9・11”事件后第2个日下跌纪录。统计资料表明,全球资本市场在一周时间内市值蒸发高达3万亿美元。

对冲基金在次贷风波中的折戟似乎格外沉重。继华尔街著名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公司旗下的两只基金因遭遇疯狂赎回而沦落到倒闭的边缘后,“华尔街最受尊敬的公司”――高盛公司旗下的对冲基金GEO基金也深陷泥潭,其资产价值在短短一周内累计贬值30%,为该公司历史上所罕见。各方面的权威数据已经传递出了投资银行在本次次贷危机所蒙受的损失。花旗集团的一份最新报告称,次贷危机给对冲基金造成的损失累计在550亿到1000亿美元水平,而法国农业信贷银行则指出高达1500亿美元。

裁员和失业往往是经济危机的必然结果。日前,雷曼兄弟控股宣布将关闭其次级贷款业务,裁减在美国分支机构中的1200名员工;美国次优房贷公司也宣布解雇1600名员工;而欧洲最大的银行汇丰控股也将关闭美国境内一个主要的金融部门,并裁员600人。统计数据显示,仅8月23日一天,数家欧美金融机构宣布了裁员计划,裁员总人数超过4000人。需要指出的是,今年以来,美国抵押贷款机构已经裁掉4万名员工,而如今又是大规模裁员,这对本已不景气的美国劳动力市场无疑是雪上加霜。

进一步分析,由于次贷危机极大地加强了金融机构对信贷的谨慎态度,致使市场的流动性大幅度萎缩,因此,全球企业并购也遭到了巨大的冲击。瑞士第一信贷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陶冬指出,美国次级债危机将会使全球并购活动销声匿迹一段时间。

一切的后果恐怕最终都要转嫁到国际经济肌体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席拉托称,受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等因素的影响,今年全球经济增长率有可能略低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此前预测的5.2%,并且能否保住5%的水平还是一个未知数。

央行频抛“救命稻草”

面对次贷危机的肆虐,担负着稳定经济重要职责的全球主要国家中央银行显示出了空前的主动性和一致性,展开了自“9・11”事件以来国际上规模最大的救市行动。

注资以增强市场的流动性是挽救投资者信心的第一张牌。从投放首笔资金至今,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已经累计向金融系统注资1102.5亿美元,并不排斥还有追加的可能性。无独有偶,欧洲央行也向金融系统注资超过2000亿欧元,日本累计投放资金313亿美元,澳大利亚注资70.4亿美元,俄罗斯注资17.27亿美元。截止到8月23日,全球主要国家中央银行已经抛出超过4200亿美元的资金。

利率作为调控市场最为灵敏的手段被各国中央银行紧急启动。美联储放弃了多年的矜持和固执,出人意外地将窗口贴现率从6.25%降到5.75%,由此引发了全球股市的大幅回暖。而为了防止日元升值过快进而引起的日元套利平仓给全球金融市场形成再冲击,本来存在十分强烈加息冲动的日本央行决定维持现行0.5%的官方利率。不仅如此,8月24日,日本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从金融市场回收资金3000亿日元,以减少市场中可能膨胀开来的套利流动性。

虽然在七大工业国中,英国央行在此次次贷危机中是唯一没有向金融市场注资的成员,但其最近的表现同样让外界刮目相看。根据英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会议的最新纪要,英国不仅将基准利率维持在了5.75%的原有水平,而且在日前向商业银行总共贷出了3.14亿英镑资金,目的就是与美联储形成新的策应,防止次贷危机的再爆发。

由于受到获利了结和风险厌恶情绪因素影响,投资人纷纷将资金汇回美国,一时间美元通货受到青睐;与此同时,利用日元进行的套利交易缩减,日元多头增加。美、日货币受到支撑,亚洲多种高息货币出现大跌。由于外贸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较高,许多亚洲国家央行不是通过利率而是通过汇率进行政策调控。印尼、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国央行先后公开或暗中入市干预。10年前亚洲金融危机时央行的救市行动再现,某种程度上也支持了全球货币市场的稳定。

当然,对于各国中央银行而言,针对危机所采取的临时求助对策完全必需,但危机过后的反思更加重要。自从本世纪初科技股泡沫破灭以后,主要国家央行都奉行着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致使市场流动性过剩甚至泛滥,进而催生了全球资产价格的上涨。特别面对资本市场中新的泡沫,央行没有采取任何有效措施予以阻止,而是表现为一定意义上的怂恿与默许。货币政策纪律的缺失成为了全速推进的全球化的一个标志。当然,理论上界定,央行的目标不应该针对资本市场,但也不能囿于传统通胀指标的思维模式,将资产价格的极端情况考虑进去似乎并不过分。特别是当股市出现过热迹象,并使得“资产型”经济受到扭曲的时候,央行应该实施比维持一个狭窄的通胀目标区间更为严厉的紧缩政策。因此,在笔者看来,全球中央银行的政策操作已到了一个急需作出重大调整的时候。

商业金融机构联袂施援

从产业经济学分析,金融系统是对经济气候反应最为敏感的产业,金融系统的各元素自然是最为活跃的经济因子。与官方针对次贷危机所采取的调整措施相匹配,美欧各大商业金融机构也表现出了空前的觉悟姿态与积极性响应,向市场伸出了一双双温暖的援助之手。

虽然美联储降低再贴现率的举动赢得了股市的积极性调整,但如果没有商业银行的主动策应,其对市场的长远性激励确实有限。而恰恰在这一可能不定的问题上,美联储似乎看到了更大的希望。8月23日,花旗集团表示,该行已从联储贴现窗口借入了5亿美元,同一天,摩根大通公司、美洲银行和瓦乔维亚银行联合新闻稿,也称它们各自也借入了5亿美元。此举也令业界颇感意外,因为这几家银行都是美国实力最强的银行,而贴现窗口贷款一般都被认为是出现严重危机的银行才会选择的融资手段。

进一步分析,美国的贴现窗口贷款应该是多少年都没有金融机构愿意主动申请的业务。某种意义上说,申请贴现窗口贷款可能也就是承认了自身资金链出现严重问题。也正是如此,在各自发表的声明中,四大银行强调,它们自身有充足的流动性,并且也不缺乏其他成本更低的融资手段。之所以从美联储贴现窗口融资,是为了鼓励其他银行利用这一融资手段。而美联储也进行了积极回应――将贴现窗口借出的贷款从当晚归还延长到30天归还。

从未来来看,商业银行“不耻”于配合联储的货币政策无疑为金融市场制造了一个乐观的预期。它传递出了这样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既然最大或信誉最好的银行都敢于这样做,那么其他银行更不应该有所顾虑。资料表明,美联储愿意看到的借贷数字是在200亿到500亿美元之间,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从整体上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

从中央银行到商业银行再到目标市场,在一个流动性紧缺的金融生态中,货币头寸只有最后转移到企业手中才可能产生积极性诱导。在这方面,美国银行走在了前面。8月24日,美国银行宣布,将出资20亿美元收购最大商业抵押贷款机构全国金融公司(CFC)的可转换优先股,为这家濒临破产的房贷机构送上了一份“大礼”。 当天,CFC股票大涨19%。据悉,通过此次注资后,美国银行对CFC的股权比例将达到17%,市场对其信心可能得到回归和巩固。

在化危为机的同时支持市场的复兴是不少投资机构的价值选择。据悉,一向善于处理危机业务并管理着约35亿美元资产的美国WL Ross公司正计划介入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德国安联保险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准备让他管理的全球最大债券基金“为次贷承担更多风险”;手持现金近500亿美元的“股神”巴菲特将可能收购美国最大按揭贷款机构Countrywide部分资产。尽管他们不乏带有自己的商业动机,但在危难面前慷慨出手,无疑显示出了其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结合的思想境界。

美联储面临降息选择

创造暂时的市场复兴可以依靠短期的力量与手段而实现,但长期的市场繁荣则有赖于更深入的政策支持。尽管针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各方力量不约而同地打出“组合拳”,可市场信心的完全修复与恢复还需假以时日。

翻开全球经济发展史,不难发现,国际性的金融危机差不多每10年就会上演一次。而距离上一次亚洲金融危机,刚好过去了10年。这种对经济历史认识的定势很可能加剧投资者对“次贷危机”是否还会卷土重来的担忧。

无疑,投资者的忧虑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美国住房建筑商协会的相关数据显示,美国房地产市场仍不景气,已降至1991年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美国房地产市场的疲软状态仍需要一段时间来恢复。据雷曼兄弟公司估计,今明两年约3000亿美元贷款将会违约。目前次级贷款违约率达10年来最高点12.4%,几乎为去年同期的两倍。2008年违约率可能升到14.6%。如果违约率上升,更多的金融机构将难以自救。 还需指出,次贷危机和金融市场动荡会在某种程度上灼伤美国的宏观经济。根据花旗银行的金融模型测算,美国可能进入衰退的概率约为20%,而两个月前这个概率在10%左右。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也认为,由于危机的发生,美国经济增长速度可能会相应减慢。

当然,为了进一步恢复市场信心,美联储和其他国家中央银行还可能向市场注入资金,但在笔者看来,它尽管可以在短期内大量增加流动性,起到不断的“强心”效果,但它也会给市场一种心理暗示:次贷危机还在使金融市场恶化。这种暗示又可能使投资者信心收缩和受挫。

客观地评价,美联储调低再贴现率、各国中央银行向市场持续注入流动性只是部分稳定了市场信心,如果市场状况没有大的改善,或者再度恶化,美联储可能会动用降息这一“杀手锏”。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和保尔森均表示,将利用他们职权范围内的“所有手段”来防止住房和信贷市场问题恶化。

(作者系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管理学院副院长、经济学教授)

上一篇:河南“道德协议”变脸始末 下一篇:一起蹊跷的“非法拘禁”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