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洛蒂·勃朗特

时间:2022-02-15 05:57:34

编者按:让一位作家去评论另一位作家,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儿。要知道,同行之间,往往看得更深入细致。不过,更有意思的是,下面的两位女作家,在评论另外两位女作家时,都用到了一个词——火。

夏洛蒂·勃朗特有成就并不是靠着她读了很多书。她从来不会像职业作家写得那么顺溜,也不会像他们那样博采词汇,运用自如。“我无法满足于跟那些力量雄厚、心思细密、情趣高雅的人们互相交往,无论他们是男是女”,她如此写道,口气像是某外省报纸的社论作者;接着,她又恢复了自己那火辣辣、急切切的口吻,说,“除非我首先冲破了传统保留下来的工事,跨过了自信的门槛,并在他们心中的炉火旁边赢得了自己的地位”。她也恰恰就在那里找到了自己的地位——正是那内心之火的摇曳不定的红光照亮了她的书页。

(摘自弗吉尼亚·伍尔芙〈简爱〉与〈呼啸山庄〉》)

弗吉尼亚·伍尔芙是英国著名小说家、评论家。这段文字,是她对《简爱》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的一个评论。伍尔芙显然抓住了夏洛蒂本人的性格特质——冲破传统的羁绊,急切,火辣,自信。而点睛之笔就是——火光。是夏洛蒂的不屈的信念之火和自信的火苗,成就了她自身的旷世地位。这样的比喻,确实精妙,让人印象深刻。适用话题:火光,自信,寻找,自我,追求等。

苏青

苏青是——她家门口的两棵高高的柳树,初春抽出了淡金的丝,谁都说:“你们那儿的杨柳真好看!”她走出走进,从来就没看见。可是她的俗,常常有一种无意的俊逸。

杨贵妃为人亲热,热闹。不过,杨贵妃的热闹,我想是像一种陶瓷的汤壶,温润如玉的,在脚头,里面的水渐渐冷去的时候,令人感到温柔的惆怅。苏青却是个红泥小火炉,有它自己独立的火,看得见红焰焰的光,听得见哗哩剥落的爆炸,可是比较难伺候,添煤添柴,烟气呛人。我又想起胡金人的一幅画,画着个老女仆,伸手向火。惨淡的隆冬的色调,灰褐,紫褐。她弯腰坐着,庞大的人把小小的火炉四面八方包围起来,围裙底下,她身上各处都发出凄凄的冷气,就像要把火炉吹灭了。由此我想到苏青。整个的社会到苏青那里去取暖,拥上前来,扑出一阵阵的冷风——真是寒冷的天气呀,从来,从来没这么冷过!

(摘编自张爱玲《我看苏青》)

上面对苏青的描写,有两个地方值得我们学习:一是对比手法,将苏青与杨贵妃相比,突出苏青的个性。二是妙喻。张爱玲一贯喜爱也擅长用比喻。这里,她把杨贵妃比做汤壶,把苏青比做小火炉,更加凸显出苏青独立而又热闹的性格。对“火”的描写,说明苏青温暖他人的纯良,告诉我们苏青的文字之于时代的意义。适用话题:比较,火,暖,自我与他人等。

上一篇:“睡”字本无睡意 下一篇:姑苏看水 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