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康复护理

时间:2022-02-15 04:06:44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215-01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能即刻消除膝关节疼痛,恢复关节的正常功能,使长期饱受膝关节病痛折磨的人们再次获得新生。手术后许多患者有一种返老还童的感觉,可以像正常人那样行走,爬楼梯,外出旅游、工作、购物等。因此恢复了生活的信心,提高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1]。为此,我们在不断总结经验地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康复护理计划,运用术后康复训练方法,选择不同时间对55例患者给予康复指导及严格训练,以获得有益于康复护理效果的时间。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55例,其中男16例,女36例,年龄49~83岁,平均72.5岁。术前经过超声心电图、CT、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确诊为:骨性关节炎37例,滑膜炎1例,退行性关节炎9例,类风湿关节炎5例,创伤性关节炎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性关节炎1例。双膝关节置换21例42膝,单膝关节置换24例24膝,除手术骨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外,着重进行术后康复训练的指导护理。本组病例的使用进口假体,伤口愈合好,14d拆线,出院后门诊定期复查。所有患者术后的严格按照我制定的康复训练指导进行锻炼,并于术后2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进行膝关节KSS功能评分。(见表1)本组病例经随访结果表明,术后膝关节恢复良好,术后6个月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

表1 KSS 功能评分表(总分100分)

注:功能总分A+B-C总分 85-100分优 70-80分良 60-69分可

2 康复护理

2.1 心理康复护理:手术后通过交谈和观察了解患者的心理问题,一方面鼓励患者康复的信心,一方面介绍康复训练的目的、方法、意义及注意事项。对于急于求成的患者,指导其掌握合适的锻炼方法,要求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对于谨慎的患者,则设法消除其疑虑,鼓励并帮助锻炼,最终使所有患者均以良好的心理状态进行康复训练。

2.2 功能康复护理

2.2.1 :①术后患者平卧位,应在手术一侧小腿和膝关节下垫一个枕头,使下肢稍抬高,其目的是促进下肢静脉回流,减轻下肢肿胀;②保持膝关节过伸位,在脚跟下放置一小棉垫,保持脚跟不与床面接触,使膝关节悬空,并置砂袋加压(1kg),达到膝关节过伸位。

2.2.2 术后1~3d功能锻炼:目的是促进血液循环,防止患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防止组织粘连,术后康复锻炼越早越好,起初患者可能会感到有些不适,但这些锻炼会加速恢复并明显减轻术后疼痛。

2.2.2.1 被动锻炼:①肢体按摩,由于手术一侧足底开始,缓慢向上按摩至大腿中下1/3处,注意伤口的保护,避免加重伤口疼痛,每2h按摩10min。②被动屈伸踝关节:一手握住患者手术侧小腿下1/3处,另一手抓住患者的足底,稍用力使踝关节做被动的屈伸运动,每小时活动10min,可与下肢按摩交替进行。③抱大腿屈膝活动:双手抱住大腿中下1/3处,缓慢用力向上抬起大腿,每隔2h做5~10次。

2.2.2.2 主动锻炼:①膝关节压床练习,患者平卧,踝关节下垫一个枕头,绷紧大腿前侧肌肉,膝关节尽量伸直,并将膝关节用力向下压床,保持这种姿势5~10秒,然后放松5~10秒,每小时进行3~5分钟。②屈、伸踝关节练习,下肢伸直,双足用力尽量向上勾,保持5s,然后用力往下踩,再保持5s,每隔1h做10次,这个动作可以一直做到患者完全康复为止。③转动踝关节练习,患者由内向外转动踝关节,每日5次,每次重复10遍。

2.2.3 术后4~14d功能锻炼:患者在进行术后4~7d的练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小腿及足底血肿胀,在休息时可将患肢抬高,随着术后练习次数增多,肿胀逐渐消失。此时康复锻炼的重点是恢复关节活动范围,加强肌肉力量的练习,除继续前3d的锻炼内容外,增加以下练习①抱大腿屈膝,患者自己双手交叉抱住大腿中下1/3处,缓慢用力向上抬起大腿,使膝关节被动地屈曲,每隔2h抱5~10次。②悬垂小腿,将手术侧小腿悬于床沿下,通过自我调节髋关节的位置及外展角度来调整膝关节的屈曲度,每隔2h悬垂小腿约10min。③坐位屈膝关节练习,坐于床边,两腿自然下垂,健侧足与小腿放于患侧足踝上,做向下悠压动作,慢慢地弯曲手术一侧膝关节,在最大弯曲的位置时保持5~10s,每日2组。④适应性站立手术一周后,在医护人员保护下,在床边进行适应性站立训练,前半周,身体重心在健侧,后半周,重心逐渐向患侧过度,每日站立时间,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决定。⑤扶栏杆下蹲,在陪护人员的保护下,扶住床栏,尽量往下蹲,同时脚跟不要离开地面,蹲到不能继续下蹲时保持5s,后缓慢站起,每组20~30次,每日3组。⑥行走练习,在医护人员的保护下,借助双拐或助行器进行平地行走,前期重心在健侧,后期重心逐渐向患侧过度,一般每日3次,每次10~20min,练习时要注意安全,避免摔跤等意外发生。

2.3 出院康复护理

2.3.1 术后第3周,一般情况下,伤口缝线已拆除,这个阶段患者可以选择回家继续康复锻炼,本阶段康复的重点是继续巩固以往的锻炼效果,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患腿逐渐恢复负重能力加强步态训练。

2.3.2 康复锻炼中注意事项和重点:①进行患肢功能锻炼时,同时练习健肢,双侧肢体同时锻炼可以提高整体循环代谢水平,促进手术局部恢复。②膝关节伸屈范围开始0~30。,每日增加5~10。,出院时应达到90。以上。③在进行膝关节活动度的锻炼时,要保持角度逐渐增加,预防手术后关节周围产生粘连④在可能的情况下,康复锻炼时最好有一个人在旁边给予适当保护,避免摔倒。⑤术后创口包扎一般在手术后2周左右拆除。在创口没有完全愈合和干燥前,不要弄湿创口,可在创口上覆盖纱布,以免受到衣服或绷带对创口的摩擦和刺激。⑥保持体重,体重越重,新的人工膝关节负荷就越重,关节假体的磨损就越严重。⑦不恰当的功能锻炼具有危险性,一定要按照康复训练计划进行锻炼。盲目的锻炼,会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反而影响了患肢的功能恢复。⑧进行关节功能锻炼时,应遵循个体化、渐进性、全面性的原则,避免过分和不适当的膝关节活动。活动量由小到大,活动范围逐渐加大,时间由短到长,注意患者的疼痛及感觉等情况。

参考文献

[1] 钱锐.骨科康复护理指南.南昌: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9

上一篇:新生儿窒息的护理 下一篇:心理护理在老年性colles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