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让英语课堂更轻松

时间:2022-02-15 11:32:13

思维导图让英语课堂更轻松

Mind Map由英国的记忆之父东尼・巴赞所创,是围绕一个中心主题,从主干向四周放射分支,用关键词或图形对分支进行标识,将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可视化,英语课堂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养成整体理解、自上而下的语篇分析能力,改变学生阅读过程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我尝试通过制作思维导图来进行英语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课前独立制作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课前鼓励学生在家自主预习语篇,尝试自己绘制思维导图,学生可以通过初步的整体文本阅读,概括大意,自主提炼文章的主题,可将文章的主题置于图表中央的圆圈或方框之中,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阅读,筛选出和主题相关的重要信息,建立分支,也可以称之为“次主题”,最后再次细读,尝试关注各信息间的联系,充分挖掘细节部分,在分支下用相关的词语或各种颜色的标识来体现细节,这样文章的篇章结构就可以简洁明了地呈现出来。

例如,我在教学5A seasons这一个单元的时候,首先让学生回家预习,提炼出文章的主题seasons,把文章的主题seasons写在方框之中,以这个主题为原点发射,建立4个分支,即4个季节,不同的季节可以根据气候特征选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寻找到4个季节不同的气候、人们的日常活动等细节,并用不同的标识或图片或词语把它完善,如可以用云朵、太阳、雨点、雪花、风等表示各个季节气候,用简笔画表示人们在不同季节的活动,这样,当学生能把思维导图清晰勾勒出来的时候,他对文章的主题、细节都已经非常了解。

二、课中讨论完善思维导图,提升学生英语思维能力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中个人对文本的理解是因人而异,所以有时候学生个人在家制作的思维导图不能涵盖文章的所有要点,这时候教师就要在阅读的课堂中充分发挥指导、点拨作用,帮助学生提炼主题、理清框架、捕捉细节,教师可以课前就收集一些具有典型代表的思维导图,课堂中通过PPT展示给学生看,小组讨论和展示交流,给学生提供了不断修正和完善自己的机会,删除对主题意义不大的关键词;引导学生再次细细品读,捕捉文章的细节信息,帮助分析每个关键词下面的信息是否简洁和全面,这就促使学生积极思考,通过单词或短语就能联想出整个文章中的句子。

例如,在教学on Sunday时,对于主干部分,按时间顺序还是按照人物,很多学生还是争议比较大,因此,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本单元通过on Sunday,星期天一天各个时间段家人在干什么,主要学习的是正在进行时,因此,以时间为主干,各家庭成员为分支,各成员的活动为分支中的细节,即在不同的时间段全家人各自在干什么,显然这样更清晰,通过这样的讨论、分析,每个学生不仅仅能进一步深化对阅读材料主题、细节的理解,同时更能习得一些自己没掌握的阅读和学习策略。

三、课后仿写创新思维导图,升华学生英语表达能力

语篇教学结束以后让学生进行仿写,或创造性地写作,有助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在习作中理清思路,非常轻松完整地表达,学生在习作之前,首先可以选定一个主题,根据主题思想拟定“中心词”,然后根据这个主题词,运用联想和分析能力,分支由粗到细,形成不同的层次,依据内在的逻辑关系分级连接;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自行创造。思维导图用图形将学生写作时的重点与细节用思维路线图表现出来,学生无论是说,还是写,都可以依据这张路线图,理清各级主题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关系,依照主题不断发散,有了思维导图,学生写作的思考就非常有序,不会出现跑题或者无话可说的困境。同时关注文体等细节,稍加润色,一篇习作就会非常成功了。

例如,在教学完on Sunday之后,我要求学生仿写或自行创作一篇on Sunday。首先学生根据话题绘制思维导图,(1)审题、确立中心,建立发散原点;(2)以主题为中心发散,进行联想,思考能体现主题的层面,勾画主干,关注时态、人称、结构;(3)枝条,搜索积累的经验,找出需要使用的基本词组、句型;(4)完善,确定需要使用的过渡语(连词)、总起句和总结句;(5)规范书写:根据思维导图和初稿,认真书写,完成书面表达,最后习作写完以后再次默读、修改润色。

总之,教学中的思维导图,用图形的形式将复杂的语言、信息梳理整合,不仅便于学生理解记忆,更突显出教学内容的整体性、内在的逻辑性,巧用思维导图,能极大地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英语思维、语言输出能力,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效率。

上一篇:语文教学中的“听”“读”“说”“写”环节在... 下一篇:浅谈柯尔文手势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