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员洗手观察与分析

时间:2022-02-15 08:45:39

临床护理员洗手观察与分析

1对象与方法

1.1抽样方法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在1999年1~2月期间,对4所医院的内、外、妇、儿科正在处理1个或多个患者的178名护理人员,作为观察对象。

1.2调查方法

1.2.1观察表根据卫生部规定的洗手指征设计观察表,共包括8项内容:开始或重新开始护理;完成护理活动后;在进行侵入性操作前或其他无菌操作前;脱去手套后;从污染到清洁;接触患者身体及组织后;护士自身接触;其他需要洗手的情况。对每位对象连续或间断观察2h。

1.2.2自评表围绕对洗手的指征、洗手规定的认识、日常洗手情况的估计以及手部皮肤等方面进行自我评分。

1.3资料分析所有调查资料全部输入计算机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观察对象一般资料被观察的178名对象的基本情况:被观察对象年龄最大45岁,最小19岁,平均26.02±5.02岁;工龄最长25年,最短半年,平均6.42±4.72年。

2.2实际观察的洗手率连续或间断观察护士2h工作期间的洗手情况,根据洗手规定记录应该洗手的次数,作为标准洗手次数,同时记录实际洗手次数,然后计算出每一项的洗手率,根据总的洗手情况计算总平均洗手率为(16.36±12.95)%。

2.3自评日常洗手情况发放自评问卷178份,其中有效的171例,日常洗手情况评价用0~10分别代表从0%~100%。

2.4观察的洗手率与自评洗手率的比较将自评的洗手情况换算成百分数,然后与观察的洗手率进行比较。

3分析与讨论

洗手是医院感染控制相当重要的一项预防和控制致病菌传播的有效方法之一,对于手在临床工作中的带菌情况已经有相当多的研究证明,并且卫生部对医院工作中洗手的指征也有明确的规定,但实际工作中的洗手情况却不尽人意,我们从观察中的结果可以看出实际的洗手率只有(16.36±12.95)%,已相当低,应引起有关感染控制部门的重视,分析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

3.1护士自我保护意识较强,控制交叉感染意识薄弱去厕所前后、下班前、喝水和就餐前的洗手率最高,为(65.24±43.62)%,表明护士有较高的自身保护行为。而其他各项明显较低,最低的为护士自身接触,为(5.76±20.84)%,分析其主要原因可能是护士没有意识到自身接触也是一种污染,因而忽略洗手这一环节。第3项无菌技术和侵入性操作前的洗手率也相当低,为(11.10±26.21)%,护士应该有非常强的无菌概念,对于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洗手各个医院有非常明确的规定,但是在观察中我们发现出现问题的关键是在进行同类型的无菌技术或侵入性操作时,如静脉点滴、肌肉注射,护士往往忽略两个患者之间洗手这一环节。

分析可能的原因是:病房工作量大,医院工作时间紧、危重患者多忽略洗手;护士对不同患者间的洗手认识不足;或者是由于医院规定的在两个患者之间用酒精棉球或其他消毒剂消毒手,对手部皮肤的刺激性太强,以致于护士不愿意执行,医院洗手设备不完善、不方便等。从各项洗手率的情况分析,总的观察印象是护士对于洗手是一种预防交叉感染的有效措施的认识相当薄弱;或者是说,知道操作前后要洗手,但为什么对洗手的认识不足,往往认为洗手是不要造成自己的感染。对于洗手对患者的保护作用没有意识,从而造成的现状。

3.2洗手行为的自评结果远远高于实际观察的结果从的数据中,可以分析出,护士对日常工作中洗手的认识中,对于两个患者间需要洗手的概念相对弱,表现在自评结果分数值最低,为72.42±23.89;而进行侵入性操作或无菌操作前、脱去手套后、从污染到清洁、接触患者身体及组织、护士自身接触的认识接近并且相当高,都达到90分以上,证明护士对无菌操作前要洗手,以及从污染到清洁是需要洗手都有明确的认识,但是对比实际观察的结果存在较大差距。

我们对比自评结果与观察到的结果,发现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从而证明,临床护士对洗手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认知阶段,并没有把有关对洗手的知识变成自己的信念,更没有贯彻到行动中,从而表明在洗手这一行为中,大部分的护士还没有建立起知-信-行的链条。我们所面临的任务是如何协助护士充分认识到洗手的重要意义,关键在于控制交叉感染,保护自己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保护患者免受医院感染的威胁[5]。确立这一信念,对护士在实际工作中自觉贯彻执行洗手规定,促进提高洗手行为,对于控制医院感染具有重要意义。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应该是进一步分析洗手行为的影响因素,采取多种干预性措施促进护士洗手行为的提高。

上一篇:土地利用和建设规划管理办法 下一篇:农村困难学生补贴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