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软件技术的不可靠性探究

时间:2022-02-15 05:54:15

计算机软件技术的不可靠性探究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己然成为人们生活中较为广泛的应用,特别是计算机软件技术,它不仅具有高度的技术性,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以及精密的高科技辅助工具,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功能性,且方便人们操作。然而与硬件技术相比,计算机软件仍然有很多不可靠性因素,其中表现在软件容易失效,常受人为因素干扰等,本文对计算机软件技术的不可靠性进行了探究,分析了计算机软件技术的特性及计算机软件技术不可靠性的界定,指出了计算机软件技术不可靠性的表现,以供参考。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技术;不可靠性;

由于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快捷、方便、范围广、灵活性强等特点一直备受广大群众的青睐。自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对于其信息安全问题的日益关注,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弊端也越来越凸显。因此,对计算机软件技术的不可靠性进行全面的探究和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计算机软件技术概要

计算机系统主要包括硬件与软件两个方面,软件是用户与硬件之间的接口界面。用户主要是通过软件与计算机进行交流。软件是计算机系统设计的重要依据。为了方便用户,为了使计算机系统具有较高的总体效用,在设计计算机系统时,必须通盘考虑软件与硬件的结合,以及用户的要求和软件的要求。

计算机软件技术是指对计算机语言进行处理并对计算机资源与操作过程进行管理的各种实现技术。其中程序设计语言、编译技术、操作系统及实用程序、数据库技术与软件工具及实现技术等都是计算机软件技术研究范畴的体现。计算机软件技术常被分成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过程控制和人工智能等几大类,软件技术是通过把具体问题以模型的方式建立起来,通过编出程序将问题解决,并把预期的处理结果显示在计算机上。可以说,软件技术是所有功能软件的创建基础。

2、计算机软件技术的特性

2.1复杂性

正是因为软件本身不可见,功能上又要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在加上在软件设计和开发时还要考虑它对运行环境多样性和易变性的适应能力,因此现今的任何一个商品软件几乎都相当复杂。不仅在功能上要满足应用的要求,而且响应速度要快,操作使用要灵活方便,工作要可靠安全,对运行环境的要求很低,还要易于安装、维护、升级和卸载等,所有这些都使得软件的规模越来越大,结构越来越复杂,开发成本也越来越高。

2.2功能性

计算机的运行,与一般的文字创作不同,其对计算机程序的依赖程度非常大,由于功能强大,使人们在使用时变得更为方便。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功能性稳定的前提条件是其程序的正常运行与使用,因为计算机程序的运行决定了其功能的好坏,也就是说即便其具有再多功能,若计算机程序无法运行和被使用,其功能也是没有价值的。计算机的程序具有可执行性、序列性与目的性三个特征可执行性是指计算机程序要想具有价值,必须保证计算机处于能够正常处理与执行程序的条件下:序列性是指计算机程序的代码化指令序列、符号化指令序列与符号化语句序列:目的性是指计算机程序在运行过程中要以达到某种目的为前提。

2.3依附性

软件不像硬件产品那样能独立存在,它要依附于一定的环境。这种环境是由特定的计算机硬件、网络和其他软件组成的。没有一定的环境,软件就无法正常运行,甚至根本不能运行。在这台算机上极有价值的一些软件,可能在另一台计算机上毫无用处;计算机硬件损坏或重新配置之后,它也可能变得一文不值。

3、计算机软件技术的不可靠性分析

3.1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可靠性界定

何为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可靠性?软件性能、质量与属性是对计算机软件技术可靠性与否的一个衡量标准。也就是当计算机软件在特定时间与环境下使用时,不会发生系统故障的概率,用这个概率,可以衡量一个软件的性能好坏以及是不是存在故障风险,属于缺陷函数,是系统用于输入和系统使用过程中的函数,与硬件可靠性的定义较为相似。然而,由于软件开发学是软件技术开发中可靠性与否的基础,软件技术在开发中常常会给用户及计算机软件技术带来一系列问题,因此即便对于软件设计与软件流程等方面都有健全的设计体系与质量保障体系,计算机软件技术仍存在很多不可靠性表现。

3.2计算机软件技术的不可靠性表现

(1)软件失效方面。硬件失效是指由于硬件材料是硬件技术的研究方向,而一旦硬件材料损坏,会严重影响到硬件易老化损毁程度,因此物理故障是硬件失效的一种表现,同时硬件失效也是器件物理变化的必然结果,有浴盆曲线现象。相比于硬件失效,开发出来的软件通常不会出现磨损现象,且没有浴盆曲线现象,但是容易存在陈旧落后的问题,而且由于软件程序较为容易篡改,可以人为改编也可以通过编写其他程序来入侵,因此软件的失效还表现在其自身的缺陷以及改编程序给软件程序带来的数据错误等。

(2)软件技术的可靠性与硬件技术的可靠性可谓具有相通性。表现在二者都借用复杂的缺陷函数来定义故障的标准:通过可靠性增长来提升自身可靠性:在特定条件与环境下来完成系统预定功能等。然而,软件技术与硬件技术还是存在一定差异的对于硬件来说,决定其可靠性与否的是非人为的时间性因素,而与软件不同的是,决定软件可靠性与否的恰恰你是人为因素,因为从软件开发技术角度讲,要想满足客户需求,就需要从用户要求出发,来对程序进行分析、设计与实现,是一种“思考创作”,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需要通过设计师的思维与各项技术来实现。然而由于思维的局限以及技术水平的有限,难免会出现一些遗忘、疏忽、不合理等问题,从而造成软件技术的不足与漏洞,甚至严重时会造成软件失效或崩溃,因此人为因素对软件可靠性与否起到了决定作用。

(3)从技术的维护方面可以发现,在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维护上,主要是采用预防}h}维护技术,通过断开失效部件来诊断故障而软件功能的维护则是通过修复或者更换被损圳、的系统,然而不足之处在于,软件一旦被损圳、,就只能通过重新对失效软件进行设计的方法来恢复软件功能。

(4)最后在计算机开发方面,硬件技术的开发有较为可靠的检验方法与准确的理沦体系,然而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可靠性检验目前尚未建立,且没有较为完整的理沦体系支撑,相比于市场相当成熟的硬件开发,软件开发仍处于有待发展阶段。

4、解决计算机软件不可靠性的意见及建议

4.1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

一般来说,软件的不可靠性是由软件差错引起的软件故障,软件差错则是在进行软件开发时所留下的人为失误。因此,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是首要问题,这样就可以让工作人员充分了解定义之后,对客户所提出的要求能够心知肚明;第二,要着重注意各种技术方面的错误;最后在避免错误的同时要认真思考,直到内容、文档、版本达到一致,根据工程的具体需要进行材料的选择。

4.2提高评审质量

工作人员未对软件开发的各个阶段没有经过评审和维护工作,从而使得计算机软件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为了防止这类现象的发生,要及时的对开发软件进行评审,同时软件评审人员要配备各个领域专业人员,以提高评审质量。评审人员通过评审组提交的文档来衡量软件来开发是否符合要求,从而保证计算机软件的开发质量。

4.3建立有效的质量检测

虽然国家对于计算机软件技术制定了相关规范,但是在质量测试、评价修改以及技术改良方面缺少监测机制。所以为了保证软件的开发的质量,有必要建立完善的“三检体制”,提高软件设计的整体水平,减少软件开发的错误,进而有利于核心技术的提高。

结束语

总之,想要提高其可靠性,在软件分析的时候,就要全面,客观,精细,这样才能够保障其顺利的投入使用。我们必须要弄清楚其不可靠性的原因,才能够对其进行治理,进而推动我国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晓晖.计算机软件技术不可靠性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3.

[2]乔国荣.计算机软件技术的不可靠性分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05).

上一篇:预应力锚索框架梁支护结构的研究 下一篇: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在新型城镇化当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