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疑问语调的音系分析

时间:2022-02-14 02:36:46

汉语疑问语调的音系分析

摘 要:本文主要采用实验语音学方法研究分析汉语普通话的疑问语调韵律特征,然后采用自主音段音系学理论对获得的结果进行音系描述和分析。本文在分析大量的情景疑问句语料的基础上,并且与其相对应的陈述句的基频、时长进行对比,得出汉语各类疑问句的基本模型。通过对实验得出的数据分析表明,使用AM理论分析汉语疑问语调是可行的。

关键词:疑问句;陈述句;音高;时长;自主音段音系学

1、引言

语调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赵元任先生是我国第一个对汉语语调进行系统分析的人。指出了汉语语调和字调的区别,并用两个经典的比喻――“小波浪加大波浪”和“橡皮条效应”理论生动地说明了字调和语调的关系。而且说明了汉语语调在于调阶的变化。在八十年代以后,语调成为我国的一个热门话题。主要有沈炯(1992,1994);林茂灿(2003)汉语的疑问语调主要是取决于两个变量:音高重音和边界调。

国外的语音学家Pierrehumbert (1980) 结合Goldsmith (1976)的自主音段音系学以及 Liberman (1977)节律音系学提出自主音段节律音系学理论(autosegmental -metrical theory) 以下简称为AM理论。Ladd (1996)基于Pierrehumbert(1980)进一步深化AM理论。AM理论主要采用H以及L来分别表示高调以及低调。H*, L*, L*+ H, L+H*, H+!H*来表示音高重音。H\+-以及 L\+-表示短语重音;而边界调采用 H%, L%表示,H%表示升调,L%表示降调。 当句子中的调是降阶的时候,音高重音采用!H*, L*+!H, L+!H*表示。

本文将基于前人的研究结果,从实验语音学和音系学角度出发对汉语疑问语调的韵律特征进行更加深入、全面地分析和研究。本文主要以下三方面进行分析:1. 对汉语疑问语调的不同句型进行声学分析,主要体现为对音高和时长的分析。2. 对汉语疑问语调以及疑问语气词在疑问语气感知中的作用进行感知实验。3.对获得的结果采用AM理论进行音系分析.

2、实验语料

2.1 实验的设计

为了对疑问句进行全面的研究,本文对各类疑问句进行分析和研究如: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选择疑问句,以及正反疑问句等。语料的设计思路如下:

本文主要是设计几个情景话题,让说标准普通话的录音人(一男一女)根据话题进行情景对话,并告诉他们此实验的目的是要获取疑问句,诱导他们多说疑问句。从这些自然情景对话中选取100句包含疑问语气词的疑问句,共有音节4750个;对话内容丰富,涉及政治,教育,经济,娱乐等等。句子长短不一,句型多样化。其中是非疑问句,特殊疑问句,选择疑问句,正反疑问句,反问句各20句。句末音节多为双音节词。

为了与陈述句进行对比,本文又设计了相对应的陈述句以及无疑问语气词的疑问句各100句,并由同样的发音人进行录制。其中陈述句的设计主要是切除疑问句中的疑问语气词和表示疑问信息的疑问标记词如:特殊疑问句中的“什么,谁”;正反疑问句中的“V不V”的结构如:“能不能”等等;反问句中的“难道”;和选择疑问句中的“是,不是”。例如:1. 北京奥运会志愿者什么时候开始报名呢?2. 北京奥运会志愿者什么时候开始报名?3. 北京奥运会志愿者时候开始报名。

此次录音是在语音室里使用Cubase进行。并采用语音软件CoolEdit对波形文件进行切分,获取所需要的疑问句。最后使用语音分析软件Pratt以及Speech获取所有语句的音高曲线和时长。本实验并对所有的语句进行词性,韵律词,韵律短语以及语调短语等韵律信息的标注。所有这些都由自动标注和人工修正共同完成。

2.3 实验分析

作者对通过Pratt和Speech获取的各类疑问句和与之相对应的陈述句的基频曲线以及时长进行对比分析。

2.3.1 是非疑问句与陈述句对比

符合其对比条件的有20对,主要是对句子中前三个音节和后三个音节的音高和时长进行对比。观察表明(1)有语气词的是非疑问句的疑问信息主要是体现在语气词上,而无语气词的疑问句主要是表现在句尾最后一个韵律词的音高的提高。这也证实了(林茂灿,2003)提出的是非疑问句的疑问信息主要是由句末一个或两个非轻声词承载。(2)但是通过与陈述句的对比发现,由于受到语气词和疑问语调的影响,有疑问语气词的疑问句句末的最后三个音节的音高都明显高于其在陈述句中的。而时长却要相对地低于陈述句的135ms左右。而且无语气词的疑问句的最后一个音节的音高由于负载疑问信息,要高于有语气词的疑问句。(3)疑问句的平均音高都高于陈述句23赫兹,时长要低86ms。如图1所示:

2.3.2 特殊疑问句与陈述句的对比

符合此对比条件的共有14对。对特殊疑问句之间的比较主要是通过切掉句尾的语气词进行;而与陈述句的对比却是通过切掉语气词和疑问标记进行。此类疑问句有疑问标记在句首,句中以及句尾三种,本文对此一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如下:(1)疑问标记在句首,句中,句尾都会提高其相邻的前两个或三个音节的音高并使其时长变短。(2)与陈述句的对比发现,疑问标记在句首时,疑问句末音节的音高与陈述句中的相差不显著,但在句中或句末时与疑问词相邻的音节都明显高于陈述句的。时长相对要短110ms。(3)疑问句之间的比较表明无语气词的疑问句的音高要低于有语气词的句子。图2是为切掉位于句中第三和第四个音节之间的疑问标记,取前三个和后四个音节的基频对比图。

2.3.3选择疑问句与陈述句的对比

此次只有无语气词的疑问句和陈述句进行对比。从图3(前后句子各三个音节的比较图)可以看到,切掉疑问标记的选择疑问句中前半句的整体音高比陈述句的要高30赫兹左右;时长要低41毫秒。而后半句的音高相差不显著,比前半句的要小。所以选择疑问句的疑问信息主要体现在前半句。

2.3.4 正反疑问句与陈述句的对比

本实验对20对切掉语气词以及疑问标记的正反疑问句与陈述句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正反疑问句之间的对比表明句末语气词提高相邻音节的音高以及缩短其时长。(2)两种疑问句的疑问标记相邻的以及句末最后二个或三个音节的音高都高于陈述句的,时长相对要短。并且平均音高都高于陈述句18赫兹左右。图4为切掉第一个和第二个音节之间的疑问标记(V不V)的比较图。

3、音系分析

3.4.1 一般疑问句的音系分析

如下图5以及表1,我们可以发现根据它们的音高曲线以及音域值的大小,第一个音系短语“您说”中的“说”重读,形成一个 L+ H*。而“今夜” 中“今”重读,因此表达为 H* +L;最后一个短语“就去吗”中,“去”重读标记为L +H*。而且就整语调短语来看,根据它的音高值和音域,我们可以得出“去” 是整个语调短语的音高重音。因此整句标记为[L+ H*H* +L L +H* L\+-H% ]

3.4.2 特殊疑问句的音系分析

根据下图6以及表2的基频曲线及基频值,我们可以得出第一个音系短语“黛碧”其音高值最高以及音域最宽,但由于汉语的习惯位于句首往往音高要高于其他音节,因此“黛碧”不是这个语调短语的音高重音;音高重音应该是表达疑问信息的短语“什么教训”。这个语调短语的音系表达式标记为:[H*+LL+H*H*+L L- H%]。

3.4.3 选择疑问句的音系分析

根据图7和表3的基频曲线图以及音高值,可以看出短语“这四个字母”中,据其音高值,时长以及音域的大小,得出“字母”是音高重音。同时音系短语“直的”,“歪的”在各自的疑问语调短语中由于其疑问焦点的位置也是重读。而根据上面2.2.3分析,疑问句的疑问信息主要体现在前半句,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直的”是这两个语调短语的音高重音。这个选择疑问句的音系表达式可以标记为: [ L+ H* L+ H * L+ H * L- H% L+!H* L- H%].

3.4.4 正反疑问句的音系分析

如下图8和表4所示,正反疑问标记“会不会”被重读,形成一个音高重音,表达为H*+L。 音系短语“握手言谈”由于疑问焦点所在,在整个语调短语中的音高以及音域都大于其他音系短语,因此“握手言谈”是整个语调短语的音高重音。其音系表达式标记为: [H*+LH*+LH*+L L-H%]

4、感知实验

4.1 实验设计

基于上述实验语料,作者设计了本实验的听觉实验材料。主要分为三类(1)切掉句末所有的语气词,以及疑问标记。如:我想吃早餐了,愿意陪我吃点什么呢?我想吃早餐了,愿意陪我吃点什么?我想吃早餐了,愿意陪我吃点。(2)切掉句中或句首的疑问标记如:你有没有很好学的歌?你很好学的歌。(3)切掉是非疑问句的最后一个以及二个韵律词如:a 你看今年的超级女生吗?b你看今年的超级。c 你看了今年的。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10名研究生(男6名,女4名)无听力障碍,对此进行听辨。切分后的句子为35句,随机排列。确定为强疑问语气的打3分,确定为陈述疑问语气的打1分,确定为弱疑问语气的打2分。

4.2 实验过程及结果

本文对每个句子的总分进行统计,除以被试的人次得出每个句子的平均得分。这些平均得分表明了句子被判断为疑问句和陈述句的整体概率。

经过对感知实验的统计,结果如下:

1、切掉疑问语气词和原本无疑问词的疑问句以及陈述句之间对比,前者的平均疑问得分为2.1分;而本无语气词的疑问句的平均得分为2.85分;陈述句的得分为1.1分。这表明疑问语气词负载一定的疑问信息。去掉这一疑问信息影响听音人对疑问句的辨认,但听音人仍能感知为弱疑问语气表明语气词提升其相邻音节的音高以及缩短其时长。

2、切掉句中或句首的疑问标记的疑问句 与陈述句的对比。切掉疑问标记和语气词的疑问句的得分为1.65分,陈述句的得分近乎为陈述语气的满分。这表明疑问标记在句首或句中同样承载一定疑问信息,但同样影响其相邻音节,并其疑问语调也可能负载一定的疑问信息,所以切掉疑问标记影响听音人辨认疑问句,但是仍能捕捉到弱的疑问信息。

3、切掉无语气词的是非疑问句的最后一个韵律词和陈述句的比较。疑问句的平均得分2.1分,陈述语气的得分为满分。这表明了是非疑问句的疑问信息由最后一个韵律词负载,但影响其相邻的音节,所以听音人仍能听为弱疑问语气。切掉是非疑问句的第二或三个音节时,疑问句的平均得分为1.5分。这表明最后一个韵律词提升第二以及第三个相邻音节的音高。

5、总结

通过上述疑问句之间以及与陈述句的实验语音学以及音系学的对比分析得出:

1、所有种类的疑问句的语气词以及疑问标记都会提高其相邻音节的音高。

2、通过对二者的比较表明,陈述句的平均音高值低于疑问句的,但平均时长却相对要高。而且也表明了无语气词的是非疑问句的疑问信息是由句末最后一个或两个非轻声词所承载;同时经过上文对疑问语调的音系分析,汉语疑问语调的疑问信息除了可以由疑问标记负载,但其末尾音节也就是边界调也承载一定的疑问信息。并且使用AM理论是完全可以解释汉语疑问语调的。

参考文献:

[1]曹剑芬, 2002, 汉语声调与语调的关系, 《中国语文》 第3期 195-202

[2]蒋丹宁,蔡莲红2003汉语疑问语气的声学特征研究,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天津

[3]林茂灿2003汉语边界及其独立作用----兼论汉语共性和个性, 《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术会议论文集》天津: 198-203

[4]Shih,Chilin 2002 The Comparison of Declarative and Interrogative in Chinese

[5] Ladd1996 IntonationalPhonolog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6]Pierrehumbert, J.1980The phonology and phonetics of English intonation. PhD thesis, MIT. Reproduced by the Indiana University Linguistics Club, 1987.

上一篇:从认识转向实践 下一篇:语言的模糊范畴与非范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