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个案观察记录加点“添加剂”

时间:2022-02-14 02:22:11

给个案观察记录加点“添加剂”

个案观察是幼儿教师进行个别化教育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教师个别化教育水平的首要条件。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要求教师不仅要会进行科学的个案观察,还要能够将观察得到的信息撰写下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反思,从而找到有效的个别化教育策略,即撰写个案观察记录。成熟的个案观察记录能够更好地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同时,也能让其他教师从个案观察记录中得到启发,不断完善和丰富自己的个别化教育策略。那么幼儿教师应该如何撰写高质量的个案观察记录呢?

一、撰写个案观察记录存在的通病

通过观察,大多数教师撰写的个案观察记录都有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1.描述嗦。具体表现在个案记录中的语言不够精练,以至于给人冗长嗦之感。如黄老师个案描述里的一段话。

例:一天早上,轩轩很早就来到了幼儿园,像平时一样,有礼貌地和老师问早,和妈妈说“再见”,就坐在了自己的座位上,玩起了桌上的玩具。一开始,桌子上只有他一个人,他玩得可乐呵了!过了一会,又来了几个小朋友,他们也坐下来一起玩。这时,轩轩却还是像一个人一样,拉着篮子的边边怎么也不放手,“这是我玩的玩具,这是我先拿到的。”其他几个小朋友也不理会,也采取了“硬碰硬”的方法,顿时喊叫声、拉扯声响彻整个教室。

在这段描述里,如果教师用概括性强一点的词语来组织语言的话,就能既说清了事情的经过,又给人简洁明了之感。

2.用词随意。很多教师在撰写个案观察记录时用词较为随意,主要表现为表述方式口语化。

例:每次到中午吃饭,是我们和轩轩都感到很头疼的时候。开学一个月左右,他看到饭菜都是一个习惯性的动作,从不正眼看自己碗里的饭菜,要么低着头,要么就转身靠在椅子上,一动也不动了。你主动地想去喂他吃饭,他还很不领情。自己不喜欢吃的东西,怎么也不肯张嘴,说不吃就不吃。米饭虽然能吃一点,但是也只能几粒米一口。

这段记录中的“头疼”“正眼看”“要么”等都是比较口语化的表述。还有就是教师在对观察对象的行为进行描述时,随便对观察对象的行为进行“鉴定”,缺乏客观性。

3.结构死板。纵观众多的个案观察记录,都有着统一的结构,那就是“个案描述+反思+措施(或建议)”,我们称之为ABC模式。另外也有的一些会用“描述(1+2+3)+反思+措施”的形式,即为A(123)BC模式,还有的采用“描述1+反思1+措施1+描述2+反思2+措施2”的结构,即为A1B1C1+A2B2C2的模式。统一的结构虽看似整齐,但是给人一成不变的死板感,尤其对于达到发表的要求来说,更是在文章结构的竞争力上逊色了几分。

4.措施陈旧。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是家园共同作用的结果,为此,在我们众多的个案观察记录中,常见的措施不乏找家庭原因,所采取的措施也经常如出一辙,关键词如:关心、欣赏、机会等等,固然这些是教育者实施教育的关键措施。但是也应该用的有多有少,有重有轻。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更应该有“私人定制”的教育策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二、寻找撰写个案观察记录的突破口

提到食物中的添加剂,很多人都会“谈剂色变”。诚然,添加剂固然可怕,但是只要用的适量,能够给我们的食物以更好的口感与品质。鉴于此,我们在撰写个案观察记录的时候,不妨也在其中加入一些“添加剂”。

1. 着色剂――语言描述眼前一亮

个案观察记录应对观察对象行为进行客观的描述,因此在用语的时候切忌使用带有评价色彩的词语。同时,应该用简明扼要的话语进行描述,对于能突出反映其行为特征、个性品质的行为则应该进行细致生动地描述,尤其要对观察对象的表情、动作、神态进行描述。例:个案观察记录《往门缝里看的孩子》,观察对象是班级里调皮又聪明的小雨小朋友。为了突出他这一调皮聪明的个性特征,教师进行了这样的细节描述。“你看到没有?我怎么看不见了?”小雨找来了和他一起玩的小帅,两个孩子都趴到地上往门缝里看。“黑乎乎的,看不见啊。”小帅说完就走了。“我再来看看。”小雨还是趴在地上,又把他肉乎乎的小手伸到门缝底下摸索。“差一点点了。”小雨的表情从一开始的紧张、不安慢慢变得放松。他尽可能地把身体贴住了地面,想把手再伸进去一点。“糟糕,手太短了嘛!”他站起身来,手叉腰,有点遗憾地说。在他的旁边,有晨练的绳子。他眼睛突然亮起来,拿起一根绳子,把绳子的中间弯了一下,就像是雨滴的形状,将绳子从门缝底下放进去,时不时拉出来,再用手伸进去摸一摸。这样反复了好几次,他不断地变化着绳子的长度。“摸到啦!”他兴奋地叫起来,只见教室大门的钥匙出现在他的手里。

可见,抓住观察对象的突出特征,用细腻丰富、生动传神的语言进行描述,或是别出心裁又恰如其分的标题,都好比给我们的食物加入了一点着色剂,使其更加明亮,又增加了几分让人爱不释手的生机。

2. 防腐剂――教育措施创新有效

经验+反思=成长,这是幼儿教师公认的专业发展口诀,这个公式同样适用于观察记录。因为观察记录不仅是一种单纯的对观察对象行为的语言描述,还需要教师专业的反思,提出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透过教师的个案观察记录,能够看出教师的儿童观与教育观是否正确。为此,需要教师不断地创新,找到量身定做的教育措施,从不同的角度寻找突破口。例:针对行为习惯较差的孩子,教师分阶段实施不同教育措施,第一阶段家园达成共识,第二阶段专家会诊,第三阶段家园配合的措施。

因此,教师在个案观察记录中需要加点防腐剂,摒弃俗套的教育措施,真正从专业的角度对观察对象提出合理的教育建议,实施有效的教育措施,使个案观察记录充满新鲜感。

3.黏稠剂――文章结构细腻灵活

个案观察记录以怎样的结构来贯穿,可以根据观察的方法来选择。有的教师习惯于对观察对象进行轶事记录法,即抓住观察对象的突出特点、有意义的行为表现进行记录。在撰写个案观察记录的时候,可以采用夹叙夹议的撰写形式,将教育措施的落实与幼儿的行为表现揉捻在一起,让大家更好地看到教师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的落实,在无形中合二为一。当然,教师还可以在个案记录的时候将观察目的、预设背景、观察过程及对策加入进去,使记录更具有研究价值。还有的教师可能会进行个案跟踪法,对观察对象进行多次长期的跟踪观察与记录,从而找出被观察对象存在的共性或是规律性。这样的观察记录,可以采用表格的形式来呈现,教师通过自行设计表格,将多次观察的结果进行呈现,不仅避免了多次观察语言表达的冗长之感,还能传递清晰明了的信息,然后再提出相应的教育措施,则更具有说服力。

黏稠剂的使用,赋予食物黏润、适宜的口感,同样,我们在撰写个案观察记录的时候,处理好其中的脉络关系,寻找贯穿文章的主线,就好比给个案观察记录增加了一点黏稠剂,使个案观察记录的结构更加细腻灵活。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花园浜幼儿园)

上一篇:慧眼诊课堂,对错中求进 下一篇:精神化为行为,惠及每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