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产”的个税改革

时间:2022-02-14 01:34:58

“难产”的个税改革

年所得12万元以上是个税自行申报标准,现行税法对高收入群体尚未明确界定;未来个税改革方向是综合与分类相结合,实行综合扣除标准。

继营改增之后,个税改革已经成为税制改革中市场最为关注的焦点。按照2015年财政收支数据,2015年个人所得税收入8618亿元,同比增长16.8%。这意味着,每一年,都有超过五千亿元的个税收入进入国家税收的版图。而这五千亿元分摊落实的背后是上千万人的利益。

10月10日,由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进一步减轻中等以下收入者的税负,同时适当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力度”。但对于文件中的“高收入者”,该《意见》并没有明确的数字界定。

随后,这一官方消息被一些媒体误读。10月23日,一则“年收入12万元以上被称为高收入群体,要加税”的消息在多家自媒体公号上流传,并在朋友圈迅速扩散,话题持续发酵。尽管,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的专家团队马上站出来辟谣,但一石激起千层浪,由此引发了人们对个税改革的热议。

尚未明确界定

自2011年个税起征点设定为3500元以来,已经连续5年未曾调整。“是否提高个税起征点,税率及扣除因素,能否开创以家庭为单位征收等,都是目前市场关注的改革热点。”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教授曹明星在接受《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这样指出。

《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通过查阅《意见》以及历次个税修正案,从中并未发现对于所谓的“高收入人群”有“年收入12万元以上”的标准界定。但确有“年收入12万元以上的个人所得税纳税义务人,应于纳税年度终了后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的规定。这出自国家税务总局在2006年《关于印发的通知》中“自行申报个税”的要求。

而四年之后,2010年国家税务总局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通知》中,也提及“加强年所得12万元以上纳税人自行纳税申报管理”。

但事实上,工薪阶层占个人所得税收入的50%左右。这一数据来源于财政部2009年公布的《我国个人所得税基本情况》。由于税制设计问题,对于工薪阶层而言,其发生的讲课费、翻译费、稿费等诸多费用均需上报缴税,但对于一些高收入者的管理办法却是要求他们自行纳税申报,导致工薪阶层成为个税的主力军,造成税收不公平。

曹明星也表示,我国现行税法中尚未对高收入人群有明确界定,“年收入12万元以上”只是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的标准。

国家统计局在今年5月13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全部调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50809元,折合月平均工资为4234元。再次引发是否提高个税起征点的热议。但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税收研究中心主任杨志勇看来,个税改革的公平并非依靠提高起征点来体现。现行个人所得税法是2011年第六次修正后的版本,虽然提高了工薪所得免征额(也就是俗称的“起征点”),也调整了税率结构,但仍采取分类计征的方式。由于征管的难易程度不同,工薪阶层事实上成为了个税缴纳的主体,收入多元的高收入群体反而容易避税。

不过,中国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对《中国经济信息》记者分析,近年来,“高收入”已经成为了随着居民不断提高的收入水平而不断变化的相对概念,而且不同地方的收入平均水平也并不相同,不可一概而论。

“税法设计的公平性原则,并非针对某一个特定收入以上的人群有特殊对待。”施正文说:“真正的公平,更多的应该在税率上体现对高收入人群的收入调节。”

中产阶级之痛

“年所得12万元”、“月应纳税所得额8万元”等与“高收入人群”相关联的关键词,在这一轮个税改革的舆论风波中被反复提及。

然而“年所得12万元”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收入水平?“中产阶级”为什么会因此恐慌?

一方面,舆论中不少声音反映所谓的“年所得12万元”在扣除五险一金后其实所剩寥寥。

而大多数“年所得12万元”人群分布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这些地区的消费水平、生活成本也更高。另一方面,也有人表示,年收入12万元即使在一线城市所代表的收入水平也不低。根据上海社会科学院公布的2016年一期民生民意调查报告,个人年收入在“5万元及以下”的占29.70%,“5.1万元至7万元”的占30.60%,“7.1万元至10万元”的占25.30%,“10万元以上”的占14.40%。由此表明,收入10万元以上的人群仍然只占少数。

在北京从事IT行业的郝帅(应采访对象要求化名)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自己今年刚刚迈入这一“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行列。但他算了一笔账。以10月份为例,郝帅的岗位工资所得应为13500元,外加两项税前补助合计五百元左右,月薪资总额超过14000元。工资单显示,郝帅的五险一金是在工资中扣除,扣款合计2793.96元,之后应征税薪水合计11221.04元。按照现行个税征收办法,扣除工资税收989.21元后,到手的收入其实只有一万元出头。“在扣除房租与生活开销后,每月能存的最多五千元。”郝帅坦言:“这样下去想在北京定居购房,压力很大。”

“郝帅们”在一线城市面临着房子的刚需却承担不起买房的天价,愿意为更高质量的生活埋单却难以承受物价的膨胀。在他们的眼中,这12万元其实并不宽裕。一边是达到“年所得12万元”的人依然为数不多,一边又是12万元在当下所产生的购买力日渐单薄,所谓的“中产阶级”实则认为自己是“被中产”,沦为“夹心层”。

现行税法中对“高收入”人群虽然没有明确金钱上的划分,但施正文指出,国家税务总局曾经过加强监管十类高收入行业9类高收入人群的文件。其中规定,规模较大的私营企业主、演员、经纪人等属于高收入人群;电信(移动通信)、烟草、金融等企事业单位,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房产公司等中介机构,外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外国企业驻华代表机构等属于高收入行业。

而2010年《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通知》中所列的高收入者所得,主要所得包括财产转让所得(限购股转让所得、非上市公司股权转让所得、房屋转让所得、拍卖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规模较大的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等。

究其根本,“中产阶级之痛”源于中国社会收入财富的分配不均。2015年,官方公布的中国家庭基尼系数为0.481。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贫富差距的警戒线,大于这一数值容易出现社会动荡。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是财富分配在最近十年出现的进一步剧烈分化,延伸的问题便是阶层固化以及阶层碾压的焦虑密集出现。

难产”十年

“以个人为所得税征收单位,而非以家庭为单位”,被施正文视为我国的个税征收方法存在的主要缺陷之一。施正文分析,中国人的实际收入和支出往往都是以家庭为单位发生,而以个人为单位征税对于双收入家庭与单收入家庭将会产生明显的区别。而现行征收方法的另一个主要缺陷在于过分考虑收入端。一味地依据收入多少确定不同的所得税税率,但忽视了不同收入者的正当支出的差异。例如独生子女家庭与非独生子女家庭需要抚养的儿童与赡养的老人数量的差异,每月需支付的房屋贷款利息等。原来的所得税制度都没有作出必要的考虑与相应的扣除。

杨志勇则指出,目前的个人所得税征税是分类进行,共有11大类,每类按各自方法征税,同样数量的劳动所得,缴纳不一样的税,很不公平。“下一步个人所得税制改革将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综合的个人所得税制,这个目标比较明确,但先综合哪几类有不同的看法。就目前来看,工资薪资所得和劳务报酬所得先进行综合没有太大分歧。”杨志勇预测。

一位国家税务总局的专家团队成员向《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透露,目前财政部已经完成了个税改革方案的草案,但方案并未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甚至之前参与研讨的专家学者也未能“窥其真颜”。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今年上半年,财政部长楼继伟及其他财政部官员多次表示,个税改革方案已上报国务院,做法是分步到位。实行综合扣除标准,不仅是工薪,一些专项因素也将进入税前扣除,比如个人职业发展再教育费用、满足基本生活的首套住宅按揭贷款利息、抚养孩子费用和赡养老人费用等。

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所长李万甫也表示,下一步个人所得税改革中,将通过建立“基本扣除+专项扣除”机制,适当增加专项扣除,进一步降低中低收入者税收负担。

适当调低工薪税,或进一步提高工薪所得税的扣除额,或提供一个更加优惠的扣除机制。被目前税务专家们视为能对税收二次分配“抑高提低”,降低对中产阶级的“误伤”的短期办法。

“下一步就是要减并所得项,形成真正有效的年度申报体制,我们现在所谓的12万元申报在国外是年度申报,每个人在年度把自己全部所得综合进行申报。”在曹明星看来,把12万元视为年度申报的试点会更合适,并非仅仅针对高收入群体。

上述国家税务总局人士还透露,今年国家税务总局先后多次组织专家团队深入各个地方进行实地调研,调查的重点在于个税全面开征的技术准备。

“综合所得目前并未实现信息联网,给征管增大了难度。”施正文也认为,对高收入群体的收入调节,加强对其个人收入的信息征集和交易行为的监管是实现全面征管所必不可少的条件。例如,将高收入人群的股权交易、地产交易以及其他一些交易纳入到监管范围。

从征管成本来考虑,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税制,意味着税务机关要直接面对自然人收税,接受大量的个人申报纳税,这意味着对税务部门的征管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税务部门需要对纳税人的申报进行稽核和甄别。建立和完善适用于自然人纳税人的征管机制,如自然人纳税人的税务登记制度和纳税服务体系、与个人和家庭有关的涉税信息系统等。”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张斌说。

“当下个税改革问题之所以备受关注,与个税改革决策程序有关。”杨志勇指出,关乎千家万户的个税改革的决策过程不透明,草案不仅没有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甚至参与研讨的专家都无从知晓,并不能较好地体现“开门立法”的原则。

个税改革方案最终必须要经过人大,要向全社会公布。在杨志勇看来,与其让社会可能的反应在那个时候释放出来,还不如提早公布,以得到更多的草案完善机会。“每一次的草案完善,可以促进个税专业知识供给和需求脱节问题的解决,同时也是社会压力释放的过程。”杨志勇说。

10月24日至27日,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召开。会议决定,明年下半年召开。市场认为,个税改革在跨越了四个“五年计划”后,在“”召开之际或将有新的进展。

个税改革行迈靡靡,中产阶级战战兢兢。

相关链接

世界各国个人所得税征收方案

2016年毕马威会计事务所最新研究数据显示,全球个税税率最高的国家:为丹麦56.4%,芬兰54.25%,法国约49%,挪威46.9%,爱尔兰46.25%。据经合组织2016年报告,比利时个税比例最高。比利时个税加社会保障缴款占收入的比例达到55.3%。

英国

世界最早实行个人所得税国家之一,纳税人是英国居民和非居民。在英国居住满六个月为英国居民,所得税分类规定的所得扣除必要费用后,加以汇总,再除以生计费用后的余额,扣除的金额随五家指数调整,英国个人所得税根据扣除的税率档次缴纳。例如1995年个人所得税扣除最低额为3445英镑,个人所得税采取源泉扣除和查实征收。

美国

除了法律规定免税外,其他收入必须缴纳个人所得税,分为宽免额和扣除,采用六超额累计值,税率分别为10%,15%,25%,28%,33%,35%。例如,根据美国国税局数据库2010年至2014年数据,前1%最富者:年收入在38.0354万美元以上,前5%最富者:年收入在15.9619万美元以上,前10%最富者:年收入在11.3799万美元以上。

每年1月至4月是报税季节,目前,美国最高税率约39%,大约有三分之一联邦个人所得税是年收入50万美元以上收入者缴纳。

日本

1887年开征个人所得税,实行综合所得税,以分类增收。每个纳税人一年内收入合计,按照适合税率课税,日本所得税分为10各大类,对收入所得、营业所得、不动产、杂项等进行综合课税。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发展趋缓,为了吸引投资,促进消费,采取了一系列减税措施。

丹麦

丹麦是一个高福利、高税收的发达国家。丹麦个人所得税征收范围包括个人所得税和其他形式收入报酬。在丹麦,每一个18岁以上成年人有一个最低生活保证金,若低于这个数额将免交个人所得税,征收个人所得税采用累进税制法。先从个人收入中扣除最低生活保证金,在计算应缴税收时,在基本收入超出部分按照税率计算应交金额,对资本收入采取加进法。

其他国家

有一些国家,个人所得税为零。如百慕大、卡塔尔、开曼群岛、科威特、文莱、巴林、巴哈马、阿曼等。

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少数国家实行分类所得税制和综合所得税制,大多数国家实行混合所得税制,西班牙、希腊、法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家实行综合所得税制度。从个人所得税看,世界各国大多采用累进税率。

上一篇:护理实践教学与实验室合作的新设想 下一篇:浅谈技校语文诗歌教学中的情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