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

时间:2022-02-12 11:16:20

浅析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

摘 要:小学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有必要进行探究式教学。因此,探究式教学既是当前教育改革的目标,又是学生科学进行学习的有效方式。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式教学活动为主的学习是学生了解自然、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探究式的教学活动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科学的乐趣,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了解科学发展的过程。

关键词: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1-248-01

在教学中学生的探究活动是主要的构成部分。那么,如何理解探究式教学。教学中学生的探究活动,就是指学生从对自然事物的不知,经过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像科学家那样自行探求达到认知的过程。在这个认知过程中学生始终是活动的主角,认知过程中的驱动力也来自学生自己。可以说“探究”的过程就是学生“独立”的获得知识的行为。那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呢?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趣味创设,自主提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求知欲望是与生俱来的本能。趣味化的导入和学生自主提出合理、科学的探究内容是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条件。例如,在讲《点亮小灯泡》时,课堂上要做的第一个实验,用导线连接电路,叫小灯泡亮起来,为了一开始就激发学生对该实验的兴趣教师可以给学生出一个谜语“世上千万家,都有这种瓜,两根藤儿牵,夜夜开新花”给同学们猜,当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是“电灯”时,这个谜语既唤起了学生对黑夜中明灯的回忆,又点出灯的特点是“两根藤儿牵”为下面做实验起着提示作用。两根藤儿向何处牵,灯才亮呢?引发学生思考,提出问题。这样既活跃了气氛,又增加了学生自由探究的空间。教师从学生生活实际中思维的碰撞处入手,创设以教学目标为中心的情境,使探究内容更富吸引力;学生连接电路时,自主发现问题,提出探究性学习课题,课题源于学生,源于课本,就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唤起学生思维的能动性。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而不是指使者,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除了要创设有趣味的情境,还要设计出充满智慧挑战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从而让他们积极地进行探究与发现,这样才能使探究教学更有效。

二、合作交流,制定探究活动计划

在学生猜想、假设的基础上,教师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筛选出那些可能会引发富有成效的研究活动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然后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就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进行设计,形成小组意见,并让各小组向全班说明,进行横纵向交流,取长补短,教师要倾听并适时引导学生进行修改。通过这种迅速,公开的现场评价,使学生反思自己应对问题的过程,完善自己的设计,提出更好的研究方法,从而制定出比较切合实际的探究计划。但刚开始制定探究计划时,可以让学生说说打算怎样做,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交流完后再逐步让学生写出来形成书面计划。

三、要关注探究学习中的弱势群体

弱势群体在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的参与度都可能达不到应有水平。弱势学生从提出问题开始就很有可能被他人牵着鼻子走,不能很好地通过自我思考去解决问题,造成在整个科学探究活动过程中的被动地位。

因此,教师应该呵护他们的幼小的脆弱的心灵,帮助他们重拾自信,逐步培养学习科学的热情。的确,与其他同学相比,也许他们的探究所得不值一提,但哪怕是他人看来毫不起眼的一点一滴收获,也是经过他深入思考、主动探究所得到的,如果加以适时的表扬、鼓励,必将使他们感受到没有被遗忘,从而保持探究的动力。

此外在探究活动分组时,不能老是实行好、中、差三搭配。如此搭配固然能在很大程度上确保探究活动顺利进行,可是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将会主导整个探究过程,如此一来,处于弱势地位的所谓差生就永远得不到锻炼机会。长此以往科学探究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与“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的理念背道而弛。因此教师在分组时,可以考虑将同等程度的学生编成一组,让学生面对来自同一层次的竞争,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不再是唯我独尊,原本处于弱势地位的学生因大家水平相近也不再有自卑心理,个人的意见会得到小组成员尊重自然而然会更主动地去探究。

四、体验生活,学生都成为实践者

在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可让学生在体验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展开交流和讨论。人类的学习活动一般认为有三种形式:一是接受学习,二是发现学习,三是体验学习。体验学习是指人们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在情感、行为支配下,通过努力观察、尝试,最终构建新知识的过程。该学习方法追求的是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认识的积累和更新。围绕体验学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关心身边的科学现象、规律,善于用科学的眼光审视客观世界,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医学领域、尖端科学研究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玩具里的科学”、“给文具分类”、“秋天里的动植物”、“岩石的用途”等教学内容非常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所以教师要超越材料和课时的束缚,设计玩具市场调查、秋天里动物的变化调查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接触现实、体验生活,学点“有用的科学”。

总之,在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中,老师要做到:要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让学生敢于探究;要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使学生乐于探究;要正确引导和训练,使学生善于探究。只有这样小学科学的教学才不会把能力、情感、知识等目标进行分割教学,才能把学生变为主动探究知识的“小科学家”,从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使他们变为有科学素养的学生。

参考文献:

[1] 吴保定.认识自己 感悟生命DD探究式教学法在小学科学课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上),2012,(01):104-105.

[2] 曹 刚.科学探究教学法及其在小学科学中的应用[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12):213.

上一篇:航空公司:变革供应链进行时 下一篇: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课程资源的发掘与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