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金丹实验学校为例谈寄宿制小学管理

时间:2022-02-12 03:54:56

以金丹实验学校为例谈寄宿制小学管理

摘 要: 本文以金丹实验学校寄宿制管理为范本,对寄宿制小学管理的运作进行理论分析,以期为同类学校管理提供参照和借鉴。

关键词: 寄宿制小学 管理方法 发展规划

金丹实验学校是常德市武陵区的一所城区公立寄宿制小学,自1997年建校至今,初步具备了寄宿制管理的雏形。

一、寄宿制学校生态现状描述:管理的基础

一个学校的生态是由自然生态、文化生态、组织生态相互作用的结果。

1.金丹实验学校的自然生态描述(“SWO”分析法,即优势、劣势、机遇分析):金丹实验学校的优势(Strengths):金丹实验学校界于城乡结合部,建校历史短,有着改革创新的动力;早期投入好,学校规划合理,硬件设施较好;教师队伍年轻,年龄在35岁以下的近50%,工作热情、富有爱心。

金丹实验学校的劣势(Weakness):一是缺失特色的办学理念;二是办学条件跟不上社会寄宿需求;三是寄宿生源参差不齐,多为留守儿童,更不乏问题学生;四是教师队伍虽年轻化,但是缺乏寄宿生管理的经验;五是缺乏同类寄宿制小学的联手以寻求政策支持和倾斜。

金丹实验学校的机遇(Opportunists):一是作为武陵区公立寄宿制小学,其办学的独特性引起了区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关注;二是家长和社会的认可为学校发展提供了契机。

2.金丹实验学校的文化生态描述。金丹实验学校和走读制的兄弟学校比,多了近千名学生的吃住,深层观察就会发现金丹还多了这些学生的教育和养育问题。金丹实验学校在办学上更注重“如水样善良”、“生命的价值”,所以,金丹的文化应该是“善”的文化,教师要善,还要教学生从善;金丹的文化应该是“自然”的文化,如水润泽生命般自然而然;金丹的文化应该是“灵动”的文化,关注的是学生身心熏染。要让学生成为有知识、有教养、有进取心、有气质的人。在此基础上,金丹实验学校提炼出“上善若水”的校园文化理念,确立了营“若水文化”、建“上善之校”的办学思想。

3.金丹实验学校的组织生态描述。金丹实验学校的组织形式应属于直线式组织结构,就是按照管理的纵向层次进行结构排列,由低到高,权利逐级集中,构成一个垂直的金字塔形状,管理层级清楚、层层管理的同时权力下放,分工明确又统筹合理,便于有效地对寄宿学生实行管理,学校再配以相应的管理制度、礼仪条约,辅以恰当的活动,实施起来容易操作和掌控。

二、寄宿制小学发展愿景的规划:管理的核心

学校愿景应该是学校发展的一个规划,是通过短期、中期和长期的努力可以实现的各项计划。着眼于寄宿制学校的发展,学校管理至少要考虑五个基本因素的循环互动,分别是:外在影响、寻找政策、分线管理、文化建设和学生活动。在具体管理过程中,首先,学校必须先理清国家及地方政府的政策及法令规范等条件,并且分析相关利益团体所关注的重点,作为寄宿生管理的外在因素基础。其次,检视校内的生态、哲学及责任,确立校长对于领导该校发展的政策目标,作为协调及统合全校教职员工努力的指引。第三,营造全校性的同僚管理策略,分线合作管理。第四,落实到学校的环境与氛围上,形成文化熏陶之势。最后,重视学生活动的全面铺开及成效。

金丹实验学校的愿景是从寄宿生的发展出发,将学生的成长定位为学校的发展愿景、学校管理的核心。从此愿景出发,金丹实验学校的管理要落实几个内容:一是寄宿生的健康体魄,二是寄宿生的德育与养成,三是寄宿生的心理疏导,四是寄宿生的修养与文化积淀。

三、寄宿制小学发展愿景的运作:管理的关键

寄宿制小学存有与一般学校管理的共性,还有其特殊性。正是因为寄宿生的在校生活,所以在对“为什么管理”、“管什么”、“由谁来管”、“怎样管”等问题进行思考时,考虑的仍是由寄宿带来的问题:学校对寄宿制政策的理解是寄宿制小学管理的基础;学校愿景的形成、转化是寄宿制小学管理的出发点;寄宿生各线管理的规划是寄宿制小学管理的关键;学校文化建设的管理是寄宿制小学管理的契机;寄宿生多元活动的组织是寄宿制小学管理的有机补充。

在金丹,围绕寄宿生的管理,涉及业务、政工、后勤、工会分管等线上相关工作:业务线上要促成学生的文化积淀,政工线上要保障学生的德育与养成,后勤要供给学生的吃,还要供给学生的用及与学生在校相关的安全保障,工会要管理学生的住和医疗。各条线上都有自己的管理规划,又都相互牵连、相互支持。如后勤的食堂管理不仅仅是供给学生吃饭,还要打造食堂文化,渗透饮食文明与礼仪,这就需要业务线上的文化中心来支持,还需要政工线上大队部制定相关的检查细则进行监督评比来落实。

各线的管理规划突出学校愿景,如文化建设管理规划简略为:学校每学期突出一个文化建设亮点,坚持积累,串成“上善若水”水文化的线脉。宿舍管理规划简略为:“放飞梦想、起点人生”,让学生在小小宿舍里学会照顾自己、学会帮助他人、学会服务集体。多元活动管理规划简略为:“益智园”、“金丝带公益活动小组”、“若水合唱团”等,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充实学生的心灵。再将管理规划转化为管理工作的计划、具体活动的方案,并付诸于平时的工作中落实才能真正起到管理实效。

综上所述,寄宿制小学的管理要着眼于学生的成长轨迹,将学生的发展与学校的愿景相结合,为学生的健康、自立、修养做好管理。正如顾明远指出的:“寄宿制小学提供的教育应该是一种主体教育……”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

[2]教育部,国务院.2003—2007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国发[2004]5号).

[3]郑瑞兰,郑元桂.加强学生生活管理[J].职业技术教育,2009(11).

上一篇:文道早餐,魅力无限 下一篇:SPSS在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