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孔乙己

时间:2022-02-12 11:30:48

内容提要:教学鲁迅的《孔乙己》,重点探究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及自身的原因。我把学生置于“拯救者”的角色,与作品中的人物对话。在对话活动中,引领学生思考社会、关注生命,培养学生社会主人翁意识 ,增强学生关爱生命的意识,更在于积淀学生和谐的情感。

关键词:拯救 孔乙己

“生命”与“立人”有理由成为我们语文教学的根本。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与一个又一个的活生生的灵魂照面,并要求我们先要倾听众生命的呼唤,然后自己参与进去,与之对话,然后沉静下来,进入生命的思考与追问;最终要走出书本,直面生活,进行生活的实践、生命的创造,实现生命的自主,人生的开放。

鲁迅的《孔乙己》是文学作品的典范,是初中语文课本中举足轻重的一篇小说。不必说塑造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人物的音容笑貌、举动言谈跃然纸上;也不必说构思艺术精巧绝伦,咸亨酒店就是当时社会的缩影,让一个孩子作线索人物,用孩子的眼睛看世态,更纯透、更真实,以笑写悲,悲更悲;单是小说的主题既有历史意义,又有现实意义。

教学中,我没有落俗套讲解孔乙己的悲剧根源,也没有循规蹈矩挖掘社会思想的弊端,而是把时间、空间、思维的自由给了学生。设计一题:“拯救孔乙己”。问题一出可谓“一石击起千层浪”,学生的热情高潮迭起。这一问题触动了学生思维最敏感的神经末梢,引发了学生情感深处的期待渴望,同时,为学生的价值观的表现支起了一个画板。学生的交流中流动着心灵的温情,闪现着思想的阳光,昂扬着态度的积极,彰显着责任的纯洁。我想把学生的文字分享,辑录了几段,将其作为感动而深深珍藏。

学生1:如果孔乙己还生活在世上,我一定要给他上一堂政治课,孔乙己不应该把全部命运都系在科举这棵树上,更不应该只把黄金梦系在读死书上。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你肯付出辛勤的劳动,或是做做工,或是给别人写写字,发挥自己的特长,皆可将生活过得很好。从深陷的泥淖中出来吧!

师点评:生存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归宿。选择正确的方式,秉持积极的态度很重要。

学生2:人的未来在于去拼搏,而不是坐等。即使会有一些人嘲笑,纵使有许多坎坷,但是只要心中的希望不灭,就能顽强的活下去。你一直痴迷在科举考试中,活在一种虚幻中,你必将走向社会的边缘,无法生存。我们不能躺着等社会来同情,而是自己要打拼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师评:树的方向由风决定,人生的方向由自己决定。

学生3:孔乙己是在封建思想影响下的畸形儿。我要向他送上美好的祝愿和发自肺腑的忠言,请你脱去那件沉重腐朽的长衫,放下读书人的空架子,挣脱那紧缚的蛛网。自欺欺人欺骗的永远是自己。你应该另谋出路,比如学一门技术,或到饭店酒楼当个伙计等,最起码基本的生活可以得到保障。剩下的日子里,你应该刷新自我,做一个有脸、有尊严的人。

师评:尊严的前提是自立、自强。

学生4:我会劝告他,不要再做偷盗的事了,你一面放不下读书人的尊严,一面自毁尊严。功名不是一个人唯一的出路,人的一生不应该总热衷于功名利禄。你是个读书人,你明白的要比别人多,何必这么自欺欺人呢?站起来,不要再过这种麻醉的生活了。每个人都有自己来到人间的使命,就算能功成名就,但你的日子还有多少?别再为一个功名赔上自己的一生,放下读书人的架子,用自己的双手挣生活。比如开一家私塾,把你的价值实现,桃李满天下,你又何乐而不为呢?

师评:找准自己生命价值的坐标,莫好高骛远,也忌妄自菲薄。

学生5:孔乙己你可听出了,别人笑声中的悲凉,你可感受到了别人对你的愚弄?我们不应该在一棵树上吊死,而应该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自己的一片天地。官场如恶虎,无须去与虎谋皮,取不了功名,就自谋生路。你不要践踏自己的文才,勤奋才会使你生存,使你从黑暗的洞穴走向光明的颠峰。我相信只有这样,你的明天才会更加灿烂。

师评:学会在困境中开拓出人生坦途,而不是一味的深险淤滩。

学生6:“懒”是每个人都潜在的,“勤”也是每个人都惯有的。就看让谁站上风了。孔乙己先生,您勤于喝酒而懒于奋斗。如果您肯多花些时间在学习上,那么你也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改变自己所惯有的惰性,从而改变您的命运。世界曾经颠倒黑白,终将回归绚丽色彩。

师评:懒惰是灵魂的蛀米虫,一勤天下无难事。

一件长衫即是无形的枷锁,这是封建教育对读书人的禁锢;一件长衫即是尊严的傀儡,这是社会思想把读书人引向无底的悬崖。孔乙己四体不勤,只营偷窃,被人嘲笑,悲惨死去。这是作者对腐朽教育制度的控诉,对当世社会现状的批判。同学们的拯救行动,是积极与文学作品对话的自主;是拿出充足的热情善待生命的责任。首先孩子们一定先拯救了自己。诗人泰戈尔说:“你要想给别人温暖,自己心中首先要有一轮太阳。”这种心灵的温情确实需要培养,这也是语文学科中渗透的思想教育。

我们这个新时代已经高扬起“人文”的大旗,“以人为本”的春雷早已萌动在社会和谐的琴键上。我们语文教学一定要作先头兵,新课改“人文性”的春风已化春雨沐浴了语文课堂,美丽了孩子的心灵。用语言文字推开思维虚掩的门扉,用语言文字敲出思想的火花,用语言文字引领学生思考社会、关注生命。

我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引导学生“拯救于勒”。学生立足不同角度谈了看法,拿出措施。有的是站在个人角度,表现一种关爱、给予帮助;有的是站在政府的角度,表现一种责任、解决问题;有的是站在社会的角度,表现一种尊重、保持平等。我总觉得这样的学习活动能培养学生社会主人翁意识,增强学生关爱生命的意识,更在于积淀学生和谐的情感。

参考文献:

《初中语文教学参考》《新课标》

上一篇:关于公关对企业品牌形象塑造的探讨 下一篇:春风化雨,服务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