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资源野外调查实训探微

时间:2022-02-12 09:51:11

中药资源野外调查实训探微

摘 要:中药资源野外调查实训是中药资源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内容。本文记述了一次野外中药资源实训课程,通过实地考察,学生大致掌握了济南长清大学城当地主要植物的种类、资源蕴藏量和分布等情况,进一步增加了对当地中药资源的了解和认识,促进了对中药资源学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总之,理论结合实际,更有利于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与掌握。

关键词:济南长清;中药资源;样方调查;实训

中药资源学这门课程自开课以来,既有理论上的学习也有野外的实践,两者密切结合,大大促进了笔者对中药资源的认识和掌握。纵观中药专业所学课程,从中药学、方剂学、药用植物学到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以及中药资源学,这一系列的课程的学习,让我们对中药资源有了更加广阔的认识和掌握。从课程的开设顺序来看,大致可以这么排列一下,从饮片、中药材、中药制剂到方剂和药用植物,再到中药鉴定、中药炮制、中药资源,这是一种追本溯源的导向进程。如今中药资源需求量日益增加,各大地区中药资源出现了严重的匮乏现象,导致稀有中药物种价格日益上涨。野山参、北沙参等名贵中药材面临着物种灭绝的危险。另外,不同地区也出现了对中药资源的掠夺性采挖和破坏,从而引发资源危机,继而导致市场掺假现象十分常见,这些情况随着经济的发展越发严重。因此全方位、具体化掌握国家中药资源的数量、种类及分布俨然已成为解决此项问题的关键所在。

当前,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领导下,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从2011年开始在全国各地陆续展开。如此看来,处在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的大背景之下,了解当地中药资源,小范围的资源普查也同样显得尤为重要。

2015年10月10日,在孙稚颖老师的带领之下,我们进行了一次小范围的样方套调查工作。

一、中药资源野外调查实训的目的

学习和掌握野外中药资源的调查方法,了解当地中药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等情况。掌握当地中药资源的变化趋势,提出中药资源的管理保护及利用的合理性意见,以促进当地中药资源的合理充分利用及当地经济的发展。

二、中药资源野外调查实训方法

随机原则是在抽取被调查单位时,每个单位都有同等被抽到的机会,被抽取的单位完全是偶然性的。抽样检验的基本形式,其特点是总体中每个单位被抽中的概率是相同的,完全由许多随机因素综合作用来决定,既排除了抽样时人的主观随意性,也排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当总体变异性大时,随机抽得的样本代表性差。

随机选取3个样地,每个样地间距5千米。每个样地内随机选取5个样方套、每个样方套间隔100米;每个套内设有1号、2号、3号、4号、5号、6号,共6个样方。1号样方大小为10×10(单位:米),主要调查其中的乔木种类、数量及分布;2号样方大小为5×5(单位:米),主要调查其中的灌木种类、数量及分布;3号、4号、5号、6号大小均为2×2(单位:米),主要调查其中的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及分布。具体分布如图1所示。

当地中药资源的蕴藏量,可利用本地林相图按照比例计算法估算出来。

三、中药资源实训工具

指南针(美式多功能专业指南针,户外登山指北针,旅行地质罗盘带荧光圈,高精准1001 ZN02)、铁锹、皮尺(威克 WK39250)、记录本(得力)、中性笔(得力)、照相机(佳能EOS 75D 单反套机 )、标杆(珠峰 活节铝合金花杆)、绳子(加加林)。

四、中药资源野外调查实训结果

1.济南长清地理概况

长清区面积1178平方千米,地势为东南高、西北低的倾斜地势,由东南向西北依次是山区、丘陵、山前平原和黄河洼区,有“八山一洼一平原”之称。长清为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升温较快、多干旱,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漫长、寒冷、少雨雪。年平均气温13.8度,年平均降水量623.1毫米,光照较少。区内土质主要为棕壤土、褐土和沙风土。长清地处泰山隆起边缘,境内河流较多,主要有黄河、南北大沙河水系,还有玉符河、清水沟等河流。

2.样方套资源分布统计

综合10个样方套及共有植物所得数据以代表方展示,如图1所示。本次野外调查,收获颇丰,所调查的中药资源共涉及26个科43种植物(综合所有调查样方的最具有代表性的样方计数其中的数据,详见表1),大致掌握了山东中医药大学东北部、西部山区及西南部山区的植物种类、数量及分布情况。当然,由于季节的原因,仍然有较大一部分植物种类没有统计到。但是,相信此次中药资源实训所获得的中药资源的数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五、实训小结及展望

所调查地区野生中药资源种类及数量相对而言并不丰富,有些地方已经被开发成耕地,中药资源被严重破坏。我国中药资源面临匮乏危机,且有些珍贵药材濒临绝迹的现状,已引起业内许多专家的忧虑。专家们指出,中药材生态系统近年来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一个物种的消失会导致 15?30个物种的危机,在近期如不紧急抢救保存,丢失的基因将一去不复返。

为加强资源保护,实现中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破解我国中药资源开发面临的生态难题,众多学子纷纷建言献策,提供各种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

第一,从中药的源头上控制野生中药资源的采挖。

第二,国家颁布相应的中药资源保护法与合理开采方案。

第三,广泛普及中医药文化知识,提升各地区居民对中药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意识,避免中药资源的浪费。

第四,保护自然土地资源,使中药资源有家可归。

第五,寻求可替代性的中药资源新物种,保护短缺中药资源。

第六,着力提升当地医药卫生部门及医务工作者对中药资源的利用意识。

第七,建立中药资源收购站,促进中药资源的有效采收。

第八,各大中医药院校应加强与地方的联系,促进地方水土资源气候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第九,建立中药资源动态监测站,实时获取中药资源动态数据,进而建立有效的中药资源数据库。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药的进步与发展必将为中医的进步与发展起到一定的助力作用。

参考文献:

[1]丁立威.中药资源匮乏 敲响危机警钟[J].中国中医药报,2006-08-24(007).

[2]袁孝斐.浅析野山参的市场现状[J].人参研究,2000,12(2):3-4.

[3]黄璐琦,赵润怀,陈士林,钟国跃,郭兰萍,张小波.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筹备与试点工作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05,30(15):1141-1145.

[4]余世孝,宗国威,陈兆莹,臧润国,杨应承.随机与系统取样的生态学信息量比较[J].植物生态学报,1998,22(5):473-480.

[5]陈建华,李智,周秀佳.生药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1(7):44-46.

基金项目:山东中医药大学大学生研究训练(SRT)计划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510441033)。

通信作者:李强(1993- ),男,山东菏泽人,本科生,中药学专业,Email:。

上一篇:成人社会给95后的信 下一篇:初中科学课学生自主性学习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