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思想品德课“注入式”教学方法产生德育负面效应的原因

时间:2022-02-11 11:42:41

浅析思想品德课“注入式”教学方法产生德育负面效应的原因

当前,在学校教育改革向着纵深发展并取得诸多成果,思想品德课“小课堂、大社会”课堂教学改革广泛开展且获得十分明显效果的同时,不可否认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仍在学科教学中占有一席之地,这种“注入式”教学方法正在不时地产生着德育负面效应。“注入式”教学,从教育学角度来讲,这是一个方法问题,我们在分析其弊端时通常从知识、能力、学习兴趣等方面去认识,极少或根本没有从德育功能上去分析研究。那么,“注入式”教学是如何产生德育负面效应的呢?

一、从诱因角度分析

注入式教学足以产生消极诱因,这种教学方法必然会使学生在学习中力图回避问题和困难,也就是说,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会产生远离“勤奋、坚韧、果敢、自信”这一目标的行为。因为教师的“满堂灌”巨细不分、面面俱到、一讲到底,已不容学生积极思维,也不容学生去解决学习上的问题和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久而久之,消极诱因逐渐形成之后,学生一旦遇到学习上的问题和困难,自然就会“知难而退”或“退避三舍”,从而缺乏自主探究的学习意识。

二、从行为强化角度分析

注入式教学不断强化学生的不良行为。教师的包办代替,是学生逐渐养成一切问题有待于教师作出回答并给予完整的现成答案的行文习惯,不善于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和分析问题,缺乏结局和克服学习上的困难的能力,从而在消极、被动的状态中形成懒惰不勤奋的缺陷。

三、从意志品质角度讲

注入式教学会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和问题时,极容易受到阻碍和干扰而构成挫折,缺乏能力且缺乏自觉性,学生几经挫折,必然会失去“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日渐背离坚忍不拔、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目标而形成懦弱的道德缺陷。

总之,“注入式”教学是导致青少年学生在学习上懒惰、懦弱等道德缺陷的教学因素。如果长此以往,我们思想品德课的主要教学功能,德育功能就失去了意义。我们培养的对象应该是在学习上具有勤奋好学、自信自强、善于思考、勇于克服困难的良好品质的学生,“注入式”教学则与我们的思想品德课的德育目标背道而驰,因此,我们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转换教育教学方法,从而真正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的功能。

(作者单位 甘肃省兰州市第二十九中学)

上一篇:滨州市授田英才学园道德学校建设 下一篇:分析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