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造林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时间:2022-02-10 01:22:21

人工造林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 要】大范围的人工造林工作是我们国家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一直倡导的,但是由于相持阶段存在的不确定性、反复性,导致了人工造林更新工作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所以在这一方面还是有待提高的,为此,必须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对策加以解决。本研究首先通过对现阶段的高校体育实施的素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研究讨论,然后得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人工造林;问题;对策

0.前言

植树造林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扩大森林覆盖率的主要途径,而人工造林是主要植树造林的的形式。随着六大林业重点工程的全面实施以及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的确立,我国在人工造林方面充分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不可否认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于是,我们研究了在这一方面我们存在的缺陷,进一步得出解决措施。

1.我国在人工造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我国林业重点工程在造林方面的投资不太合理

尽管我国在林业方面实施了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对林业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加,但是仅仅就林业重点工程人工造林国家投资标准来看仍显偏低,这些重点工程的投资往往不仅标准低而且投资之前没有充分的调查研究工作仅仅是不分地域差异搞一刀切、各重点工程之间却又投资标准不一的营造林投入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造林质量的提高,也造成了各地、各重点工程造林质量的参差不齐,并且不能发挥不同地方的优势。另外,我国林业重点工程营造林投资构成也不尽合理,而且在这一方面没有一定的规范。如:没有考虑补植补造费用;没有按现行工程建设投资构成要求列支工程建设监理费、造林规划设计费、工程建设单位管理费等工程建设其它投资,从而造成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一些前期基础工作不规范,地方财政年年配套而负债累累,工程监理等工作难以开展或不规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建设质量。

1.2林区的工作人员在思想认识上出现松懈现象

我国在最近几年的时间里,积极地运用措施对荒山实施了造林计划,有效的消灭了一些荒山。然而这并不代表我们取得了成功,全国范围内的荒山还是存在的且不容乐观,但是部分地区的造林人员还是在思想认识上出现了很大的松懈现象,他们认为荒山的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想大大的松一口气;一些地方的政府部门也认为造林工作没有那么的迫切,于是不再重视而且撤消了一些相关方面的优惠政策,这一系列的现象使得我国刚有起色的人工造林又出现了整体的滑坡,不利于人工造林更新的可持续发展。

1.3在我国大部分林工造林区域都存在造林树种单一的问题

我国人工造林区域林型配置趋向于纯林,不注重混交林。纵观林业局几十年来的人过造林成果从设计到作业,极少有人工营造的混交林。无论是荒山荒地、灌丛地、采伐迹地造林,还是更新造林,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单一林种,很少有混交林的出现。如此经营下去,势必给森林资源造成很大的威胁,人工纯林种,由于自身生理特性,无论林分在空间结构、林内的生物种群和食物链方面,都比天然林简单,自控能力和调节能力极差,一旦发生森林火灾、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将会给整个林区带来毁灭性危害,尽管这一问题被提出了很多次,很多相关方面的专家也强烈建议注重混交林,但是并没有被很好地执行。

1.4在人工造林方面存在重视造林轻视管理的现象

在很多地方出现农地造林复耕的现象且日益严重;重造轻管现象日益突出。例如:抚育率低,在新造林地,杂草欺苗、压苗现象普遍,严重影响林木生长,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造林质量;新造林地放牧现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农地造林包括退耕还林工程退耕地造林复耕现象时有发生。而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是造林户的经营管理技术存在缺陷;林业周期较长,而间作农作物见效快,加之近几年国家粮食直补、减免农业税、提高粮食价格等政策措施的出台,使得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大增;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当前造林以生态为主,造林地林草植被越茂盛,生态功能越强,因而疏于抚育管理。

2.相应的解决措施

2.1在制定相关方面的投资之前要进行充分的调研

安排部分造林投资探索直接收购各种社会主体营造的非国有公益林的有效途径,以进一步深化我国造林投入和管理机制改革。首先,鉴于我国目前在林业方面的投资没有一定的标准,且投资倾向于较低的方向,结构不合理,有关部门应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在广泛调研、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分区测定营造林投资标准,并最终形成我国营造林投资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其次,要制定相关的鼓励措施政策,制定制度,吸引社会上的资金进而达到促进我国人工造林发展的良性循环;另外,从长远来看,要逐步改变现行的造林投入和管理方式,在进一步完善招投标制、报账制的同时,安排部分造林投资,积极探索直接收购各种社会主体营造的非国有公益林,变现行政府投资、部门组织造林模式为个人或集体先造林,造林成林后政府负责收购的模式。

2.2在思想认识方面做好一定的工作,加强管理

人工造林更新的最终目的是为成林,正所谓三分造七分管,为此,各级领导必须不断提高对人工造林更新的认识,并明确造林目标,在造林的同时还要重点抓好抚育管理工作,应当将造林管理工作当成最初的灭荒工作来搞,一刻也不能松懈,这样能够避免年年造林不见林以及返荒等情况的发生。与此同时应该采取一定的强硬措施:将提高造林成效和巩固造林成果全部纳入到各级领导的职责范畴内,并与领导政绩挂钩。此外,还应适当地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的造林和护林意识,增强认识,借此来实现造成工作人人有责的目标,形成林业管理的大格局,这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人工造林更新的成效。

2.3大力倡导人工造林实施混交林,发挥最大的生产力

在人工造林方面采用行间、带状或块状的混交方式,采用两个以上优良树种合理搭配种植的方法,形成人工混交林,以此发挥最大的生产力,改变林区单位面积生长量低的状况,培育出干形通直的优良木材。提高森林对病虫害的抗御性,降低森林火灾等级,预防森林火灾发生,达到维持地力,改良土壤,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增加土壤肥力,提高林地生产力;各树种充分利用森林的营养空间生长发育,更好地发挥森林的最大生产力。在实施两个以上的树种混交之前要进行充分的调研,保证混交林的质量,然后小范围实行,在取得较好的效果之后再大范围推广。同时在选择树种之前还要考虑到当地的土地实际情况和当地对特定木材的需求,以此最大限度的发挥林地的生产力。

2.4充分调动造林户管护林木的积极性,改善重造轻观的局面

为最大限度的达到目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树立主动服务意识,加强营造林各环节技术指导;积极落实抚育、管护资金,在相应提高营造林建设投资标准的同时,将其中的抚育、管护等建设内容经费项目单列,保障造林后续管护工作的经费来源;采取招标拍卖、大户承包、股份合作、聘请专职护林员等多种灵活有效的管护形式,落实新造林地的管护责任,对造林户实行一定的优惠措施;适时组织工程建设,增强责任感,调动造林户护林的积极性、自觉性。

3.结语

林业发展关系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随着我国对植树造林工作的的重视,人工造林的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

我们应该充分重视人工造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细致的研究,找出更好、更加完善的改革办法与措施,使我国的林业发展更加顺利,带领我国的林业在正确的方针和改革措施的指导下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科]

【参考文献】

[1]周生贤.当前林业的形势与任务在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上的讲话[J].林业资源.

[2]国家林业局.2001中国林业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3]国家林业局.2002中国林业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上一篇:林业资源现状与林业造林技术探讨 下一篇:电力营销现代化发展理念的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