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口眼歪斜方等

时间:2022-02-10 03:57:27

治疗口眼歪斜方

我老伴78岁,半年前在打麻将时突然中风, 幸被亲友及时送往医院抢救,命是救过来了,但却留下口眼歪斜、流口水的后遗症。后来,一位中医给开了个治面瘫的方子,即生黄芪、制首乌各15克,防风、全蝎各10克,川芎、葛根各20克,当归、赤芍各12克,白蒺藜30克,蜈蚣2条,水蛭、甘草各6克,升麻3 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老伴服用一段时间后见效,现在已经不流口水了。

河南洛阳 王贵全

成都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蒲昭和点评:

口眼歪斜,又称“面瘫”,多是气血不足,经脉空虚,突遭风寒侵入,引起肝风内扰所致。中医治疗以祛风活血、平肝解痉等法为主。

上方是“补阳还五汤”与“四物汤”合用的加减方。补阳还五汤是中风后出现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的常用方;四物汤为养血、补血经典方。方中当归、川芎、赤芍、水蛭等均有活血祛淤功效,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当归能养血;生黄芪重在补元气,气行则血行;制首乌可补肝肾、益精血;防风入肝经,可祛风解痉;白蒺藜平肝、疏肝、祛风;葛根能生津舒筋、通利经脉,有扩张血管、解痉作用;蜈蚣、全蝎二味均能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是治痉挛、抽搐之要药;升麻升举阳气,它既走气分,亦行血分,配黄芪能益气升阳,配祛淤药能增加化淤功效;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综合分析,本方主要有益气活血、平肝解痉、祛风止痛功效,适用于中老年体虚受风、日久不愈的面瘫患者。

此外,在面瘫的预防和治疗期间都应该注意休息,尤其是年老体弱、病后及患有高血压、关节炎等慢性疾病的人,要保证睡眠充足,少看电视、避免各种精神刺激和过度疲劳,以利疾病的康复;注意膳食合理,少吃油腻滞胃、不易消化的食品,要多吃一些蔬菜和水果,如桃、葡萄、苦瓜、茄子、青椒、韭菜,来保证足够的维生素摄入,另外还要吃一些米面、粗粮类食物,以保持机体足够的能量供给,增强抗病能力;避免受吹冷风、受冷水刺激。

中药泡脚治足跟痛

3个月前,我因为劳累引起足跟部疼痛,严重时甚至足跟不敢着地承重,行走一会儿疼痛减轻,但行走路程稍长,疼痛又会加重;疼痛部位固定在足后跟,用手按压疼痛更加明显。后来,别人给我推荐一中药方子泡脚,即:荆芥、防风、羌活、独活、当归、川芎、川乌、干姜、白芨各10克,宽筋藤、金银花藤各30克,大黄15克,分别研磨粉碎,再一起用布包好做成药袋,然后放入洗脚盆里,加入温开水泡脚,每日1次,以全身微微出汗出为度。同时,还要注意泡脚期间穿软底鞋,避免走长路。我这样泡脚2周,脚跟部疼痛果然明显减轻,走路也逐渐恢复正常了。

广西河池 金学东

.北京同仁堂重庆药店中医馆张武副主任医师点评:

足跟痛多见于老年,一般与骨质增生、骨刺形成有关。上方中,荆芥、防风祛风、解表、胜湿;羌活、独活祛风、胜湿、止痛;当归、川芎养血活血;川乌祛风湿、散寒止痛;干姜温运脾胃;白芨本为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之药,此处取其消散之功,有祛淤生新之意;金银花藤,学名忍冬藤,一般临床运用其清热通络之功,此处取其祛风、胜湿、止痛之功效;宽筋藤功能舒筋活络,祛风止痛;大黄有攻积导滞,泻火凉血,行淤通经之效用,此处重在行淤通经。全方突出祛风胜湿,通络止痛之法,对足跟痛有止痛之效。

中医有肾主骨的理论,骨质增生、骨刺形成,是肾阳虚衰过程中的一种表现。有学者根据经典和古代医家论述,认为这属于“土”不制“水”,体内“水”“土”流失,运用培“土”制“水”的方法来纠正,即取一味白术200克煎水趁温泡脚,取得奇效。我曾为病家用白术200克、淫羊藿150克、威灵仙60克煎水泡脚,也有缓解疼痛、恢复行走的效果。

老年性耳聋方

我今年79岁了,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出现耳鸣、听不清别人说话,如果对方声音大了又觉得不舒服,后来去医院检查,说是患上了老年性耳聋。医生说这个病是因为年龄大了,听觉系统老化而引起的,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后来一老友介绍了一治疗老年性耳聋的药方:灵磁石30克,石菖蒲20克,蝉蜕6克,砂仁、青蒿各15克,苍耳子、升麻各10克,辛夷9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我服用一段时间,自己感觉还是有效果,听声音清楚了不少。

湖南衡阳 赵劲松

成都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蒲昭和点评:

耳聋可以因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引起,中耳炎、外伤、药物等也可导致耳聋。老年性耳聋属“久聋”范畴,因“肾气通于耳”,老年性耳聋多与肾气虚关系密切。

本方中,灵磁石(磁石)味辛性寒,入肝、肾经,既能平肝潜阳、镇静安神,又可平冲逆、纳肾气,擅治肝肾阴虚之头晕目眩、视力模糊、耳聋耳鸣等症;石菖蒲味辛性温,豁痰开窍、醒神健脑,《本草经》云其“通九窍,明耳目”,是开耳窍之佳品。二味伍用,一开一补,能让启闭开窍、聪耳之力益彰。青蒿味苦性寒,能清肝、胆之热;砂仁理气开胃;升麻可升阳益气,助通窍;苍耳子能疏散宣通、行气活血;辛夷质轻上行、宣肺通窍。诸药相配,能起到开闭通窍、扩张咽鼓管之功用。

本方对新近出现的耳聋有一定疗效。据报道称,有人采用上方为主,或配合针灸等疗法,治疗多种耳聋患者9例,均取得良效。不过,老年性耳聋是逐渐形成的,多属生理性,且与肾气虚衰有关,选用上方治疗效果可能有限,患者不宜对此寄希望过高。

治早搏方

我今年70岁了,患有心脏病多年,今年入冬后我又出现了早搏,多的时候每分钟有5~6次,后经老同事推荐,现在服用中药调理,目前感觉早搏少很多,有时一天都感觉不到早搏了。这个治疗方子是:太子参、麦冬、当归、炒赤芍(酒制)各15克,紫丹参、苦参各20克,茯苓12克,柏子仁、炙甘草各10克,煅牡蛎(先煎)30克,川芎15克。水煎服,对于不太严重的早搏,不妨试试。

重庆 李成致

北京同仁堂重庆药店中医馆张武副主任医师点评:

老年早搏,病情差异较大,最好找有经验的中医诊断,或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以确定早搏性质,辨明是房性早搏、室性早搏,还是心房纤颤(有些属心脏器质病变有危及生命的风险)。这样才有利于明白病的轻重缓急,更好地防治和急救。

上述方中,太子参补脾肺之气,与麦冬配伍,适用于气阴俱虚;当归、赤芍、川芎、丹参养血活血,疏通血脉;茯苓健脾利湿,有宁心安神之功;炙甘草补中益气,与补气养血药配伍,有补心气、通心阳之效;柏子仁养心安神;苦参本为清热燥湿、祛风杀虫药,唐代药圣孙思邈发现其有整复心律之效;煅牡蛎安神固气。全方补心气阴,养血通脉,对缓解和治疗早搏有一定效果。

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我国医学界对炙甘草汤(炙甘草、生姜、人参、地黄、桂枝、阿胶、麦冬、麻仁、大枣、酒)、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五参圆(即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等治疗各类心律不齐有颇多应用,取得不少成果,也已得到推广。

我曾用桂枝、炒白芍、玉竹、苦参、北五味子各10克,煅龙骨24克,太子参15克,丹参20克,淫羊藿、鹿衔草各30克,治愈10多例老年室性早搏。

要避免早搏的发作,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也很重要,还应该着重对生活方式和作息规律进行调整,如少喝浓茶、咖啡,不要吸烟、饮酒,不要过度熬夜,早睡早起,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等。应该强调的是,保持情绪稳定对预防功能性“早搏”非常重要,因为临床发现,精神高度紧张、心理压力过大是引起功能性“早搏”的主要诱因。

编后:来源于民间的验方、偏方数不胜数,很多人自行应用,有用对了的,也有用错了的。“我来荐方”就是本刊为读者搭建的这样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并请专家评点指导。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各不相同,不同的人患上同一种疾病,用药也可能差异很大。因此,我们不主张读者自行用药,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对症、安全地应用。

上一篇:「鱼与「熊掌亦可兼得 下一篇:扁鹊对话魏文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