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对话魏文王

时间:2022-04-05 03:14:30

扁鹊是战国名医,关于他的故事,除了“见桓侯”而引出的“讳疾忌医”外,还有一个故事也非常有名,那就是他跟魏文王的一番谈话。

当年,魏文王曾求教于扁鹊,问他道:“听说你们家有兄弟3人,都精于医术,我想知道在你们3位之中到底哪一位最优秀。”

扁鹊回答:“我大哥最厉害,其次是我二哥,而我是最差劲的。”

魏文王又问:“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都没听说过你的两位兄长,反而是你最出名呢?你是不是太谦虚了?”

扁鹊回答:“真不是谦虚,我两位兄长之所以知名度不高,是因为他们的先进理念还不能被一般人看懂。先拿我大哥来说吧,他是看到有疾病的苗头就会提前铲除病因,但这样一来,患者根本不会认为自己有病,更不会认为自己是他治好的,所以他默默无闻,只有我们家里人才知道。再来看我二哥,他习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那时虽然也可能有症状,但往往不重,一般人可能看不出以后的潜在风险,二哥在这时候把患者治好,大家会认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大病难以指望,所以他的名气只局限在本乡里。而我扁鹊治病,往往是在病情严重的时候,不过这是因为我的医术不如两位兄长,无法更早发现病情。而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风风火火的,便以为我的医术高明,我的名气也因此越来越响,特别是重病患者,通常会优先找我。”

魏文王听后受益良多,非常满意。

这个故事也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到今天仍然备受推崇,也是治病疗疾的正确方法。要放在今天,扁鹊的大哥可说是治未病的高手,很可能远近闻名,造福四方。

我们常说中西医殊途同归。西方在这方面也有一个相似的“三个船长”的故事,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话说有3位船长,分别驾着3艘轮船前往同一目的地,不巧的是,在传统航线的某处有一阵特大风暴,而3位船长做出了不同的选择,也获得了不同的结果:第一位船长选择勇敢面对风暴,与风暴展开生死搏斗,尽最大努力搭救乘客,最终九死一生抵达目的地;第二位船长也走这条航线,遇到了同样的风暴,但他准备得特别充分,事前交代水手加固船仓,提醒乘客如何自救,所以风暴来了以后船只和乘客都没有受到损失:第三位船长航行之前就仔细调查这条航线的情况,最后他判断这条航线很危险,可能会遇上大风暴,于是他决定改道,沿着一条风平浪静的安全航线,驶达港口。然而,轮船公司在总结时,隆重表彰了第一位船长,简单表扬了第二位船长,却对第三位船长只字不提。就像扁鹊的大哥,身为高手,却连名字都不为人知,让人遗憾。

治未病、重预防并不只是体现在扁鹊兄弟身上。如《黄帝内经》云:“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唐代大医家孙思邈也将疾病分为“未病”、“欲病”、“已病”3个层次,认为: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不追于既逝之后。

上一篇:治疗口眼歪斜方等 下一篇:雅马哈多款新品耳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