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的教育:美国小学教育实践背后的核心教育价值观

时间:2022-02-10 02:23:44

尊重的教育:美国小学教育实践背后的核心教育价值观

有人说,如果对美国教育进行归纳,那么它的核心就是尊重。如果说学生主体是美国小学教育的出发点和外在表现,那么尊重教育就是美国教育的核心,是美国教育的基本理念,贯穿并体现于美国小学教育实践的每一个细节中。

“尊重”是一个有尊严的生命存在的前提,是一个人能形成良好品行的开端,是自信、宽容的人必备的精神品质。教育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让学生懂得尊重别人。因此,在美国小学的教育实践中,学生随时随地都会体验到被尊重。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是平等、独特的个体,学生在充满尊重氛围的环境中成长,学会自尊自爱,也会给予他人以尊重。

一、渗透“尊重”的美国小学教育实践

1.尊重体现为学生拥有平等的教育机会

2002年,美国总统布什签订《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教育法令,以立法的形式要求学校必须提高所有学生的知识水平,缩小或消除劣势群体和优秀学生在学业上的差距。该法令体现了从政府层面意欲实现平等,希望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平等教育机会的愿望。

美国的小学生可以享受免费的义务教育。“就近入学”原则为所有学生提供便利的入学机会;免费的班车确保学生正常上下学;丰富的免费图书资源和便利的借阅程序保证学生拥有充足的阅读机会。不仅如此,学校还会针对不同收入家庭的实际状况为学生提供细致、具体的支持和服务。例如,学生可以申请免费的早餐、午餐和学习材料,这些制度和措施确保学生不会因为家庭贫困而丧失最基本的受教育机会。

美国小学存在各种各样的体现学生平等并缩小学生之间差距的项目。例如,ESL项目是针对进入美国的非本土学生语言提高而设立的项目,学校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生单独抽离出来配备专门的语言教师进行辅导,提升这些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水平。此外,一些学校还设立了针对性较强的教育项目,如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项目,即要提高阅读能力欠佳的学生的阅读水平,由学校配备最好的教师对需要的学生进行阅读指导。

学校在课程设置和实施过程中也会考虑到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笔者所考察的一所小学采用“教师轮班”制,即同一班级的学生有机会感受其他教师实施的语言或教育活动,学生可以接触不同风格的教师,实现教育资源的平等分配。

2.尊重体现出学生的独特性

进入美国学校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笔者有一种很强烈的感受,那就是美国小学不会让人感受到学生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别。美国小学生之间不会进行比较、不会树立典型,学生作为平等的个体享受尊重。

在学校的集体活动中,美国小学强调学生的“集体性”表现和平等的参与机会。在各项文艺体育活动中,学校尽可能让所有学生拥有同等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有参与的权利。笔者曾经参加过美国学校的表演活动,各个班级的所有学生依次轮流上台,唱歌、跳舞、打击乐合作,没有主持人,也没有主角,学生演出的机会是相同的。美国学校的教师指出,通过这些集体性的活动能够让学生懂得个体角色的重要性,强调学生之间的协调与配合,通过同学之间良好的合作来提升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和表达能力。同时,美国小学的运动会强调“运动的乐趣”,学生可以自愿报名参加,不会根据个人水平进行甄选,也不强调谁跑得快、谁跑得慢,每一位坚持跑下来的学生都会得到热烈的掌声。

美国小学的尊重教育,突出表现在尊重每位学生的独特性。他们认为学生是独特的个体,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一些学生可能学习成绩不佳,但是他们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突出的领导才能;或许他们不擅长写作,但有艺术天分,画画和手工艺作品很棒。笔者在参加美国学校的社会实践时发现一位本土的小女孩,语言不好,每天会单独参加学校的ESL课程,但在美术活动中,教师会由衷地赞美她的艺术天赋。

3.尊重让学生尊重自己的同时学会尊重他人

美国小学的尊重理念不仅表现为视每一位学生为平等的个体,而且也体现在接纳学生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上。课程的螺旋式编排,保证学习内容的递进,也给学生提供了弹性学习的空间。教师在开展教育活动时,会留意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因材施教。

美国小学的“两端教育”做得都比较细致,学习能力差的学生会有单独的补习课程;天才儿童也会得到针对性的提升。同一班级里,教师也会兼顾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一些数学能力强的孩子有机会得到教师提供的“额外数学任务”;阅读水平不同的学生,会在班级和图书馆的分级阅读书目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读物;教师还会单独帮助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在日常课程的实施中,教师经常会按照孩子的能力进行适当的分层,保证每位学生都能接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

有人曾经试图运用一个典型的案例来描述美国小学是如何体现“尊重教育”理念的:教师在让学生发卷子之前,对这些学生说:“要记得没有表情哦!”避免学生看到获得好成绩的同学会不由自主地露出羡慕的表情,而面对成绩不好的同学时会露出同情的表情,以免伤害这些学生的自尊心。尽管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但是这些学生各有所长,他们都应该得到同等的尊重,也要学会尊重别人。

二、尊重教育对我国小学教育实践的启示

1.尊重应体现在教育氛围和环境创设上

尊重的教育应该是一种浸润式的教育,学生只有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感知到被尊重,才可能真正建构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品行。教师拥有的平等教育态度是尊重教育的体现;以学生主体为本位的教育环境创设也是尊重教育实施的表现;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和隐私的保护同样是尊重教育的表现。

美国小学的教师会对学生说“请”、“谢谢”、“对不起”。美国小学举办活动时,奉行“女士优先”的原则,女同学先取餐,鼓励男同学尊重女同学,做个绅士。教师会尊重学生的隐私,他们的成绩单会单独用信封封好,直接投递到家长手上。如果我国学校教育能够提供一个真实的充满尊重的教育环境氛围,让学生在耳濡目染和直观体验中了解尊重,这样的教育才是无声的、最有力量的教育。

2.尊重应指向学生自信心的建构

每位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被尊重的心理需求。教师对个体独特性的尊重就是要帮助学生建立正面的自我认知,不自卑。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位学生身上具有的独特性,帮助学生发现他们的长处,怀着欣赏的态度肯定、放大孩子的独特性,创造机会发挥学生的长处,让学生真正地体验到被尊重。

有人说,美国学生各个都充满自信,其中重要的原因是尊重教育让这些学生有了自信心。自信源于自尊,一个人首先要有自尊,然后才会有自信。自尊是对自我价值的肯定,是内在的,是关乎自己的,是外部环境无法撼动的自我认知。自尊首先来自外界的尊重,实施尊重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建立正面的自我认知,意识到自己是独特的个体,拥有闪光点。

尊重的教育是指向细节的教育,学生的自尊和被尊重的构筑是一个细水长流的工作。学生因为某一方面能力的缺失被批评与指责,这是不是尊重?整齐划一的教育要求是否存在尊重?……现在,在我国的教育实践和真实的教育情境中,学生常常会不经意地被“比较”。反思我国小学的教育实践和教育行动,时刻保持敏感和反思意识,或许是践行“尊重教育”最重要的一步。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研究院)

上一篇:基于学生“学”的教学思考 下一篇:用双脚丈量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