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时间:2022-02-09 09:49:28

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 重点探究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患者的治疗方法以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的研究对象是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43例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患者,将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中药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药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 无论是采用中药治疗还是采用中西药治疗,患者的过敏性鼻炎均得到了改善,两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无明显差别。同时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肺功能均得到改善,观察组的肺功能改善程度显然比对照组优。对照组出现复况的总共8例,复发率为11.3%。观察组出现复况的总共1例,复发率为1.4%。观察组的复发状况远不如对照组严重。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治疗效果

支气管哮喘是由气道上皮细胞、中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引起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该病的主要症状是咳嗽、胸闷、呼气性呼吸苦难、喘息等[1]。支气管哮喘通常合并过敏性鼻炎。本次重点探究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患者的治疗方法以及治疗效果,选择的研究对象是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43例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患者。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的研究对象是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43例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患者,71例对照组中,女30例,男41例,年龄16~29岁,平均年龄(22.4±2.8)岁。其中有20例属于轻度持续患者,有22例属于中度持续患者,有29例属于重度持续患者。72例观察组中,女29例,男42例,年龄17~30岁,平均年龄(23.1±2.2)岁。其中有21例属于轻度持续患者,有23例属于中度持续患者,有27例属于重度持续患者。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病情程度、性别构成、年龄结构等资料信息无显著性(P>0.05),可比性较强。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中药治疗,中药药方如下:10g茯苓,10g熟地黄,10g当归,10g白术,10g党参,15g黄芪,6g紫苏子,6g陈皮,6g法半夏,5g款冬花,5g紫苑,5g杏仁,5g射干,5g羌活,5g荆芥,5g防风,5g柴胡,3g甘草,3g白芥子,4g麻黄[2]。药物煎服,早晚各2次。1个疗程为56d。

观察组采用中西药治疗:在对照组中药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雾化吸入治疗,采用的药物是硫酸沙丁胺醇雾化溶液。硫酸沙丁胺醇雾化溶液的制作过程是在10ml的生理盐水中,加入0.5%硫酸沙丁胺醇雾化溶液,等到充分溶解之后,将药物放进雾化器机中,接着让患者接受吸入治疗[3]。患者每次吸入大约1.0ml,时间10min,接受雾化吸入治疗至少3次/d。1个疗程为56d。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使用SPSS12.0软件包处理患者的数据,使用t进行检验,用x±s表示计量,经软件计算,观察组和对照组数据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过敏性鼻炎评分对比 无论是采用中药治疗还是采用中西药治疗,患者的过敏性鼻炎均得到了改善,两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无明显差别,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改善情况对比 接受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肺功能均得到改善,观察组的肺功能改善程度显然比对照组优,见表2。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的复况对比 对照组出现复况的总共8例,复发率为11.3%。观察组出现复况的总共1例,复发率为1.4%。观察组的复发状况远不如对照组严重。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过敏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都是常见的过敏性疾病,这两组疾病能够相互影响。两种疾病在本质上都是属于肺系疾病,只是病种不同而已[4]。相关研究资料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的疗效显著。

中药药方中的茯苓、熟地黄、当归、白术具有补脾益气的作用,杏仁、麻黄、射干宣肺平喘为君,款冬花、紫苑、紫苏子、陈皮、法半夏化痰平喘为臣,羌活、荆芥那能够散寒,柴胡具有平肝、防风固表、解表里的作用。整个药方联合使用,具有补脾益气、降气平喘、宣肺化痰的作用[5]。

硫酸沙丁胺醇雾化溶液具有扩张支气管的作用,该药物不仅能够环节气道黏膜水肿、充血等症状,还能减轻气道痉挛和气道梗塞,同时还能抑制T淋巴细胞、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致敏细胞释放过敏反应介质[6]。

无论是采用中药治疗还是采用中西药治疗,患者的过敏性鼻炎均得到了改善,两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无明显差别。但是观察组的肺功能改善程度显然比对照组优。对照组出现复况的总共8例,复发率为11.3%。观察组出现复况的总共1例,复发率为1.4%。观察组的复发状况远不如对照组严重。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黄良锦,邓向红,曹建伟,等.粉尘螨滴剂治疗儿童尘螨过敏性结膜炎的疗效观察[J].中华哮喘杂志(电子版),2013,8(10):321-321.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及教育和管理方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2,9(25):720-721.

[3]梁桂珍,侯穗波,单衍梅,等.变应性鼻炎过敏原检测及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5(23):555-556.

[4]薛飞,李泽卿,江满杰,等.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的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性分析[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12,4(14):366-367.

[5]林士军,王桂杰,刘玉春,等.口鼻吸入丙酸氟替卡松对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患者的影响[J].医药论坛杂志,2012,7(30):902-903.

[6]卢成瑜,陈德晖.辅舒良联合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及顺尔宁治疗30例儿童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临床体会[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30):214-215.

上一篇: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胃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下一篇: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临床应用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