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低钠血症48例原因探讨

时间:2022-02-09 03:51:52

老年人低钠血症48例原因探讨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第三医院内科内蒙古乌兰察布012000)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低钠血症的原因,总结有效治疗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8例老年低钠血症的临床资料。 结果:本组病人46例好转出院,2例死于多脏器衰竭。结论:加强对老年病人的病情观察,有利于早期发现低钠血症,采取相应的护理、治疗措施,及时纠正低钠血症。【关键词】老年人;低钠血症;原因探讨【中国分类号】R563.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456-01 低钠血症是临床上电解质紊乱的一种状态,严重者可引起低钠性脑病,造成脑组织严重损害。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往往继发于原发病,容易被忽视而误诊。因此,探讨老年低钠血症的原因及有效治疗措施是十分重要的。 现将我院2005年~2010年老年低钠血症 48例资料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48例为2005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患者,48例患者中,慢性支气管炎7例,肺心病15例,其中并发冠心病心衰5例,慢性风湿性瓣膜病6例,,高血压病10例,脑梗死2例,脑出血4例,颈椎损伤1例,慢性肾功能不全3例,患者多有2种及2种以上疾病。其中,男21例,女27例;年龄64~89岁,平均(71.38±6.24岁);病程5 d~9 d,平均6.5 d。

1.2临床表现:低钠血症的临床表现不一,缺乏特异性,除原发疾病的表现外,48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精神症状,其中,头疼、头昏24例;恶心、呕吐、口干、视物模糊、血压降低等脱水症状8例;反应迟钝、淡漠、意识模糊11例,其中2例伴抽搐。精神兴奋、躁动不安2例;昏睡、昏迷3例。凡意识障碍者头颅CT排除急性脑血管病。

1.3诊断标准:血清钠浓度<135 mmol/L为低钠血症,分为轻、中、重三度。121~134 mmol/L为轻度低钠血症,110~120 mmol/L为中度低钠血症,<110 mmol/L为重度低钠血症。本组轻度低钠血症30例,中度低钠血症14例,重度低钠血症4例;稀释性低钠血症19例,缺钠性低钠血症29例;血钾、血氯浓度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尿素氮、肌酐正常,二氧化碳结合力在9~20 mmol/L 4例,其余正常。

1.4治疗方法 :由于患者年龄大、病情重且多有合并症,因此采用综合治疗措施,积极寻找病因,消除诱发因素,治疗原发病,同时根据测得血钠、血氯数值,给予静脉补充氯化钠,体内缺钠量应用以下公式计算:补钠量(mmol/L)=(142 mmol/L-实测血清钠)×体重(kg)×0.6[1],轻度者口服补钠,10%的氯化钠稀释于粥或菜汤中,鼻饲病人直接加入溶汁中。中重度者宜静脉补充;补液氯化钠浓度在0.9%~3%,重度低钠血症伴意识障碍者应用3%氯化钠, 第1天补充值为理论计算值的1/3~1/2,剩余量在第2~3天补充。少量多次补充,以防加重心衰,同时注意补充钾、氯、镁、钙等离子。对稀释性低钠血症轻者限入量及应用利尿剂,重者用3%高渗氯化钠在严密监测下静脉滴注及小量速尿应用;当精神症状消失,血钠>130 mmol/L时,则停用高渗盐水,改用等渗盐水或口服补充。速度不宜过快,过快纠正低钠血症可能导致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出现截瘫、四肢瘫、失语等严重并发症[2],应予注意。

2 结果

本组48例患者中,经治疗后好转46例,血钠正常或接近正常,2例死于多脏器衰竭。

3讨论

血清钠低于135 mmol/L即为低钠血症, 是临床常见电解质紊乱状态。但临床上低钠血症多是复合性的,很少是单一的,常合并低氯、低钾等。由于老年人身体器官功能的生理性退化,一旦患病,极易引起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所以老年人出现脑功能障碍症状时,应常规检查血电解质,以免漏诊或误诊,从而失去治疗时机,增加病死率。本组中48例患者都是老年患者,均引起不同程度的神经精神症状甚至严重脑功能障碍,说明老年人的低钠低氯血症易导致脑病的发生。低钠血症引起的脑病,经治疗后多可逆转。但若纠正低血钠过快,可引起神经系统脱髓鞘病变,发生不可逆损害,引起四肢轻瘫、构音困难、意识障碍等不良后果。 由于老年人常合并心肝肾功能障碍,低钠血症应该首选胃肠道补充,轻度低钠血症以口服补钠为主,要适量增加饮食中钠盐的摄入量。昏迷不能进食的患者可留置胃管,中度及重度低钠血症除鼓励患者口服补充钠盐外,还要静脉补充高渗性氯化钠。重症患者根据心功能的程度需在严密监测下静脉补液,给予高渗盐水,以缓解神经精神症状,但速度不可过快,大多采用3%氯化钠,以免引起并发症。一般主张按每小时提高1.0 mmol/L,并且24 h升高不超过10 mmol/L的速度为宜。按计算所得先给1/3~1/2量,伴水肿型低钠血症通常采用限制水的摄入,注意监测血清电解质,同时注意补充钾、氯等离子。在饮食方面,由于患者心功能差,胃纳差,食欲下降,加上要低盐饮食,使患者及家属误解限钠摄入的真正目的,从而拒绝进食钠盐和长期限盐,因此应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正确摄入钠盐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如果心功能Ⅱ级但无明显症状,钠盐每天可摄入3~4 g,不超过5~6 g。对有水肿或有严重心衰者应控制钠盐,每天不超过2 g。如食欲减退或有恶心呕吐,应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应多样化,促进患者的食欲,适当增加钠盐的摄入,有利于提高血钠的水平和促进身体的康复。 低钠血症的病因主要有:①饮食单一,进食少,摄入不足;②长期应用利尿剂;③严重心力衰竭衰、肝肾功能不全;④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⑤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等。低钠血症常与呼衰、心衰、低钾血症、低血氯、酸碱失衡等并存,重者可出现神经精神症状,易与肺性脑病等相混淆。本组中肺心患者居多,与报道肺心病并发低钠血症常见相一致[3],因患者心功能差、限盐、胃肠道功能紊乱及低氧所致Na -K -ATP酶活性降低、离子主动转运、生化过程障碍等有关。慢性心衰患者多由于食欲差,限盐,大量利尿剂的应用,心衰时单纯输入葡萄糖,忽视电解质补充,心衰时心钠素分泌增加,使钠排出增加。又由于心衰时心输出量减少,有效血容量减少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导致钠水潴留,大量钠离子进入细跑内,致稀释性低钠血症,同时多伴肾排水功能障碍。肝硬化合并低钠血症在临床工作中较多见,主要是由于细胞膜上钠泵活性降低及抗利尿激素、醛固酮、心钠素代谢调节紊乱等因素而导致的低钠血症。另外,利尿剂的不正当长期应用、大量放腹腔积液、腹泻等,常导致钠丢失及抑制Na -K -ATP酶活性物质,不能维持细胞内外钠浓度梯度,也可以引起低钠血症。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炎、脑膜炎、脑卒中等,如果患者饮食不良再加之输液过多或用药不当,此类患者也极易出现低钠血症。低钠血症的预防和治疗应注意:①老年人入院时常规检查电解质,治疗期间定期复查;②补液时常规补一定量的电解质,包括钠、钾、氯、钙、镁等;③进食少者,饮食中不必强调过分限盐,而应增加电解质、热量的摄入,改善食欲;④合理应用利尿剂;⑤如有明显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时,应及时补充钠盐及其他电解质;⑥出现神经精神症状时,除了考虑原发病及其合并症外,还应考虑是否存在低钠血症等电解质紊乱状态,特别是合并有难以纠正的呼衰、心衰及呼吸性酸中毒并代偿性碱中毒时,应想到是否有低钠血症的存在。

低钠血症的临床症状不仅和低钠的严重程度有直接关系,而且和病情发展的快慢关系更密切。急剧出现的低钠血症常可出现明显神经系统症状,缓慢发生的低钠血症通常无明显神经系统症状。这主要是由于快速出现的血钠过低,使水快速进入细胞内,造成脑水肿而出现神经系统症状。而缓慢产生的低钠血症,则在血钠降低的同时,脑细胞可以通过释放细胞内钠、钾以及多种游离氨基酸,使细胞内渗透压降低,防止脑水肿的发生。当血钠下降较快时,患者可迅速发生低钠性脑病,出现意识障碍。因此,当心衰患者表现为疲倦乏力、食欲明显减退及意识障碍时,应高度警惕低钠血症的发生。参考文献[1]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6. [2]王庸晋.急救护理学[M].是,是,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8[3]罗桂根,王俪生.慢性肺心病并发低血钠性脑病32例[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4,25(18):1725.

上一篇:例病毒性脑炎治疗体会 下一篇:腹腔镜脾切除术21例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