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喜欢屏蔽“平常事”

时间:2022-02-08 08:41:24

大脑喜欢屏蔽“平常事”

大脑很擅长“屏蔽”对那些生活常态的感觉,比如风扇转动的嗡嗡声、压在身上的衣服、椅子支撑身体而产生的反作用力等,如果没人特意为你指出来,恐怕这些感觉很难会引起你的注意。是你忘记了它们的存在吗?不是,是因为它们被大脑“屏蔽”了!对于这个屏蔽的外在效果,有个专门称谓,就是“适应”。我们“适应”了各种平常的活动,所以大脑就忽略了它们的存在。

大脑十分喜欢帮我们删掉这种“太平常”的感觉,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大脑对那些变化、需要回应的事情更感兴趣。无论多么微小的差异,脑细胞都会倾注全力找出其间的不同。而对于基本没什么变化的,比如身上衣物、椅子支撑身体的反作用力等,感知它们就等于浪费时间,所以大脑自动适应并将这些感觉调成背景,使你能将精力集中在新鲜事物上。

大脑这么做是故意的吗?让我们做个既简单又有趣的实验。

首先,努力使你的眼球保持静止。你可以用卡尺或者用拇指和食指帮你按压眼部周围,使眼睛放松,维持眼球的静止状态,但要保持头脑清醒。几秒钟后,世界将在你眼前逐渐模糊。而且,只要你一直保持这种状态,你很快就会发现什么也看不见了。眨眨眼,转转头,放松一下你的眼睛,世界就会重新回来。怎么回事?

当你保持眼睛不动,受体接收的是完全相同的光。这样来自外界的光刺激几乎一成不变,因此大脑对此没有积极响应,从而弱化了你眼前的视觉世界。不过,感光的受体并没有偷懒,它们仍然在处理信息,只是在大脑的指挥下有选择地处理,屏蔽了那些没有任何新意的信息。你可以通过移动你的脑袋或者在眼前挥舞手臂让脑细胞重新活跃起来。

这个实验说明,某种事物如果一成不变的话,我们就会很快习惯它的存在,所有感觉都是如此。

如果望着某件东西或者某个人,然后进行思索,目不转睛地望着人或物持续几秒会怎么样,适应会使面前的东西或人消失掉吗?是的,原则上的确如此。但在现实中却不会发生这一幕,因为一种巧妙的进化机制融入到了眼睛的设计中,没有外界阻力,眼球不会一动不动,而是在眼窝中会不停地微动。而且,最强的快速眼球运动一秒钟就有好几次,还经常伴有无法察觉的眼部肌肉的抽动。既然眼睛并非绝对静止,那么即使你盯住物体看,也无法让眼前事物消失。

大脑屏蔽作用对处理信息是非常有用的,因此其被进化一直保留着。日常生活中,屏蔽现象俯拾皆是。人们从昏暗的房间里走出后暴露在光线之下会睁不开眼睛,就是因为眼睛已经适应了黑暗,突然接触到强光便不太习惯;人们从明亮的大堂进到一个充满臭味的厕所里,会被厕所里的气味熏倒,因为还没有适应,而当适应后人们就不会有如此大的反应了;词语陌生现象也与此有关,例如重复一个字太多,它本身具有的词意就会被淡化,以至于大脑已经对它没有任何感觉了。男女爱情更是典型的事例,男女刚在一起的时候,感情浓烈得都化不开,结婚成家后,互相之间早就习惯了,再也没有新鲜感了。

(摘自《大科技》)

上一篇:A profound love to the land 下一篇:浅谈深基坑支护施工的安全预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