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大脑》之天才少年的荣耀与哀伤

时间:2022-10-25 04:04:30

《最强大脑》之天才少年的荣耀与哀伤

《最强大脑》:一档专注于传播脑科学知识和脑力竞技的节目,全程邀请知名科学家,从科学角度探秘天才和神童的世界。2014年1月31日,《最强大脑》一经开播,就引起无数观众的热议。

2014年3月14日晚上,《最强大脑》首场国际PK赛,来自河南开封的12岁男孩李云龙,对战来自于意大利的“最强大脑”冠军安德烈,以绝对优势取胜。然而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却对失败者安德烈报以热烈的掌声,无数的“板砖”、质疑和嘲讽,齐齐地扔给了胜者李云龙以及一手将他培养成才的父亲李勇。

为什么冠军反而遭到质疑和奚落?智力过人,很可能站在全球“最强大脑”巅峰的李云龙,背后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2014年3月16日,本刊特约记者前往河南开封,采访了李云龙和他的父亲李勇。

和很多父亲一样,他也希望儿子完成自己的梦想

2014年3月14日晚,江苏卫视“最强大脑”国际赛节目现场,以无可挑剔的战绩晋级的李云龙代表中国队,迎战来自意大利的神童、同样12岁的安德烈。两个天才少年挑战的项目,是准确记住51对新人的站位顺序。最终,李云龙用时1分18秒,而安德烈耗时是他的两倍多:2分47秒。

然而就在结果还未揭晓之际,台上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李云龙突然情绪失控,号啕大哭起来。是因为胜利在望喜极而泣?当然不是。李云龙崩溃大哭的原因,是因为他以为自己出现失误,输掉了比赛。

这一幕让所有人都惊讶失望,觉得李云龙丢了中国人的脸。但李勇说,儿子之所以“失态”是有原因的。比赛前一天,为了适应安德烈的记忆习惯,栏目组向李勇父子提出,比赛时要采用“反向顺序”来记忆。尽管李云龙的记忆习惯是“正向顺序”,临时改变顺序对比赛不利,但李云龙还是答应“可以试试”。在第二天的彩排中,李云龙也首次通过反向顺序顺利过关。但在接下来的正式比赛中,李云龙却出现了小小的失误。比赛还没结束,担心失败的他伤心得大哭起来。

看到儿子如此伤心,李勇十分心疼,他轻轻走上台,紧紧将儿子拥进怀中,主持人蒋昌建也在一旁温柔地安慰、鼓励李云龙。让李勇欣慰的是,儿子的情绪很快稳定下来,不仅坚持完成了比赛,最终还以绝对优势战胜了安德烈。当主持人宣布他获得本场比赛的胜利时,泪水瞬间化作笑脸,坐在台下的李勇看着获胜的儿子,更是激动不已。

现年51岁的李勇是河南开封县曲兴镇人,从小就被人夸赞聪明过人,与众不同。其他小朋友玩泥巴、打水仗,李勇玩的都是考验智力的游戏,比如拼图,比如和别人比赛记忆能力。李勇的学习成绩很好,从小学到高中,每次考试都是全年级第一。1980年春天,就在李勇全力以赴备战高考时,却因用功过度患上顽固性头疼,当年高考,他以两分之差名落孙山。李勇不甘心,想复读一年,但看到白发苍苍的父母和一穷二白的家庭,他最终放弃了复读。1980年秋天,李勇入伍,成为乌鲁木齐军区的一名通讯兵。在部队,李勇记忆力超强的优势得到发挥,很快成为通讯兵里的佼佼者。1982年秋天,李勇以全军区第二名的成绩考上了总参通讯学院。大学毕业后,李勇成为某部队的一名行政人员。

1992年,李勇的妻子朱艳萍为他生下女儿李茜兰。1998年夏天,35岁的李勇从部队复员后回到家乡开封。虽然是大学学历,但复员后的李勇却迟迟没有找到正式工作。为了生计,他开出租车、摆地摊,生活并不容易,但女儿懂事乖巧,李勇满腔的抱负,都默默地埋在了心里。2002年8月16日,39岁的李勇再次当了父亲,儿子李云龙的意外降临,重新点燃了他人生的希望。

儿子出生后不久,李勇拿出所有积蓄开了家数码商店。中年得子让他喜不自禁,默默告诉自己:一定要让儿子延续自己的梦想!妻子负责看店、料理家务和照顾女儿,李勇则全身心陪伴、教育儿子。儿子刚咿呀学语,李勇每天给他讲故事,买的玩具也都是开发智力的。“虎父无犬子”,李勇欣喜地发现:儿子的记忆力远远强于同龄人。两岁时,别的小孩背一首唐诗要教几十遍,他只学了5遍就会了,而且过两个月还记得。李云龙3岁时,和大他10岁的姐姐玩一模一样的拼图,姐姐还没拼到一半,他已经完成了。

这让李勇暗暗高兴,加上旁人老夸李云龙是天才,李勇更是一心想把儿子培养成才。儿子3岁时,李勇给他报了围棋班,目标是让他成为围棋世界冠军。李云龙也很争气,学习围棋不到一年,就能战胜一些成年的业余高手。然而就在所有人都夸李云龙是天才时,他却突然不学围棋了。

如果当爹的不心狠,儿子就只能重复爹的惨淡人生

不久后,李勇又给儿子报了珠心算班。但是,小家伙对珠心算的兴趣仅仅持续了一个多月。儿子不喜欢珠心算,那咱就不学这个,找其他的兴趣去。有人劝告李勇:这么小的孩子,最适合他的“兴趣”,就是玩儿,要走出去感受大千世界。李勇却说:“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难道儿子也会像我一样,一辈子都这么平庸下去吗?”李勇无数次地在心底反问自己。李勇不希望这样的 “悲剧”重演,作为父亲,他得和儿子一起,寻找他感兴趣的东西。2009年8月16日,李云龙7岁生日这天,李勇带他去商场,让他给自己挑选生日礼物。让李勇惊讶又激动的是,儿子最后选了一个魔方。

回家的路上,李云龙就开始琢磨起来,回到家后连饭都顾不上吃,一个人继续玩儿魔方。但折腾了好几个小时,他还是无法还原魔方。临睡前,李云龙生气地扔掉魔方,看来,他又想放弃了。

魔方是培养智力的最佳工具之一,但高难度又让很多初学者半途而废。是默许他就这样放弃,还是想办法让他爱上魔方?那一夜,李勇无法入眠。第二天,送儿子上学后,李勇回家打开电脑,在网上搜索魔方的各种玩法。不到半天时间,李勇按图索骥就把魔方还原了。他把还原后的魔方摆放在显眼处,李云龙看到后惊奇不已,央求父亲告诉他秘诀。李勇就按照电脑上教的方法,告诉儿子如何还原。不到20分钟,李云龙居然就学会了。从此以后,李云龙对魔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放学回家就玩。

李勇开始着力培养李云龙的这个兴趣,而他也很争气。4个月后,李云龙玩魔方就打遍开封无敌手了。2010年9月,在西安举行的魔方国际比赛中,李云龙获得了亚军。从此以后,李云龙一发不可收,在短短几年内,连夺WCA(世界魔方协会的缩写)比赛4次冠军和两次亚军。

世上没有天才,任何获得不朽成绩的人,都必须付出比常人多得多的努力。这一点,李勇比谁都清楚。也正因为如此,他把儿子的时间排得满满的。放学回家后先吃饭,再写作业,接着进行两小时的魔方和提高记忆力的训练。每到周末和节假日,除了雷打不动的两小时训练,李勇还带着儿子去全国各地参赛和遍访名师。

知子莫若父:儿子一定比我强

2012年7月,李勇带儿子去北京参加WCA比赛,遇到魔方大师瓦西里。瓦西里告诉李勇父子,魔方的最高境界是“盲拧”,就是闭着眼睛也能玩转魔方。掌握这种技术的人,在全球也找不到几个。李勇当即决定让儿子学习盲拧,让他成为全球最顶尖的魔方大师!

盲拧对一个人的记忆力和空间想象力有极大的考验,而要学会盲拧,就要学习超强的记忆术。从此,李勇着力培养儿子超强的学习记忆力,还经常带他去全国各地拜访魔方大师。因为经常请假,学校老师多次提醒李勇,李云龙缺课太多了。但这对李云龙来说不是问题,因为他记忆力好,落下的课程很快就赶上了。但是,因为几年来一直培养儿子,数码商店的生意大受影响,家里已经捉襟见肘。每次去外地,李勇和儿子都买硬座票,有时也会一站到底。看站着的儿子都能睡着了,李勇很心疼,但很快他又鼓励自己和儿子:“吃不得苦中苦,做不了人上人!”

每天重复不断地训练,李云龙也有倦怠的时候。但看到父亲总陪在身边,他也显得韧性十足。有一次李云龙发烧达39度,李勇很心疼儿子,提出让儿子休息两天。让他愧疚也欣慰的是,李云龙竟然不同意,依然坚持训练。看到儿子如此懂事,李勇和妻子心疼得直掉泪。

2013年,江苏卫视《最强大脑》栏目组联系李勇,希望李云龙能上这个节目。工作人员告诉他:“我们这个节目,旨在找到全中国脑力最强的选手。而脑力这个词比传统认识的智商(IQ)还要广,包含智力、心理、经验、知识、技能等多方面。光智力这一项就包括7大方面,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分析判断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等。”

儿子的记忆能力毋庸置疑,但他思维、应变和心理能力又如何?想到这里,李勇决定让儿子试一试。可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儿子时,李云龙却问:“爸爸,万一失败了怎么办?”李勇思索片刻后,突然说:“爸爸要是和你一起上,你有信心吗?”李云龙答应了。

自己也参加节目的想法,李勇是突然想到的。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节目组时,导演告诉他:很多挑战项目都有了合适的人选,只有“微观辨蛋”没人尝试。尽管之前从未做过这样的事情,但李勇知道:“微观辨蛋”无非是考验人精细观察力和记忆力,为了儿子,他愿意试一试!离节目录播只有一个月时间了,李勇天天在家练习“微观辨蛋”,李云龙也和父亲一起练习。

2014年2月10日,李勇参加《最强大脑》“微观辨蛋”环节,最终在极其相似的300个鸡蛋中,成功辨认出嘉宾李永波选出的那个鸡蛋!节目播出后,李勇名声大噪,被无数人亲切地称为“蛋叔”。而初战告捷,也让李勇对儿子参赛更有信心了。“知子莫若父”,李勇深信儿子比自己强。

天才儿童的梦想:就想好好玩三天

3月7日,李云龙站在了“最强大脑”的舞台上,挑战“盲指过天桥”。现场有红绿两种颜板搭建的天桥,120块色板对应120种颜色,绿色安全红色危险,要求选手在一分钟之内记忆每块板的颜色,然后指点站在上面的嘉宾安全走过去。项目难度之大,让李勇也担心儿子失败。然而,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李云龙竟然在短短39秒时间里,就记住了所有色板的位置,并成功指挥嘉宾宁财神安全跨过天桥!李云龙的精彩表现征服了所有人,最终以120分的绝对优势,入选“中国最强大脑战队”,代表中国迎战欧洲选手。节目结束后,李勇上台紧紧把儿子抱在怀里,他多年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胜利在望之时,父子俩却招来铺天盖地的骂声。原来节目结束之际,主持人问李云龙: “最大的梦想是什么?”李云龙回答:“玩三天。”于是,很多人骂李勇为了成名不择手段,牺牲了儿子的童年,这种快乐换来的成绩,实在得不偿失。

李云龙也看到了网上的评论,之后变得沉默寡言。这种状态,儿子还能继续参加“最强大脑”吗?李勇很是担心。因为此时,李云龙已晋级“最强大脑中国队”,将要代表中国,和来自欧洲的“最强大脑”PK。不能在这种时候不战而退!让李勇欣慰的是,虽然情绪不佳,但自始至终,李云龙都没说要放弃参赛的话,而且每天都主动要求延长训练时间。

3月14日,李云龙站在了“最强大脑”舞台上,和来自意大利的天才少年安德烈同场PK,之所以出现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是因为反向顺序记忆造成的。后来,当Dr.魏让李云龙写在纸上时,李云龙用一句平静的“我还是按摆好的顺序对吧”拒绝了。 李云龙认为给自己第二次机会就是对安德烈不公平。“这种优秀的品质不值得赞扬吗?”李勇说。

令李勇父子感到意外的是,儿子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却遭到网友铺天盖地的指责和讥讽。甚至有不少人说,“玩三天”,这种普通孩子轻易就能享受的生活,12岁的李云龙却从未经历过,是多么可悲!而安德烈却可以完全自由支配时间,每个周末还能出去和朋友们踢足球。输掉了比赛,却拥有完整童年的人,才是真正的赢家!李勇说,欧洲小学生每周只上5个半天的课,其他时间都能自由支配。而中国的大多数小学生,每周的在校时间远远多于欧洲的孩子,所以,李云龙即使没有高强度训练,自由时间也有限。

面对这样的指责,李勇既恼怒也无奈。而被媒体和网友冠以“虎爸”,他也是满腹委屈。但他觉得12岁的儿子不应该承受这样的非议,他担心儿子受打击,从此以后放弃提高记忆力的学习。让李勇欣慰的是,对于网上的那些质疑和谩骂,儿子在经历短暂的沉默和郁闷后说:“爸爸,我不会放弃的。”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李勇坦承:儿子李云龙不仅是靠天分,他的成绩是用多年刻苦的训练和失去童年生活换来的。所以,即使这样的成绩不值得喝彩,但至少不应该受到责骂和讽刺。“在中国,像李云龙这样的孩子太多太多了,即使不参加比赛,不是还有很多孩子在报各种培训班?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国父亲,我无法给儿子任何背景和资源。除此之外,我想不出其他可以让儿子出人头地的办法。”

是的,对有些人来说,衡量一个人是否真的成功,不仅要看知识水平,还要看他相应年龄阶段应有的智商水平。对李勇来说,他觉得要想获得成功,就应该把那些欣赏沿途风景的时间,拿来学习和前进。而且,如果这种方式是基于爱和责任,那么,旁人的非议和指责,他当然无法接受。

采访最后,记者问12岁的李云龙:“你感觉自己将来会成为一个杰出的人才吗?”他说:“这个问题,你10年之后来问我好了。”无论如何,这个答案足够智慧、意味深长。因为,李勇的教育方式到底是好还是坏,李云龙是否能成为真正的人才,10年以后足以见分晓了。

那么,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在通往成功的路途上,这个最大梦想只是“玩三天”的超级神童,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答案吧!

上一篇:“联想”投资茶业之联想 下一篇:李贺诚教授 悬壶济天下 医者父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