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大脑国家队”的幕后选拔

时间:2022-10-06 08:01:27

“最强大脑国家队”的幕后选拔

郑才千面前有5000个魔方,构成一个巨大魔方墙,长6米、高3米,从中间分割成两块,左右各2500个,每个魔方上有9个小色块,总共是45000个小色块。每块魔方的色块分布都完全一致。但陶晶莹随机挑选了一个魔方,换掉了其中一个色块的颜色。郑才千的任务是要找出那个被换掉的色块,仅仅45000分之一的不同。他在看了整面墙第四遍的时候说:“找到了。”

这个瞬间立刻点燃了观众对江苏卫视新节目《最强大脑》的热情。这档节目让大咖嘉宾们坐在硕大的椅子上,有激动尖叫的现场观众,有故意铺陈紧张情绪的音乐,看上去很像选秀,但是要比拼的不是唱歌,而是记忆力、分辨能力、一心二用等等脑力任务。对观众来讲,最好奇的是:这些超强脑力的人是怎么被选出来的?他们的脑力能干啥?他们都是《生活大爆炸》里的谢耳朵(Sheldon)吗?

三种途径网罗“最强大脑”

普通观众很难描述出《最强大脑》里出现的选手到底是哪一种群体,只能勉强称为“牛人”:有人能一边弹钢琴一边按顺序背下88个随机数字,有人蒙着眼睛穿越激光线,有人识别面部的能力超强。按照节目组的标准,这些都算作“普通人没有的脑力才能”,具体可以归类为深度视觉、空间感知、照相式记忆等。后续节目还会有更强选手出现:例如从各地寻找101条外形相似的斑点狗,让选手先和狗一起生活五天,再看局部斑点照片,辨认出照片是属于哪条狗的;还有一位选手要在数分钟内心算一个包含有开根号21次方的算式。

《最强大脑》的德国原版节目叫《Super Brain》,虽然现在网络上津津乐道于中国版和德国版有多少相似之处,但原版节目只有两期现场直播,而《最强大脑》却准备声势浩大地先做个整整一季,于是找“大脑”就成了首要艰巨任务。

“找唱歌选秀节目里的选手,和找‘最强大脑’,简直是一个天堂一个地狱。”江苏卫视宣传统筹刘宇哲说。因为唱歌跳舞这种才艺的参与度极为广泛,海选召集的消息出去就会有相当数量的选手来参与,即便是争抢优质歌手,电视台也有固定熟悉的路径,并不太难。但寻找天赋异禀的“最强大脑”,却只能从最笨拙的地毯式搜查找起。

据《最强大脑》制片人桑洁介绍,他们寻找选手主要有三种途径:“节目组光寻人就分了三大组。一是联系各类脑力竞赛中的优秀选手;其次是通过地方论坛、俱乐部、媒体报道寻找;还有就是亲赴全国各省市海搜。”郑才千就是从以往的记忆比赛中找到的;而地方论坛、地方报纸关于“当地奇人”的内容,也是相对可靠的参考,“雨人”周玮就是节目组根据当地都市报的一则社会新闻找到的。

并不是找到具体的人就能直接上节目,编导们还要带这些奇人去大学的研究部门测试,验证他能力的真假,并且鉴定他们的天赋到底属于哪一方面的能力。因为很多专业测评电视编导已经无法掌握,《最强大脑》和北大、北师大、上海交大三所大学的心理学脑科学实验室都建立了合作。

当心骗子混进国家队

“最强大脑”们的表现总让人想起80年代曾经风靡过的“特异功能”热。但节目组反复申明,所有选手都要经过科学验证才能上电视。

“最直接的问题就是,我们找到的奇人是不是骗子?”刘宇哲举例说,节目组曾经找到一个自称有“透视眼”的人,蒙上眼罩也能看到东西。经过高校研究者们的测试,他其实是在眼罩上做了手脚,换了眼罩就露了原形。虽然有天赋的选手是稀缺资源,但工作人员对待选的民间高手们都是先持怀疑态度:“每找到一个人,我们的立场都是不相信,要想方设法去拆穿。”

科研人员还负责制定一套针对“最强大脑”的评分标准。奇人们的能力经过确认没有作弊之后,还要被专家们用这样一套评价办法考核一番:做测试题,满分150分的考核,100分才能上台。这样待定选手就又被筛掉了一半以上。部分情况下,选手们要经过核磁共振成像测试,分析其脑力控制机能。因为“核磁共振是测试智商更为直接的方式,可以检测到大脑神经元的兴奋信号,神经元越兴奋,说明大脑的利用程度越高,也越发达”。

上台之后的评分制度也由这些高校科研团队制定,节目组安排这些专家以观众身份悄悄观看选手走台、彩排等细节,最终把评分说明书给“科学判官”魏坤琳。魏坤琳曾因在场上不近人情地淘汰掉看上去很酷炫的选手,在网上甚至引发了“魏坤琳请闭嘴”的话题讨论。制片人桑洁解释说,魏坤琳背后代表的其实是三所高校科研人员组成的全体科研合作团队,所以不存在一个人独断专行的问题。

“这档节目与北大、北师大、上海交大等高校的心理学脑科学实验室有合作,在每位选手开始正式录制前,专家团队就对其进行了脑力技能的商议与评定,因此Dr.魏的分数是在多位专家评审的基础上根据现场表现给出的。”可以说进入到最后国际PK赛的12为选手都是实至名归。

最强大脑可以来自任何一个卑微的个体

伴随着节目的播出,包括心理学在内的认知科学也开始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在美国,每年博士学位授予最多的专业是心理学,但在中国,尽管在生活中,人们经常会对心理学的一些分支感兴趣,比如人格特质、儿童教育等,但心理学仍然会被大多数人误解,“很多人觉得我们就是管精神病的。”魏坤琳说。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刘嘉回忆说,“在我考上北京大学时,心理学是垃圾系,只有考不上其他系的同学才调剂过来,最后的出路除了留高校,就是去精神病院。”

因此,在参加这个节目时,魏坤琳感到“机会来了”,可以借机破除社会上对心理学的偏见。“让大家知道,我们其实可以对人的能力和特质作出很多判断。其实心理学就是个‘以人为本’的学科,把那些科学名词用大白话讲出来,就接地气了,让人感兴趣了。”

“看这个节目时,会发现这些选手的平均智商其实和大学生的平均水平没有显著差异,但他们会在某一方面很强。”魏坤琳说,“这其实告诉我们的是,人有很多方面的才能,我们每个人都会有最强的一个方面,你所了解的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事实上,在决定制作这档节目时,制片人王刚便把节目的核心理念总结为一句话――“做好自己的一分之一,你就能成为万中无一。”

在刘嘉看来,这个节目要传达的信息,就是不同的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个性和价值。“以前外国记者形容中国人是蓝蚂蚁,只有进入现代以后,人们才开始彰显个性。这个节目把一些社会上的叛逆者、挑战者展现出来,让大家看看他们的喜怒哀乐,看看他们和我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当他为周玮做完检测后,向江苏卫视发送报告时还特意写了一句话:“并不是每个人都拥有最强大脑,但是最强大脑可以来自任何一个卑微的个体。”

其实,《最强大脑》播出后不久就有媒体爆料参与这档节目的很多选手都不是天赋异禀,而是在某些培训机构训练出来的。而《最强大脑》的热播恰恰给这些脑力开发、记忆培训机构做了“免费广告”。那些嗅觉灵敏的培训机构,或将迎来“春天”。

上一篇:美国经济隐现科技股泡沫 下一篇:古代也有代孕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