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秋葵栽培管理技术

时间:2022-02-08 12:20:14

黄秋葵栽培管理技术

摘要 从整地做畦、播种育苗、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总结黄秋葵栽培管理技术,以供黄秋葵栽培种植参考。

关键词 黄秋葵;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 S66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2-0096-01

黄秋葵原产非洲和美洲,是目前市面少见的一种蔬菜,人们对它还十分陌生,没有形成消费习惯。黄秋葵属于锦葵科,是一年生的草本植物,也称秋葵夹,因其营养价值高,富含钙、铁、锌、硒等元素,经常食用能增强人体机能,民间又称其为“补肾草”。黄秋葵喜温暖、怕严寒,耐热力强,系长日照性植物,其生长条件完全适应黄冈市的夏季种植栽培,根据黄冈市近年气候条件,黄秋葵的露地种植在4月中下旬可以开始播种。目前,黄冈市区城郊14个蔬菜基地中,仅有1个蔬菜基地在尝试种植黄秋葵,而且销往武汉、黄石等周边大中城市。通过蔬菜产销情况调查表明,黄秋葵在黄冈市的种植推广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前景看好。现将黄秋葵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1 整地做畦

黄秋葵不适宜进行连作,其前茬不选择果菜类的作物,以有效地防治根结线虫病。黄秋葵适宜在头茬种植根菜类、叶菜类蔬菜的地块种植。黄秋葵要求光照时间长,通风透光条件良好,种植的土壤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性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为宜。为了确保土壤墒情,田地做畦时一定要深耕,并打碎土块,耙平土壤,整好田畦。施腐熟农家肥75 t/hm2,氮磷钾复合肥375 kg/hm2,混匀耙平苗床,注意畦宽一般50~60 cm,田畦之间的沟宽为20~30 cm[1]。

2 播种育苗

播前必须先进行浸种催芽,将浸催好的芽种按株行距10 cm×10 cm点播,然后覆盖约4 cm厚的细土。温度为25~30 ℃的情况下,4~5 d即发芽出土(露地幼苗出土需7 d左右),苗龄30~40 d。播种时,施好种肥也是获取盛产丰收的关键,即将3份腐熟农家肥、1份细沙混匀配制而成的肥料施于即将点播种子的旁侧深约15 cm土层中。

3 田间管理

3.1 间苗

间苗是为了确保黄秋葵生长期有良好的通风透光性。通常在生产中要进行2次间苗。第1次间苗在黄秋葵破心时进行,此时间苗要将残弱苗拔除。第2次间苗在黄秋葵长至2~3片真叶时进行,依然将长势不好的弱苗间除。定苗的时间是黄秋葵3~4片真叶时,定苗后每穴留苗1株。

3.2 中耕除草与培土

中耕不但能够起到提高地温、保持良好的土壤墒情的作用,还能够促进黄秋葵的根系不断生长。第1次中耕在黄秋葵第1朵花开放前进行,能够促进根系的生长。开花结果后,应该结合浇水施肥进行中耕,以促进黄秋葵根系的生长发育,避免植株倒伏,同时防除杂草[2]。

3.3 浇水施肥

3.3.1 浇水。黄秋葵生长期间对空气湿度和土壤水分的需求较高。为了保持合理的空气和土壤湿度,要及时对黄秋葵进行灌溉。播种后20 d内如果出现了缺水的现象,要在早晚及时喷水。幼苗长大后可以采用喷灌或者是沟灌的方法浇水。夏季气温高、蒸发量大,要及时补充水分。浇水应该在8:00左右和下午日落后进行,在温度较高时浇水,不利于植株生长。在雨季时注意要做好排水作业。

3.3.2 施肥。黄秋葵在不同的时期对肥料的需求不同:生长的前期需要的氮肥较多,生长的中期及后期对磷肥和钾肥需求量较大。如果生长的中后期氮肥施用过多,会使植株徒长,也会推迟其开花结果的时间,坐果节位也会升高,导致结果减少,会影响产量;氮肥不足,导致生长不良而影响开花坐果。与其他农作物栽培一样,黄秋葵种植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应适当追肥,不可偏施氮肥。第1次在出苗后进施齐苗肥,施尿素90~120 kg/hm2。第2次在定苗或定植后开沟撤施提苗肥,施复合肥225~300 kg/hm2。开花结果期需重施1次人粪稀肥30~45 t/hm2,或需氮磷钾复合肥300~450 kg/hm2。生长中后期,酌情多次少量追肥,防止植株早衰。

3.4 植株调整

黄秋葵在生长期间,其枝叶会消耗大量的养分,如果不进行适当控制,会对黄秋葵开花和结果产生严重的影响,导致结果延迟。在生产中可以采取将叶柄扭成弯曲至下垂状态的措施,减少其营养生长对养分的消耗,以保证开花结果过程中的养分供给。在嫩果采收后,可以将其以下的叶子都摘除,既能构建合理的光热条件,也能减少养分的消耗,又可防止其病虫害的滋生蔓延。

4 主要病虫害防治

4.1 疫病

黄秋葵苗期、成株期均可染病。当幼苗后期,疫病病斑由叶片向主茎蔓延,使茎变细并呈褪色,至全株萎蔫或打倒。防治:在发病初期用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隔7~10 d喷雾1次,防治2~3次。

4.2 病毒病

病毒病是黄秋葵的主要病害,植株染病后全株受害,表现花叶或褐色斑纹状、植株矮力、结实少或不结实[3]。防治办法:选用抗病品种;在发病初期用5%菌毒清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隔7~10 d喷施1次,防治3次。

4.3 毒毛虫

黄秋葵在幼苗时期容易被危害,毒毛虫啃食幼苗的叶肉,严重时仅留下叶脉。防治办法:用药剂10%除尽乳油1 500倍液或5%锐劲持悬浮剂1 500倍液喷雾。

4.4 蚜虫

蚜虫在黄秋葵的整个生长阶段都会发生,尤其是植株长成后受害更加严重。可以用吡虫啉类农药10%一遍净、10%蚜虱净3 000倍液进行防治。

4.5 蚂蚁

开花后蚂蚁常聚集在花器上危害。防治方法:用48%乐期本乳油1 000倍液或5%锐劲特乳油1 500倍液喷雾诱杀[4-6]。

4.6 地老虎

地老虎昼伏夜出,常咬断苗。常用糖醋液引诱捕捉或清晨挖土捕捉,也可用专用农药药杀。

5 采收

黄秋葵整个采收期长达70~100 d。通常花谢后4 d采收嫩果,品质最佳,其商品性鲜果采摘标准以果长8~10 cm,果外表鲜绿色,果内种子未老化为度。采收不及时,肉质老化,纤维增多,商品食用价值大大降低。第1果采收后,初期每隔2~4 d采收1次,随温度升高,采收间隔期也缩短。8月正逢盛果期,每天或隔天采收1次。9月以后,气温下降,3~4 d采收1次[7-8]。一般情况下,黄秋葵整个收获期,可收获果实22.5~37.5 t/hm2。

6 参考文献

[1] 刘东祥,叶花兰,刘国道.黄秋葵的应用价值及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6(15):3718-3720,3725.

[2] 崔健,张淑霞,宋云云,等.黄秋葵的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4):34.

[3] 娄风菊,连立峰,金海潮,等.黄秋葵的栽培与应用[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4(7):38.

[4] 张雪玲,付宗刚,王志岳,等.食用黄秋葵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22):74,77.

[5] 韩菊兰,李臻,胡韬,等.黄秋葵的功能特性及综合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3(3):105-106.

[6] 范德友.建阳市黄秋葵害虫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2(11):138-139.

[7] 张洪永,王秀梅.长江及黄淮流域黄秋葵优质高效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2012(14):64-65.

[8] 党选民,李琳.保健蔬菜黄秋葵及其栽培技术[J].广西热带农业,2009(1):30-31.

上一篇:稻水象甲无公害药剂防治技术 下一篇:20%垄歌水分散粒剂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