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干骨折的临床探讨

时间:2022-02-08 11:26:55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干骨折的临床探讨

摘要:目的 探讨胫腓骨干骨折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2月~2016年2月接诊的胫腓骨干骨折患者40例进行研究,纳入研究对象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次研究,随机分为2组,各20例。对照组以西医固定术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联合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效果、骨痂出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并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达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P

关键词:胫腓骨干骨折;中西医结合;骨痂形成;骨折愈合

胫腓骨骨折属于常见创伤性骨折,属于四肢骨折多发部位,治疗方案尽管较多,但有效的方案还在不断探索中。固定术是西医常用方案,而中医则以药物治疗为主,为了进一步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应用在胫腓骨干骨折中的效果,我院实施了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接诊的胫腓骨干骨折患者40例进行研究,纳入时间2013年2月~2016年2月。纳入标准:确诊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有关胫腓骨骨干诊断标准[1],急性外伤;临床资料完整,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次研究;有明确外伤史,伴有局部肿胀,X线可见骨折移位等。排除标准:合并其他部位骨折;合并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病变;严重内科基础性疾病;妊娠期或哺乳期等。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对照组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18~59岁,平均年龄(38.5±5.2)岁;闭合性骨折7例、开放性骨折13例;病程5 h~7 d,均值(2.6±0.9)d。研究组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19~57岁,平均年龄(38.2±5.7)岁;闭合性骨折8例、开放性骨折12例;病程4h~7d,均值(2.8±0.7)d。在前述一般资料上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

1.2方法

1.2.1对照组 本组患者采取闭合复位后内固定术治疗,术前常规摄X线片,确定骨折类型与部位及软组织损伤等;取仰卧位,顺着髌韧带作切口,长度5~6 cm,进针点选在胫骨结节靠髌韧带处,钻孔与扩髓后以合适交锁髓内钉处理,先以瞄准器打入2枚锁钉至远端,之后加压骨折端,以2枚锁钉固定近端;复杂性或粉碎性骨折,术中可用C型臂X线机明确复位与髓内钉固定情况[2];术后常规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1.2.2 研究组 本组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常规西医内固定治疗方法上加用中药血府逐瘀汤内服与外洗配方治疗,其中内服药物基本方药包括甘草、柴胡各3 g,赤芍、枳壳各6 g,川芎、桔梗各5 g,红花、当归各10 g,牛膝、生地各9 g,桃仁12 g,采取水煎煮服用吗,1剂/d,早晚2次服完;外洗配方主要成分为红花、艾叶各20 g,苦参、花椒、蚤休、地榆各30 g,黄柏、蒲公英各15 g,加水煎煮到2000 ml左右后过滤残渣,放于浴桶,浸泡与清洗窗口,1次/30 min,2~3次/d,温度维持38℃,连续治疗4~6 w。

1.3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效果、骨痂出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并对比分析。

1.4 疗效评价[3] 本研究疗效标准按照如下执行:治疗后患者的对线对位满意,且有连续骨痂通过骨折线,局部无叩痛与压痛,患肢短缩不明显,骨折成角低于5°,膝关节屈曲受限不超过15°为治愈;治疗后患者的对线对位尚可,骨折线模糊,患肢短缩低于2 cm,成角不超过15°,膝关节屈曲受限30~45°为好转;治疗后未能达到前述标准,甚至恶化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

1.5统计学处理 将本次研究的相关数据录入EXCEL表格中,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予以卡方(χ2)检验,而计量资料则用均数(x±s)表示,予以t检验,以P

2结果

2.1临床效果比较 研究组治疗后治愈12例、好转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则治愈4例、好转1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75.00%,研究M显著高于对照组(χ2=7.5556,P=0.0228

2.2骨痂出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 研究组骨痂出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3讨论

骨折后血脉受损,离经之血难以排除消散,停滞于皮下、筋膜及血脉等处,阻滞气机,气血难以宣通,造成气伤痛,形血肿[4]。胫腓骨干骨折属于常见类型,正确复位及预防并发症属于关键,传统方式以手法复位后夹板或石膏外固定,但长期受到外固定影响,容易发生压疮、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则克服前述弊端,髓内钉以中轴线弹性固定,使得骨折端承受轴向压力更均匀,提高剪切应力,中后期以动力固定为主,提高骨折端刺激,保障骨膜完整与血运。我院针对接诊的40例胫腓骨干骨折患者进行对照,对照组单用西医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研究组则加用中药内服与外洗治疗,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不仅疗效更好,而且骨痂出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更短。本次研究中药内服以血府逐瘀汤为主,有着活血祛瘀、引瘀血下行及通血脉等效果,除了可加速骨折处血运,为骨折恢复提供更多养分,同时可宽胸行气,减少肺部并发症发生[5]。开放性骨折则采取外洗处理,有着清热解毒、镇痛及消肿散结等功效,便于炎症消散,使得局部毛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与创口愈合,同时还能避免感染。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干骨折充分发挥了中医与西医的优势,使得骨折愈合速度加快,且并发症也得到很好控制,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了医疗费用,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伍瑞忠,李拥正,张波等.自拟骨皮饮配合常规治疗胫腓骨干骨折80例[J].中医药导报,2012,18(8):100-101.

[2]黄志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干骨折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2,5(12):1138-1140.

[3]臧东阳.中西医结合胫腓骨干骨折40例[J].中外医疗,2011,30(5):44-45.

[4]武雷.桃仁四物汤加减联合常规西医疗法对创伤骨折患者软组织修复及骨折愈合的影响[J].陕西中医,2016,37(7):780-781.

[5]魏伟明,叶握球,黄济嘉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创伤骨折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5,13(15):74-76,82. 编辑/雷华

上一篇:2型糖尿病合并恶性肿瘤类型及相关因素分析 下一篇:美托洛尔与厄贝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临床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