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共建,竞而有合

时间:2022-02-07 12:26:38

分组共建,竞而有合

摘 要:小组管理模式,是指在将班级分成若干个合作小组的基础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班级管理全过程的教育组织形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它更有利于促进学生个体间的交流,以及在组间和组内的竞争、合作中,获得能力、品质的成长,最终通过小组的有效自治实现班级的有效管理。

关键词:分组;组长;作用;模式;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5-267-02

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自我管理则是高水平的自我教育的成就和标志。”小组是班级学生群体的基本单位。小组建设得好,班风就会呈现积极、向上、团结、进取的氛围。对小组进行分组管理,创建一系列方案,让学生尝试自主管理,合作竞争,感悟成功与压力。这种新型的班级课改模式,会促使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学习的主宰,成为自觉自主合作共事的主人。

初一下学期开学,在对学生有了比较了解的基础上,我决定挑战原来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我参与学校活动,因此,“小组化班级管理模式”开始。

一、科学分组

我班有45人,6-8人一组,分成6个小组。座位的方式不再是传统的排座的方式,而是学生面对面围坐,这样便于学生之间合作、交流、探究和讨论问题。我先根据学生成绩及工作能力,每组确定2名学习成绩优异、管理能力突出的同学担任组长。然后,再根据上学期期末的成绩表现,每组安排数量均等的中等生和学习较困难的学生。经过一个月的试坐,位子会进行微调,比如有的小组成员与组长屡次沟通不畅,就会调到另一组,从而最终确认小组的名单。

在分组管理中,组长和组员面对面,所有的人和事尽收组长眼底,一旦有违纪现象马上就会被组长发现,组长用“眼神”管理即可,也避免了那种大喊大叫容易引起冲突的管理方式。同时只要组长“在”,组长就处在监管的时间里,管理的时间完整性显而易见,从而提高了组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利用率。

二、组长职责

组长是每个小组的灵魂人物,两个组长在小组管理上需达成一致并明确好自己的职责。

1、认真负责,制定好本小组的奋斗目标和具体措施。

2、公平民主,尊重组员,帮助每个组员共同成长。

3、积极配合老师的课堂和课后小组任务。

4、较好地处理小组中的突发事件,及时与班主任老师和任课老师加强沟通交流。

5、每周组织一次小组会议,商讨小组存在问题,采取具体措施。

6、对小组成员的表现每天一小结,一周一总结,及时沟通交流,共同进步。

三、小组学习的作用

1、完成基本学习任务

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是个人学习的两倍以上。教师在教学时要把预习、背诵、默写、检查、讨论、批改、订正等分解到小组。由各小组组长负责督促大家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2、改革课堂模式

采用小组合作方式上课,学生感兴趣,讨论充分,气氛热烈。教师授课时,学生面向(或斜向)黑板,讨论或实验时,学生对坐的同学互问互查。教师不必逐一询问学生存在的难题,小组成员会自行讨论解决,成绩较好的同学有义务帮助本组其他同学(因为帮助是相互的,小组就是一个团队),组内无法解决的困难再去求助老师或其他同学,这样每个学生特别是成绩落后、内向的学生也会更有信心参与课堂活动,消除自卑感。

3、参与班级管理

小组是班级最基本的行政管理单位,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组长座谈会就是其中一例。

座谈会根据需要1-2周举行一次。座谈会由班长组织,各小组长、班干部参加。内容都是讨论班级的热点问题,共性问题,也可以讨论班级管理规则,对班级管理提出意见和建议。各小组长、班干部轮流发言,由班长整理会议记录,汇总后交由班主任。组长座谈会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平等交流、对话的平台,有让学生当家做主的感觉,班主任也可以更好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发现工作中的不足。

4、组织班级活动

小组合作后,大量的班级活动可以交给学生来组织完成。比如本学期我班的运动会,每一小组的成员都要为本小组的运动员提供最周全的后勤服务,包括关注比赛场次和时间,加油呐喊、递水递毛巾等,每个小组都拼尽全力,比服务,比效率。运动会我班获得了团体总分冠军,这不仅仅是运动员团结拼搏的结果,更是全班凝聚力、战斗力的体现。本学期我班的文艺汇演、男女篮决赛、迎新春文艺联欢会,也全权交由学生自我组织,自我管理,班主任只在他们需要帮助时才加以指导,最终的结果是每一样活动都收到了出人意料的惊喜。由此可见,集体的力量是多么巨大。

四、小组管理模式

小组管理的模式是班主任――组长――组员或任课老师――课代表――组长――组员。组长是管理中最重要的一环,组长的工作质量直接决定了小组运作的质量。

1、小组竞赛、量化管理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让小组学习的优势得到更明显的发挥。我把小组管理和争分竞争模式相结合。6个小组分别是A、B、C、D、E、F 六个小组,把学生在校的表现通过量化评分来体现。量化内容包含学科竞赛、纪律品德、卫生仪表、出操整队、作业完成、上课表现等。实行加分制和减分制。负责打分的同学是全班推选出来的做事认真仔细、公平公正的同学。这个同学要把每天各个小组的表现及时统计在黑板上。

打分细则经过全体同学班会课上一起商讨,决定。具体内容如下:在班级学科竞赛中,荣获优秀者加20分。作业优秀者,每次加10分,反之扣10分。积极回答问题者每次加2分。好人好事每次加10分。有违反班规、校规者酌情扣分10-20分。上课认真,课间纪律较好的小组每次加10分,反之扣10分。出操跑步整齐的小组每次加10分,反之扣10分。一周都完成作业的小组,每周加20分。个人仪表整洁、胸卡佩戴、一周都穿校服的小组每周加10分,反之扣10分。

2、督查到位,评价及时

除了制订必要的“细则”外,还应有一套完善的督查和综合评价机制,来促使各小组在合作管理中按章办事,极力地维护班集体的各种利益,有效地推动班集体的进步,促成良好班风的形成。纪律品德方面:主要由纪律委员和值周班长交叉督查。学习方面主要是各科课代表和小组长交叉督查。卫生方面:主要是劳动委员和小组长交叉督查。文明礼仪方面由生活委员和小组长交叉督促。出操整队方面:主要由体育委员和小组长交叉督促。

3、小组评价与个体评价相结合

小组建设的好坏与个人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个人发展对小组有利,小组建设好了,对个人发展也有促进作用。为此我设计了个人积分表,把小组量化和个人量化有机结合。比如某个同学本周作业完成为本小组加了10分,他的个人分也会相应加10分。某个同学本周上课回答问题得到了20分,他也会相应得到20分。

以下是A组的个人积分表:

小组积分和个人积分每周一小结,每月一大结。对每周评比优胜的小组和先进个人进行小小的奖励和惩罚。如作业分层布置等。一个月后,进行一次全面总结和评比。对月优胜小组及个人,颁发喜报,作业减免,奖励一些小礼品。而对于比分最差的小组,则采取写说明书,以小组为单位表演节目、打扫卫生等方式作为惩罚。

五、实践引发的思考:

1、通过引入小组合作竞争机制,组长和组员非常注重团结互助,为在竞赛中取胜,互相督促,群策群力,原先对班级活动和学习不热心的同学在组长的带领下,也开始主动积极地参与其中,如课下主动问老师、同学问题;组长也变得更加有责任感和使命感,会主动督促组员背单词,讲解疑难问题等,起到了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同时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相互协作,极大地增强了小组间的凝聚力,带动了班风和学风向良好方向发展。

2、开始出现少数组员为一味获得加分而学习做事。小组之间太在乎分数,常常为了1分而明争暗斗,互相指责,原本单纯的同学关系变得紧致,影响同学之间的团结。

3、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组长也开始缺乏积极性、主动性,不太关心组员。有些组长易怨恨个别总是“拖小组后腿”的同学,而没有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

总而言之,小组合作确实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班级的团结意识。但是引导学生学会良性竞争,培养良好的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要通过不断的尝试、指导,才能达到理想的境界。未来,任重而道远。

上一篇:Piero Giovannini想做建筑界的“马可·波罗” 下一篇:多角度盘点2015春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