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现阶段招标投标的机制

时间:2022-02-07 12:02:11

中图分类号:F014.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07-0061-02

摘要:

从多角度论述了现阶段招投标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措施。

关键词:招标;投标;机制

引言

作为建设工程承发包主要形式的招投标制度已被国际国内广泛运用,其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调节手段具有广泛的竞争性,其最终目的是为业主选择好的供货商和承包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其实行过程中应遵循公开、公平及公正的原则,并应将其看做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阳光工程,也是保证工程各项目标实现的基本保障,但在具体实施中却出现了管理机制不完善及法律不健全等薄弱环节和不符合规定的种种做法,因此对线形招投标机制进行分析和研究,切实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1 现行招投标机制存在的问题

1.1 陪标现象。

目前项目建设管理体制并未完全从以计划为中心转移到以项目为中心,导致相关部门滥用权利、内定承包方的情况时有发生,而其它投标单位则只作为陪标单位走走过场,或是投标单位间相互串标,相互约定提高或压低标价等使招投标工作成为徒具形式的空壳,而无法实现招投标活动的公平、公正性;

1.2 评标泄密。

为了使投标人充分了解建设项目的复杂性招标人应组织投标人进行现场勘察和答疑,该行为在给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导致了投标人身份的泄密,其在一定程度上干扰其制定投标策略的同时也为其提供了串标的机会,同时在评标工作开始前评标人员与投标人员存在充裕的相互接触时间,因此给了投标人传统评标人员颠倒评审结果的机会,无形中严重损害了其它投标人的利益[1];

1.3 合理低价。

招投标法中规定在招投标活动中以合理低价作为投标人中标条件,但实施中往往则被曲解为最低价而导致合理低价的可操作性被大打折扣,因合理低价本身是一个模糊概念,因此对其理解上的差异给招投标活动中的暗箱操作提供了空间,虽然招投标法中规定应将投标价格低于成本价的除外给投标价设定了底线,但成本价的确定则带来了新的难题,尤其是不设标底的工程,其合理低价的确定则更为困难,同时在评标过程中评标时间很短、标准不统一不透明,导致评标人员不可能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对投标内容进行细致审核,因此导致其只能以其投标价格为主,因此一般则以最低价中标为评审结果[2];

1.4 私签合同。

在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承发包双方除了签订公开合同外,存在与中标单位私签合同的现象,合同中往往要求中标单位压低工程款或垫资带资承包现象,该做法不仅违反了相关法律的有关规定且极易造成工程质量隐患,甚至严重损害承发包双方的利益,并且其严重干扰了建筑市场秩序,也助长了腐败现象的滋生与蔓延;

1.5 转分包。

承包单位在中标后的转包分包现象也是导致工程质量失控的主要根源,其转分包形式一般为将承揽的工程或部分工程直接转包或违法分包给其它单位而向其收取管理费用的以包代管形式,该种做法导致部分资质不够,施工经验少、技术人员实力不够的单位进入施工现场而为质量安全埋下隐患;

1.6 机构行为。

目前招标活动的监管方式由审批管理变为过程监督,对活动依法等级备案并对违法违纪行为进行查处,其具体实施一般由招标机构完成,但由于招标市场发育不完善,相关制度仍不健全,导致部分机构在操作中缺乏自律,甚至以自己的特殊身份确定业主有倾向性的单位中标,同时社会对机构的工作成果以及工作质量尚未一个可操作并可量化的评定标准。

2 改进和完善措施

2.1 招标负责人终身制。

由于建设工程招投标价格对招标方代表的切身利益无关,因此在招投标活动中则给了投标单位可乘之机,导致投标人可通过给招标方负责人以好处以及串通同行来进行投标的陪标做法屡屡发生,而要从源头上杜绝工程腐败现象,避免招投标活动中陪标现象的发生应对招标负责人对建设项目实施终身负责制,后期工程质量出现问题也应对其进行惩罚;

2.2 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为确保在招投标活动中保护正当竞争并依法查处活动中的不正当竞争现象应强化招投标备案制度,并落实相应招标投标书面报告制度以及邀请招标批准制度,并建立施工单位信用管理制度,档案中将相关市场主体的业绩以及不良行为全部记录在案,并应向社会公布,在招投标活动中将其信用情况纳入招投标活动中,并在评标活动中将其不良行为与评标直接连接起来以达到无信用单位无从立足的目的;相关部门应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对信誉好的单位机构应在政策上给予适当优惠,而对失信单位则应制定限制招投标措施,进而逐步形成整个建筑市场信息相通,形成一个单位一地受罚、处处受制的局面[3];

2.3 提高监理成效。

在招投标活动中应引进监理机制,改变目前建筑市场仅对施工环节进行监理的局面,同时应保证监理人员充分发挥监理职能,对整个招投标环节进行跟踪监理便于从质和量两方面进行分析来避免中标人发生转包及违规分包现象;

2.4 采用新的评标方法。

在今后的评标过程中应改变目前的评标方法而应对技术标和商务标设置不同的权重,对技术、性能无特殊要求的基础设施建设应推行现场抽签中标法,即不要求投标人员做技术、商务标,而只是在评标委员会确定的优惠幅度范围内现场填写报价及费率,对开标也由投标代表现场抽签决定来遏制串标行为;

2.5 完善有形建筑市场。

首先应将交易中心同行政府职能部门分开,明确建筑市场的服务责任,并加大市场交易的规范力度,即将所有项目均纳入有形建筑市场,并通过其对市场混乱和腐败现象进行防治,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公平竞争、打破地域和行业保护现状以及减少串标陪标现象,通过该中方法可保证建设单位在交易中心找到良好的施工单位,并为具有更好实力的单位增加中标机会,真正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3 结语

健康的招投标制度应该按照三公及诚实守信的原则建立起统一、开放、竞争和有序的建筑市场,并通过健全的法律法规作为实施保障以及强化过程监督等手段来更好的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从根本上遏制腐败、净化建筑市场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沈杰.工程造价管理[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2]李进,陈静江.建设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实务[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3]孙晓光.建立规范的招投标运行机制,促进招授标行业健康发展[J].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2/2010.

上一篇:建筑施工企业定额测定及编制方法研究 下一篇:加强石化企业环境建设,激发职工工作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