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生产管理中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02-07 07:20:19

清洁生产管理中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企业清洁生产就是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全过程,对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必将起到很大的作用。本文在深入调查分析国内外清洁生产管理研究概况的基础上,研究了清洁生产实施状况,通过综合分析找出了影响企业清洁生产能力的的人力资源管理因素,针对其欠缺的核心能力从五个方面给出建议。

关键词:人力资源;清洁生产管理;可持续生产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3)02-0093-01

一、引言

企业清洁生产理论为改造传统企业生产提出了新的思路。一些传统的工业部门始终在低层次、低水平上循环重复,且生产运营的科技含量和科研潜力不均衡。为了提高企业清洁生产管理水平,建立企业清洁生产机制,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有助于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其一,随着当今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加快,资源问题日益突显,可持续发展从人口、资源、环境三方面表明实施清洁生产是未来中国各种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二,随着法制体系的完善和对生产控制力度的加强,企业会更多承担由自己造成的环境污染的后果,如不实施清洁生产,势必会加剧企业的末端治理的负担。实施清洁生产可降低成本,提升技术竞争力。其三,由于实施清洁生产造成企业产生巨额转换成本,在短期内清洁生产会降低企业的收益。但在长期内,清洁生产达到一定程度形成规模效应后,会大大减小成本、增加企业收益、提高竞争力。因此,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并提出具体措施,以此为提升企业清洁生产能力,取得优异的市场业绩,实现战略目标提供参考性意见和建议。

二、企业清洁生产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企业在专业技术和高级经营管理方面人才队伍的建设欠缺,从而制约企业持续发展。现在吸引、保留好的技术型人才不是件容易的事。全国设立清洁生产相关专业的高校数量很少,清洁生产的高等级的经营管理人才数量少和质量差。

企业缺少拓展海外市场的营销和信息人才,使清洁生产品没能力直接销到海外,不得不做转口贸易,这样利润空间就相对压缩。这两类人才队伍的缺乏成为国内外市场开拓的严重障碍。清洁生产产品品牌建设和销售渠道管理没有趋于完善。

大部分企业不仅没有建立“产品样式多、提货速度快、小批量、”的灵活应变能力,而且清洁生产的国内外营销网络建设还处于起步期。企业市场营销能力弱的主要原因是缺乏专业强和经验丰富的营销综合人才。

国内的消费者的品牌意识越来越强,而缺少满足消费者的清洁生产产品品牌。随着国内市场对清洁生产产品需求的增加,企业需要在品牌管理上下功夫,大力宣传清洁生产文化和做好营销管理,真正让清洁生产产品走进千家万户。

三、提升企业清洁生产管理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对策

(一)加强企业高层经理人员的清洁生产管理能力

企业竞争能力是由人才决定,而人才优势的核心是高级经理人的综合能力。清洁生产企业在选人、用人和育人的各个环节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塑造其综合管理能力:在基本教育前提下,强调和培养经理人的组织能力、指挥控制能力、用人能力、沟通能力、培训和激励能力等核心能力。企业应建立高级经理人的忠诚度机制,所以应做到绩效考核和激励奖惩客观合理,针对工作内容和难度给予系统培训,使经理人认同企业愿景和价值观,工作具有针对性并充分授权和建立长期的平等合作关系。

(二)储备和开发了解国内外市场的营销人员

企业清洁生产能力提高离不开一支高素质和高效率的营销团队,他们为企业或产品品牌推广、销售策划、订单获得、客户关系维持和开发和售后服务做出重大贡献,所以应加强营销人员的储备和开发。

1.着重培植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通过制定政策,对热爱学习、勤奋努力和绩效突出的人员给予精神和物质的奖励;根据每个阶段的工作重点,树立一批具有号召力和影响力的典型榜样,以此带动其他成员;鼓励艰苦奋斗精神和感恩的心态培养。

2.强化团队规则制度增强营销人员的执行能力。监督公司营销人员对规则制度政策的落实情况,对于做得好的给予支持和奖励;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鼓励员工运用创新方式方法使之行为具有效率性;同时在企业文化中强化执行力意识的引导。

3.团队管理者力求营造和谐发展的氛围。管理者应适时关心下属,了解业务进度,洞察思想状态,为下属解决所遇困难;营销管理者要经营运作到位,善于用好营销预算,给予员工特殊奖励和福利,调动其积极性;同时对员工发展规划承诺落实到位。

(三)培养和吸引高水平的清洁生产专业技术人员

企业要把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吸引、录用、培训开发看作是提升清洁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应该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合理化专业技术人员结构。企业要善于创造吸引和留住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薪资福利、职位及发展空间,逐步构建合理的清洁生产专业人才梯队。

2.对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给予特殊政策。实行岗位津贴制度,拉开骨干人员与一般人员的收入差距,对关键岗位的人员给予高津贴政策,充分调动其积极性。

3.加大培训力度和范围。对重要专业技术人员,要加大培训力度,使企业培训做到点面结合,从而提高专业水平和职业素质,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

4.保障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可进行企业文化教育和渗透策略,情感经营增强其归属感,强调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重视和创新文化的宣传。

(四)培养和吸引高水平的清洁生产专业技术人员

企业在进行清洁生产时,非常容易忽视员工培训所带来的好处。员工培训可以在以下三个方面给公司带来好处:改善操作者的工作技能,可以提高生产率,减少错误及浪费现象的发生,从而可降低操作成本;增强员工避免浪费的意识,可以帮助员工接受减少浪费的技术;成功的培训活动可以使员工感觉到自己肩上的责任,认识到自己对公司的价值。人才是企业的灵魂,企业的发展关键在于人。因此,对清洁生产专业人才进行的教育至关重要,一是在学习和掌握先进清洁生产技术和生产模式的基础上,增强计算机工程、管理工程和环保工程等其他学科的知识;二是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增强自己的道德观念,正确认识自然对人类的意义和人类对自然的义务和权利。而这全都依赖于专业人才知识结构的拓宽。企业要充分利用国内外倡导清洁生产的有利时机,有计划地组织出国学习考察,通过对国外先进清洁生产企业的先进经验和技术的学习,加大清洁生产方面的交流和投入。鼓励进行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引进国际先进的清洁生产理念和技术。实施双边或多边的清洁生产合作项目,不断提高企业清洁生产高端人才的素质和生产水平。企业要把对清洁生产专业技术人员的吸引、录用、培训开发看作是提升清洁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合理化专业技术人员结构。企业要善于创造吸引和留住优秀清洁生产专业人员的薪资福利、职位及发展空间,逐步构建合理的清洁生产专业人才梯队。

(五)清洁生产的宣传和教育

由于清洁生产是一种新的生产管理方式,清洁生产必须全员参与,因此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对员工和清洁生产知识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清洁生产意识。公司办公室组织各车间、部门,调动各方积极因素,组织各方力量,利用宣传窗、标语、征文、培训班等各种形式,开展清洁生产宣传教育活动。公司组织员工进行不少于两个小时的清洁生产教育,对于中层以上干部以及从事清洁生产管理、统计的人员进行不少于四小时的节能降耗减污教育。对于新进员工上岗教育必须有清洁生产的内容,并进行考核合格方能上岗。清洁生产教育培训工作有人力资源部负责组织和安排,各车间部门提出培训需求。

参考文献:

[1] 徐 斌.国际社会推行清洁生产概况[J].水处理信息报导,2008(1).

[2] 郑思海,苏跃辉.我国CDM项目发展中的金融支持政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12).

[3] 吴 涛.汽车涂装的清洁生产[J].表面工程咨询,2005(3).

[4] 闫玉静.火力发电厂清洁生产综合评价[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09(12).

[5] 孙佳玲.中西方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回顾及探索[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7).

上一篇:乡镇企业发展过程中社会资本运作探究 下一篇:论组织承诺对组织报复行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