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艺术专业的大学生需要本土艺术教育

时间:2022-02-06 11:09:09

非艺术专业的大学生需要本土艺术教育

摘要: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非艺术类大学生的艺术教育工作虽然已经得到教育界的关注,但却进展缓慢,而由于媒体、网络的普及,使得西方文化艺术对大学生的影响超过了本土艺术的影响力度。而本土艺术教育恰是最丰厚,和最具活力的。本文通过本土艺术教育的现状、本土艺术教育的结构、本土艺术教育的作用来阐述本土艺术教育在非艺术类大学生教育中的作用。希望能引起教育界的重视。

关键词:非艺术;大学生;本土;艺术教育

1999年4月,国家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曾举办全国艺术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研讨会。与会专家讨论了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1999年6月,由教育部、文化部、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和委员会共同举办的全国大学生艺术节,为高等院校的大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现艺术特长的舞台,也是在高等院校中推动艺术教育的重要举措。经过10余年的探索,非艺术专业的大学生的艺术教育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本土艺术教育却普遍不够重视和关注,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本土艺术教育的现状

以美术院校为例,在我国,自建国后,美术院校多采用西式教学方式,但对本土文化的重视程度还是相当高的。属于中华本土文化艺术的国画、建筑等并没有被西方艺术的传入而显得薄弱。

但对于非艺术类大学生,这一点就显得生疏了很多,相反,对西方的绘画、建筑、设计等却通过多种途径不断获得。这些直接影响了新时代大学生情操的培养和知识面的拓展。因此,将本土艺术内容纳入大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中已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对非艺术类大学生进行艺术教育的同时,要对本土艺术教育提高重视。

二、本土艺术教育的结构

欲使非艺术类大学生得到很好的本土艺术教育熏陶和学习,并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达到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渠道的完美结合。

(一)教育者

在高校推行本土艺术教育,其传播者即是受过良好训练的教师。教师必备的素质如下:第一,对本土艺术的概念、特性、分类了解透彻;第二,掌握中华本土艺术,或地区本土艺术各种类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风格、艺人等;第三,熟悉民风民俗,具有将民间艺术品与民俗相结合讲解的能力;第四,具有初步的动手能力,适当演示;第五,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在学校的支持下,可以带领学生到相关地区进行田野调查。

总之,作为传播本土艺术特色的教师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拥有传播民族文化的崇高使命感,才能将这一特殊的教学形式进行得顺畅、生动。

(二)受教育者

许多非艺术类大学生可能存在一种困惑,觉得不是自己专业的知识学了没有必要。其实,每一名大学生都应该有一种社会责任感,将中华民族延续五千年的文化香火继续传承,不愧于龙的传人。

而作为这一教育体系的受教育者亦应具备一定的素质:第一,求知欲,不要将求知欲限制在自己专业的小圈子里,而应向宽泛处拓展:第二,民族自豪感,不要盲目地崇拜别的国家、民族取得的成绩,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对本土艺术的学习只有怀有民族自豪感的大学生心中才更加会发出光芒;第三,审美意识,在本土艺术的学习中,一定的审美修养是必须的。大学生只有了解美的真谛、欣赏美的形式、掌握创造美的方法,才能从正确的角度欣赏本土艺术的魅力所在;第四,包容理解态度,在本土艺术中,亦会出现历代普通民众的作品,要区别于宫廷艺术的华贵、细腻。要正确分析其美所在。

(三)教育渠道

在高校中适合开展的本土艺术教育渠道主要有:理论知识、欣赏、采风考察、实践四个方面。

理论知识主要指学生对本土艺术的实物、历史、工艺进行的描绘和整理。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可以对本土艺术教育起到铺垫、补充、整合的作用。对本土艺术的整体概况或某一门类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是对欣赏、采风考察、实践三种方法的补充。

欣赏本土艺术包括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等方面,是看得见、摸得到的。这是本土艺术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通过欣赏本土艺术,可以使本土艺术在受教育者面前变得直观和鲜活。受教育者要学会在社会生活的角角落落,诸如衣食住行等方面寻找本土艺术的魅力,去积极地欣赏和学习。

采风考察是受教育者亲自到某一本土艺术的发源地进行实地考察和感悟,对其人文、民俗等进行零距离接触。

实践是指受教育者亲自对自己感兴趣的本土艺术进行操作,如进行以下练习:国画、剪纸、京剧、越剧、泥人等。这些对培养学生热爱本土艺术的兴趣和热情大有益处。

三、本土艺术教育的作用

(一)增强民族归属感

艺术的表现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当代大学生所接触最多的往往是西方艺术,对本土艺术的忘却自然会丧失一种民族归属感。每一个民族都有自身的特色文化和艺术形式,作为中华民族的大学生难道不应该对本土艺术进行学习吗?从中能自豪地树立民族归属感。

(二)培养传统道德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诸如“孝”“俭”“忠”等优秀道德品质,被无数艺术家通过绘画、文学、音乐等形式表现出来,通过艺术的熏陶培养传统道德观念,这一有效教育形式即形象又生动。值得借鉴和发扬。

(三)传承本民族文化

作为中华民族这样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艺术内容。在现代教育中,对非艺术类大学生的艺术教育缺少的恰恰是这一部分最为丰厚,最为鲜活的一部分。

众所周知,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的联系就在于:凡是世界的都是民族的。离开民族的,就没有世界的。鲁迅先生说:“现在的文学也一样,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别国所注意。”事实证明,为世界各国所共赏的中国艺术作品,决不是亦步亦趋模仿他国的作品,而是带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艺术作品。《红楼梦》译本在法国出版后,“人们就好像突然发现了塞万提斯和莎士比亚”,带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影片《喜盈门》被外国观众誉为具有“世界性的主题”的“国际性的影片。”而世界艺术是为整个世界所共赏的民族艺术,即本土艺术。黑格尔说:“真正不朽的艺术作品当然是一切时代和一切民族所共赏的。”世界艺术亦是表现人类共同美的民族艺术。同志指出:“各个阶级有各个阶级的美,不同阶级之间也有共同的美。”正如“口之于味,有同嗜焉。”

所以说,对本民族艺术的继承和发扬关系到本民族的艺术是否能成为世界的艺术,至关重要。

结论

综上所述,非艺术类大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接受本土艺术教育是非常有必要性的。非艺术类的大学生与艺术类大学生一样,,需要提高审美能力、拓展知识面、增强其民族归属感。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本土艺术需要通过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爱护不断绽放光彩。

上一篇:浅谈数码钢琴教学中的个别辅导问题 下一篇:探讨大学生精神追求的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