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艺术类高校的社团多维度构建

时间:2022-07-27 01:10:09

非艺术类高校的社团多维度构建

众所周知,高校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极为重要。近年来,艺术类高校发展非常快,国家也很重视艺术教育的投入,但不少非艺术类高校的艺术教育还处于无场地、无经费、无编制的“三无”状态。对于非艺术类高校来说,文化艺术社团建设是加强艺术教育的重要手段[1]。非艺术类高校文化艺术社团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可以从多维度努力进行探索。

1非艺术类高校文化艺术社团多维度建设的价值

文化艺术社团是非艺术类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要阵地。文化艺术社团对于非艺术类高校校园文化艺术氛围的塑造、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高校先进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其多维度建设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1.1文化艺术社团活动造就文化艺术氛围非艺术类高校文化艺术社团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艺术展示及其他实践活动,使大家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从而在思想上受到启迪,在行动上找到榜样,认识得到提高,在思想、情感、理想、追求上发生潜移默化的深刻变化[2]。通过文化艺术社团的活动,学生们的文化艺术修养不断得到提高。随着活动的增加和社团影响力的增强,会有更多的大学生加入其中或对其进行关注,其文化艺术活动会影响更多的人。循环往复,非艺术类高校的艺术教育将不断得到提高。1.2文化艺术社团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高校社团的形成多出于自发,文化艺术社团的成员多为有文艺特长的大学生或爱好文艺的大学生。通过社团的活动,其成员的文化艺术能力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开展社团活动的过程,也是不断遇到困难和解决困难的过程。文化艺术社团的主要成员在其中不断接受挑战,在产生矛盾时,会激发其自觉思考问题的激情,他们会全面出击,向学校、企业、社会协会等去筹集资金和其他帮助,会想尽办法去化解遇到的矛盾。与此同时,社团成员得到了良好的锻炼,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断得到提高[3]。

1.3文化艺术社团活动引领非艺术类高校先进文化艺术发展

文化艺术社团创新文化艺术带动非艺术类高校文化艺术发展,推进非艺术类高校文化氛围的构建和树立非艺术类高校文化艺术形象。文化艺术社团是非艺术类高校先进文化的最大生产力。通过其深厚文化艺术的底蕴、学习氛围、价值取向等向整个校园辐射,产生深远影响;社团作为高校文化传播中心,在文化的选择和传递过程中不断推动非艺术类高校主流文化的形成并创造新的文化;社团作为现代校园文化的创造重地,自然也就成了高校文化建设的龙头,对非艺术类高校主流校园文化的形成具有相互的辐射和先导作用[4]。

2三大举措建设非艺术类高校文化艺术社团

实事求是分析非艺术类高校,因在专业支撑、师资配备、生源基础、招生政策扶持等方面的“先天不足”,文化艺术社团普遍缺经费、缺场地、缺人员,文化艺术教育相对薄弱,文化艺术社团的建设也面临巨大挑战[5]。非艺术类高校面对现实,应该在“先天不足”的条件下凭借积极的“后天努力”为加强文化艺术社团的建设不断进行探索。为进一步增强文化艺术社团建设,在大学生中选拔业余爱好者和优秀人才,提升文化艺术社团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提高文化艺术教育普及度,非艺术类高校可以实施三大举措。

2.1多种渠道保证大学生文化艺术社团扶持力度

非艺术类高校要建立文化艺术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校大学生文化艺术教育工作的规划、部署、指导和协调工作。对文化艺术社团制订符合本校特色、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与政策,明确文化艺术社团的发展目标、任务、组织领导和管理办法等,从制度上予以强有力的保证。非艺术类高校要从硬件设施上对文化艺术社团进行扶持。可以专门开辟场地用于文化艺术团训练,力争建设具有演出厅、交响乐排练厅和乐器房、合唱团声部排练厅、舞蹈排练室、临时展馆、书画馆、广播等功能用房的学生活动中心,为文化艺术社团的活动提供场地保证[6]。非艺术类高校要保证文化艺术社团活动的经费。要努力设立大学生文化艺术教育专项经费和大型活动专项经费,并按照需要逐步提升,为文化艺术社团的建设和展示提供经费保障。同时,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非艺术类高校可以尝试其他的途径,鼓励文化艺术社团与社会接轨,通过吸纳社会赞助和提供有偿服务,多方式多渠道筹措活动资金。许多高校在这一问题上已做了有效的尝试,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7]。

2.2提高文化艺术社团水平重在指导教师来源多元化

非艺术类高校可以组织设立大学生艺术教育导师团,聘任来自高校、艺术界的艺术家为艺术教育导师,如著名艺术家、指挥家、作曲家等,聘为兼职艺术教授。可以根据不同导师的专业特长将文化艺术社团做进一步的梳理和指导,设立交响乐、合唱、民乐、舞蹈、武术、电声乐、主持人、曲艺等各种不同的文化艺术社团。以文化艺术社团成员为主要对象,开展艺术修养类专题培训;面向全校开设“大学生文化艺术教育”等专门课程,对喜欢艺术的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与实践教育[8]。定期举办文化艺术家专场讲课。积极依托社会优势资源,定期约请不同文化艺术领域的艺术家来校为大学生作报告。学校可以定期举办高雅文化艺术进校园活动。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是很好的资源和载体,定期引进邀请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一方面,有针对性地对文化艺术社团成员进行生动的专业教育,另一方面,也进一步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有助于提高学生文化艺术修养。

2.3设立大学生参加文化艺术社团的激励措施

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讲,激励可以通过外部或内在的刺激,激发人的工作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开发人的潜能。激励是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的永恒主题和有效手段,也是提高效率和效益的关键环节[9]。非艺术类高校可以通过措施激励大学生参加文化艺术社团并发挥积极的作用。一是学习激励。可以通过学业上的奖励和优惠政策对文化艺术社团成员进行激励。比如,学生参加文化艺术活动计入学习学分;为参加文化艺术社团、开展文化艺术活动的学生,设立单项奖学金;对文化艺术类竞赛的获奖学生或有文化艺术特长的学生在免试推荐研究生上实行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等。二是制度激励。对文化艺术社团的管理制度进一步明晰、规范化,以鼓励、引导、激励为立足点形成一系列科学有效的制度。如引入社团参赛制度,完善团员日常活动、训练、演出考核制度,制定评比表彰制度,细化激励评奖、评优等各项细则以便于实际操作等。三是活动激励。积极推动相关品牌活动建设的实施,积极参加各类文化艺术活动。这不仅有助于营造雅俗共赏的校园艺术氛围,而且会提升大学的社会声誉。同时,品牌活动建设与文化艺术社团建设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品牌活动建设的好坏与文化艺术社团建设息息相关,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会得到极大提高,对于活动的主人翁意识会得到充分发挥。此外,要鼓励艺术实践活动主动与社会对接,达到从学校走向社会,在服务社会中了解社会、提高文化艺术水平和激励大学生艺术参与的积极性。

3加强高校文化艺术社团建设的长效机制建设

非艺术类高校因没有艺术类专业、艺术类师资缺乏、没有艺术特招生政策、学生学业压力大、艺术素质不高等弱势,文化艺术社团的建设面临着诸多现实的困难和一系列巨大的挑战。不可否认,一些非艺术类高校大学生文化艺术社团坚持艺术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就业能力、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取得了一些经验,特别是在引领大学生培养艺术修养、拓展艺术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了明显的作用[10]。但是总体而言,由于种种原因,其文化艺术社团的发展缺乏持续性、稳定性。因此,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不断加强长效机制建设,以此进一步多维度推动非艺术类高校文化艺术社团的建设。

3.1专业化的外部管理

所谓专业化的外部管理,是指进一步理清对文化艺术社团的管理条线,加强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对文化艺术社团的监管。专业化的外部管理包括领导的高度重视、明确发展规划、探索发展模式等。专业化的外部管理首先要领导高度重视。学校领导要切实认识到文化艺术社团建设的价值,真正从多维度对其加以扶持,有力推进其全方位建设。非艺术类高校要建立艺术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主要校领导担任小组长,负责全校大学生艺术教育工作的规划、部署,指导、协调工作。专业化的外部管理要明确发展规划。非艺术类高校要对文化艺术社团制订符合本校特色、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与政策,明确文化艺术社团的发展目标、任务、组织领导和管理办法等,从学校大环境的制度上予以社团强有力的保证。领导小组可向学校提出设立文化艺术教育专项资金要求,支持艺术社团发展。专业化的外部管理要探索发展模式。非艺术类高校要根据国情、市情、校情探索文化艺术社团发展模式,拓宽其发展途径,以此促进文化艺术社团的发展。如学校应该鼓励学生文化艺术社团与社会接轨,在于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吸纳社会赞助和提供的有偿服务等,多方式多渠道筹措活动资金。

3.2规范化的内部管理

规范化的内部管理要使文化艺术社团从财务制度、人员管理、奖惩机制等各方面努力,使得管理制度进一步明晰、规范化,以鼓励、引导、激励为立足点形成社团内部管理的长效机制。明确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是组织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关键性因素[11]。根据文化艺术学生社团的实践,财务管理必须要认真加以引导和监管。文化艺术社团的活动经费筹集通常是按照学校支持和自筹相结合、自筹为主的原则。学校支持主要是团委为社团提供部分经费支持。自筹主要是指文化艺术社团严格根据学生社团管理的要求,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收取一定的会费,收取标准应报校团委、社团联合会批准;同时可以积极寻求社会力量的支持,寻求赞助力量,但不得损害学校、其他社团的利益,不能在校内从事任何营利性活动。社团必须有专人对于会费和其他经费进行管理,并制定详尽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人员不能由社团负责人兼任,社团负责人不能干涉财务人员的工作;学生社团联合会负责不定期对社团会费使用和财务状况进行检查,一旦发生问题,按学校有关规定对当事人进行严肃处理,情况严重者可给予其处分。完善人员管理制度。人员管理是一个科学的系统的工作,需要制度来加以保障[12]。对于人员管理,从社团招新开始,到社团活动开展、演出制度、参赛机制、人员考核、评优,甚至优秀社团干部和社团成员的培训、培养制度等,都要进行科学的整理,加以明确,使得社团的发展有章可循,促进社团科学、有效、健康的发展。同时,针对文化艺术社团的特殊性质,制定专门的相关制度,以有力地推进和保障文化艺术社团的建设。

3.3多样化的活动管理

非艺术类高校对于文化艺术社团建设要实行任务活动多样化的管理。对于不同类型的文化艺术活动,实行各具特色的管理。在推动活动多样化的同时不忽视科学化的管理。活动品牌化。参照科学创新类项目(如挑战杯)等的品牌化操作,经过重点发展和培养,将成熟的活动进一步做大、做强,逐步建立具有文化艺术社团自身特点的系列品牌活动,如艺术节、大型文艺表演等。通过品牌活动的推广和影响力的扩大来增加文化艺术社团的影响力,从而带动校园文化艺术氛围的营造和素质的提高。活动定期化。文化艺术社团根据自身特点做活动计划,使得各类社团在固定的时间有固定的活动。定期化的活动对于社团建设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如合唱社团形成有影响力的合唱团,每年的某个时间形成常项演出任务,从而推动社团的日常训练,使社团活动更具计划性、目的性,也有助于社团整体素质和演出能力的训练和提高。活动主题化。追逐社会热点、把握时代脉搏,同时也结合并服务于学校中心工作,将文化艺术社团的活动主题化。同一主题下,社团根据自身特点开发、组织活动,对于社团活力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主题文化艺术活动的开展对于校园文化的丰富和良好文化艺术氛围的营造也有着良好的推动作用。活动开放化。鼓励文化艺术社团走出去、请进来,开展校际交流。通过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专业化水平、鼓励艺术实践活动主动与社会对接,从学校走向社会,在服务社会中了解社会、提高艺术水平。

3.4网络化的宣传沟通

在网络自媒体时代,文化艺术社团要充分利用网络进行自我宣传和交流沟通[13]。以网络为载体,搭建自我展示的宣传平台、互相沟通的交流平台,不断扩大文化艺术社团的影响力,与时俱进地推动文化艺术社团的科学化发展和建设。网络化的宣传机制。文化艺术社团活动一般都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听力震撼,而随着网络的普及和技术的提高,在网络的平台上通过视频、音频等方式宣传活动,效果将数倍于传统宣传模式[14]。因此,文化艺术社团要建立网络化的宣传机制,保证活动及时上传网络,同时,要成立专门的团队,对活动的影像进行制作,一方面,使活动的信息能够迅速、快捷地得到宣传,另一方面,活力而有特色的视频制作将吸引更多的人对社团活动加以关注,扩大活动的影响力和受众,对于社团活动本身而言也是很好的保存方式。高校作为文化传播中心,通过网络把其深厚文化艺术的底蕴,向地方辐射,产生深远影响,实现在文化的选择和传递过程中,不断推动和引领地方主流文化的形成并创造新的先进文化,体现了大学生的社会价值[15]。这也是文化艺术社团网络化宣传的有效成果之一。网络化的沟通机制。以文化艺术社团的不同内容为基础,建立同类大学生文化艺术社团网站体系,为同类社团构建一个交流的平台,学生通过网站向学校各个学生和向社会各个领域传播文化艺术。网络化的时代,有着众多的沟通方式[16],以学生为主的文化艺术社团,可以在传统网络论坛交流的基础上,通过博客、微博、聊天工具、人人网等方式增加互相之间、社团与其他团体、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在沟通交流中不断获得灵感、得到提高[17]。

上一篇:中美汇率矛盾的国际法及应对措施 下一篇:国际法规范的法律定义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