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状胬肉切除术结膜缝合与不缝合的疗效对比

时间:2022-02-06 08:15:14

[摘要]目的:观察翼状胬肉切除术加丝裂霉素术中缝合球结膜与不缝合球结膜的疗效对比。方法:将两组病人各50例,一组病人在手术中缝合球结膜,另一组术中不缝合球结膜,两组病人术中均使用丝裂霉素。结果:两组病人通过术后一年疗效观察均无一例复发,两组病人疗效无明显差异。结论:翼状胬肉切除术加丝裂霉素术中不缝合球结膜与缝合球结膜同样取得良好的疗效。

[关键词]翼状胬肉切除术;丝裂霉素;球结膜缝合与不缝合

1.资料:

第一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发病时间2-21年,发病年龄35-78岁;第二组50例男30例女20例,发病时间1-20年,发病年龄38-76岁。

2.手术适应症:

2.1进行性翼状胬肉,2、胬肉遮盖部分或全部瞳孔而影响视力者3、翼状胬肉影响眼球运动者,4、作为白内障或角膜移植术前的先行治疗,5、翼状胬肉有碍美观。

3.手术方法:

3.1麻醉:0.5%丁卡因滴眼2-3次、每次2滴,作表面麻醉。用2%利多卡因作球结膜下浸润麻醉,从胬肉颈部注入,并浸润至胬肉的头部及体部。2、手术步骤:用有齿镊夹住胬肉头部,用剃须刀小片沿胬肉头部前0.5mm处划开一浅沟,从此沟开始做一极薄的板层切开,连带胬肉部分离至角膜缘,对角膜上残留的胬肉组织须清除干净,在结膜和胬肉的结缔组织之间向后用剪刀分离,再提起胬肉的头部,在胬肉和巩膜之间向后分离,用有齿镊拉出整个胬肉,在直肌止端前方切除胬肉组织,注意切勿伤及直肌,用4%丝裂霉素棉片置于结膜下3-5分钟,然后用生理盐水50ml冲洗创面,切除结膜3-4mm。第一组病人用5-0丝线缝合结膜两针,要求距角膜缘4mm,巩膜创面暴露,第二组病人此时不缝合。

4.术后治疗:

第一组:术后结膜囊内涂红霉素眼膏,单眼包扎,术后口服阿莫西林胶囊0.75,一日三次,连服三天,术后第一天打开术眼,滴复方妥布霉素滴眼液每次2滴、每日6次。并与术后第六天拆除结膜缝线。第二组:术后结膜囊内涂红霉素眼膏,单眼包扎,术后口服阿莫西林胶囊0.75,一日三次,连服三天,术后第一天打开术眼,滴复方妥布霉素滴眼液每次2滴、每日6次,滴眼液连用7天。

5.讨论:

5.1丝裂霉素抑制DNA复制,亦能使部分DNA断裂,从而抑制组织再生,预防翼状胬肉复发。2、翼状胬肉术中不缝合结膜明显减轻了患者术后异物感等痛苦,术后不用拆线,此方法既减少操作,减轻患者病痛又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也给患者带来了较大方便,在基层值得推广。

上一篇:护理干预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疗效的影响 下一篇:急性白血病102例化疗期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