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犯与普通中学生攻击敌意归因偏向分析

时间:2022-02-05 10:27:29

少年犯与普通中学生攻击敌意归因偏向分析

【摘要】目的 了解重庆市普通中学生与少年犯攻击行为及敌意归因偏向的差异及其相互关系,为预防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发生提供

依据。方法方便选取重庆市某未教所少年犯198名和某中学学生170名,采用攻击行为问卷及敌意归因偏向问卷进行调查,分析各个变

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少年犯的攻击和敌意归因偏向得分显著高于普通中学生;采用回归分析,在控制了性别、年龄和生源地影响的基础

上,不同类型的被试对攻击行为具有独立预测作用;去除中学生样本,敌意归因偏向对攻击行为有显著影响。结论与普通中学生相比,少

年犯拥有较高的攻击性和敌意归因偏向。应更多地关注青少年攻击性的敌意归因偏向。

【关键词】攻击;敌意;精神卫生;青少年犯罪;学生

【中图分类号】R395.6 B8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7(2012)05-0550-03

青少年犯罪问题是最为迫切的社会问题之一。青少年

攻击行为和犯罪成因复杂,涉及个体、社会环境和遗传等多种

因素,不良的社会认知将会导致青少年暴力行为的增加和犯罪

率的升高。Dodge在攻击行为的研究过程中提出了社会信

息加工模型(soei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SIP),详细描述了认

知过程是如何导致攻击行为的,提出了对社会线索的编码、解

释、目标澄清、反映的评估、决策、行为实施等影响社会行为的

加工阶段。敌意归因偏向是指攻击者在模棱两可的情境中,

对环境中的线索做出敌意性的解释。

国外已有研究结果表明,高攻击性的儿童青少年会出现高

敌意归因偏向,并表现出较多的攻击行为。国外对特殊人

群的研究也验证了这一结论,即犯罪者具有敌意归因偏向。

有调查显示,工读生对意图不明的伤害倾向于敌意性归因和攻

击性反应,主动攻击的男童具有较多的敌意归因偏向。

本研究拟通过对比少年犯与普通中学生,进一步探讨攻击与敌

意归因偏向的关系,寻找可以降低个体攻击性的可控因素,以

利于有效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的攻击及违法犯罪行为,更好地辅

助犯罪者改造,也为青少年的人格和谐与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

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方便取样,选取重庆市某少管所198名少年

犯(男生173名,女生25名)和某中学170名学生(男生148

名,女生22名)。年龄范围在14~18岁,其中少年犯平均年龄

为16.39岁,中学生平均年龄为15.75岁。

1.2 方法 问卷主要由2个部分组成:(1)攻击行为问卷

(self-Rep0rt of Aggression&Social Behavior Measure)。问卷包

括56个题目,由于研究所需,选取其中的28道题目。其中

11道题目用来测量关系攻击,6道题目用来测量身体攻击,还

有11道亲社会行为的题目。采用7点评分法,从完全符合到

完全不符合。将得分进行相加,得分越高,越具有攻击性。国

外有研究显示,身体攻击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90,关系攻

击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82,重测信度分别为0.87和

0.86t。本研究问卷整体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分别为0.89,

0.80,0.86。(2)敌意归因偏向问卷(Assessment of Intent Attri-

butions-Revised)。采用修编的敌意归因偏向问卷,由10种

假想情境组成,8种假想的挑衅情境都是模棱两可的,其中有4

种情境是身体性的挑衅情境,4种情境是关系性的挑衅情境,还

有2种情景是亲社会性的场景。对每一种情境都要求儿童回

答2个问题,反映儿童的意图归因。研究表明,关系攻击的敌

意归因偏向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64,身体攻击的敌意归因偏向

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1。本研究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

0.76和0.76。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重庆市少年犯与中学生攻击行为与敌意归因现状 少年

犯在攻击的各个维度及敌意归因偏向各个维度中得分均显著

高于中学生,中学生亲社会性得分显著高于少年犯,差异均有

统计学意义(JP值均

2.2 各变量的相关及被试类型对攻击性的独立预测作用 对

各变量进行相关分析表明,攻击行为与敌意归因偏向存在显著

相关。采用回归分析,控制了性别(1=男,2=女)、年龄

(1=14岁,2=15岁,3=16岁,4=17岁,5=18岁)和生源地(1=

城市,2=农村)之后,被试类型仍然能够显著预测青少年的关

系攻击、身体攻击和攻击性总分。也就是说,即使控制了上述

因素的影响,少年犯的关系攻击、身体攻击和攻击性总分仍高

于普通中学生。

2.3 少年犯攻击行为的回归分析 以198名少年犯计算敌意

归因偏向各维度与攻击性各维度的相关,见表4。敌意归因偏

向总分和身体攻击敌意归因偏向与其攻击性呈现了较高的相

关,并达到了统计学水平。使用多元回归法考察敌意归因偏向

对攻击性的影响,对于攻击总分、身体攻击、关系攻击和亲社会

性均为身体攻击敌意归因偏向进入了回归方程,如表5所示。

即身体攻击敌意归因偏向可以较好的预测整体攻击性、身体攻

击、关系攻击和亲社会性。

3 讨论

研究结果显示,少年犯的攻击行为总分及攻击各维度的得

上一篇:大学生乙型肝炎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下一篇:停课措施对控制托幼机构手足口病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