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叶问2》对中国功夫电影的升华

时间:2022-02-05 10:05:21

浅析《叶问2》对中国功夫电影的升华

[摘要]中国功夫电影《叶问2》上映以来,取得了“票房口碑双丰收”。该影片将中国功夫由竞技层升华为中国文化精神,成功地实现了对中国功夫电影的二次定位,这是打动观众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叶问2》 中国功夫 二次定位 中国文化精神

[中图分类号]I20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5-0045-01

由著名导演叶伟信、著名武术指导洪金宝和著名功夫演员甄子丹携手打造的《叶问2》,自4月27日上映以来,“票房口碑双丰收”,成为了华语电影近年少见的佳作。作为一部功夫电影,《叶问2》之所以取得成功,除了本身恰当的商业营销策略、演员到位的表演技术等因素外,还有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它将中国功夫由竞技层升华为中国文化精神,成功地实现了对中国功夫电影的二次定位。

一、中国功夫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

中国传统文化包罗万象,而功夫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中国功夫与传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张岱年先生在《中国文化与文化论争中》指出:“中国文化以刚健有为为纲。”刚健有为的思想主要体现在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两方面。自强不息就是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松懈。这不仅是中国功夫在动作风格上刚健有力、积极向上的特点体现,也是习武者从个体的人格独立到爱国主义精神的揭示;而厚德载物更是对中国文化容纳吸收特点的总结。而另一方面,受哲学思想的影响,中国文化又具有整体和谐的特点,追求“合”,而缺乏斗。同西方竞技武术的的快、猛、狠重击打武术效果相比,中国功夫更讲求以柔克刚和“点到为止”,所谓“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这在太极拳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在儒家文化的主导下,中国武术也强调“礼”和“仁”的精神,以服人为上策,打人为下策,杀人为最下策。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国功夫是处处体现了中国文化精神的。

二、功夫电影的二次定位:由竞技层面升华为中国文化精神

功夫电影是中国电影文化的特有类型,它同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理念结合在一起,表现了中国人自己的审美情趣,同时也创造了中国电影人独特的电影表意方式。自从电影《卧虎藏龙》在2000年登上奥斯卡领奖台后,似乎雷同的影片被大量复制,《英雄》《十面埋伏》《无极》等影片相继上映,却没有实现期待中的成功,而《叶问2》却获得全面丰收,笔者以为《叶问2》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对功夫电影进行了深刻的二次定位。

二次定位是营销学中一种常见的市场定位方式,是对销路少、市场反应差的产品进行重新定位,旨在摆脱困境,重新获得增长与活力。不知从何时开始,中国的武术电影似乎形成一些共有的特质:巨额投资、巨星云集、制作精良、画面亮丽和造势宣传,而与此相对应的却是单一空洞的内容、雷同的表现手法、轮番上阵的几位大牌明星、高科技多于拳脚的技术手段等。正是因为这种情况的存在,造成了观众对中国功夫电影的审美疲劳。在电影表现手法中,中国功夫总是作为一种竞技技术而存在,没有升华为一种更高层次的精神动力。而《叶问2》正是打破了这一困顿的局面,把中国功夫由竞技层面升为了中国文化精神,从而实现了功夫电影的一次飞跃。

三、《叶问2》影片角色对中国文化精神的阐释

武术需要精神,而角色需要灵魂。武术精神需要一个特定的角色来阐释,这个重任便落到了主人公叶问身上。相对于《叶问1》,由于家境等外部条件的巨大变化,主人公的性格也有了层次,在《叶问2》中,甄子丹的文戏更趋于内敛,兼有为生活所迫的逆来顺受和宗师隐者的虚怀若谷。正是英雄人物的去英雄化,让观众更真实地了解和感受了英雄人物的平凡生活,更容易在心理上产生认同感和共鸣。

在《叶问2》中,主人公穷困潦倒,见了学生总是尴尬地笑着说“先交学费,先交学费”,而当弟子黄粱在外面招惹了不必要的麻烦时,他先礼后兵,既不暴躁也不纵容弟子,而是对其循循善诱;当他面对当地老大洪震南无理挑衅之时,仍敢于上门理论,不卑不亢;面对西方拳王与英国政府恶意挑衅时,他也会为捍卫中华民族尊严而战斗……他重视亲情。在与洪震南在书房打斗那场戏中,他用亲情感化了洪震南“是拼个胜负重要,还是和家人吃饭重要”;他竭尽全力在不公正的拳赛中打倒拳王龙卷风之时,他所想到的不是掌声与荣誉,而是回到家里去看望妻儿。他战斗的理由很简单,仅仅是为了帮中国能赢得世界的尊重出一份力,他战胜西洋拳王后的陈述“人地位有高下之别,而人的人格却无贵贱之分”, 赢得的不仅是华人的掌声,还有洋人的欢呼……功夫在这里已不是单纯的视觉冲击,它更像是中国文化中的一部分,适时而发,自然而不做作。

作为影片的主人公,叶问身上寄托了编剧与导演的中国文化理想,传统文化中的刚健自强、厚德载物,追求“礼”“仁”等精神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正如叶问一直所坚守的信念,中国武术不只为格斗而存在,它的更大意义是它体现了中国人传统文化的精神,刚健、包容而和谐。这也是《叶问2》的高明之处:成功地实现了功夫电影的二次定位,由竞技层面上升为中国文化精神。

【参考文献】

[1]秦子来,夏卫中.中华民族的武术传统内涵[J].湖北体育科技,2004.

[2]侯丽敏.营销学原理[M].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3]章柏青.中国当代电影发展史[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上一篇:我国管理咨询业现状分析 下一篇:论文学作品中的社交焦虑障碍典型对现实社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