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甘草汤治验举例

时间:2022-02-04 03:29:17

关键词 炙甘草汤 盗汗 低血压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医案

炙甘草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方由炙甘草、桂枝、人参、生地、阿胶、麦冬、火麻仁、生姜、大枣组成,有滋阴养血、益气温阳、复脉止悸之功。笔者在临床上以此方加减治疗多种疾病,每获良效。现介绍如下。

1 盗汗

杨某,女,45岁。2007年10月27日初诊。患者1个月前因工作繁忙,过度劳累,而出现睡觉时汗出,醒后渐止,近来症状加重,一觉醒来汗出如洗,而来求治。诊见面色萎黄,睡眠欠佳,体倦乏力,口干健忘,大便偏干。舌质淡、边有齿印,脉沉细。诊为盗汗。证属气血亏虚,阴阳失和,治拟滋阴补血、温阳益气,炙甘草汤加味:炙甘草18g,党参、酸枣仁、山萸肉、煅牡蛎各30g,麦冬、生地各15g,火麻仁12g,桂枝10g,五味子、阿胶各9g,生姜5片,大枣12枚。每日1剂,水煎服。服5剂后,盗汗明显好转,睡眠亦佳,大便正常。上方去煅牡蛎,续服15剂,盗汗已止,余症悉除。

按:患者平素思虑过度,加之近来工作劳累,使气血耗损,日久致气血阴阳俱虚,阴不敛阳,致阴液外泄而见盗汗。炙甘草汤滋阴养血以固其本,益气温阳而实其表,加五味子、山萸肉、酸枣仁、煅牡蛎以助炙甘草汤滋阴补虚、安神敛汗,标本兼治。二诊盗汗基本已止,故去收涩之煅牡蛎,药症相符,故收桴鼓之效。

2 低血压

张某,女,40岁。2006年3月15日初诊。患者头晕、乏力、食欲不振4年余,2个月前测血压低于正常,曾服西药疗效欠佳。诊见头晕目眩,失眠多梦,健忘,食欲不振,时尔心悸,不耐劳作,面色白光

白,神疲乏力,平素营养较差,测血压82/50mmHg。舌淡质嫩、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低血压。诊为体质性低血压。证属气血亏虚,鼓动无力,治拟益气补血,炙甘草汤加减:炙甘草24g,别直参(另炖)、麦冬、阿胶各9g,熟地、桂枝各15g,黄芪、山药、酸枣仁各30g,炒白术12g,生姜5片,大枣12枚。每日1剂,水煎服。先后服药30余剂,血压至100/75 mmHg,睡眠可,饮食佳,余症消失,体质较前明显改善,嘱以归脾丸善其后,并注意饮食调理。

按:本例患者久病体虚,后天乏源,致气血亏弱,气虚则血脉鼓动乏力,血虚则脉管不充。故以熟地易生地合麦冬、阿胶、酸枣仁滋阴补血,炙甘草、人参、桂枝益气通阳而行血脉,黄芪、山药、炒白术、大枣、生姜以资后天,使生化有源,诸药合用,使气血充盛,阴阳平衡,而获佳效。

3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柴某,女,65岁。2006年11月7日初诊。患者3年前不明原因出现心悸、气短、胸闷等症,到某医院诊治,服西药(具体药名不详)治疗后症状有所好转,但停药后症状如前。近来感胸闷较前加重,并因突发晕厥而住院治疗。动态心电图示:心率最快时56次/分,最慢时32次/分。诊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经常规治疗后不见好转,嘱安装起搏器,患者惧怕手术,而来我处诊治。诊见胸闷气短,语音低微,步履徐缓,面色白光白,形寒肢冷,倦怠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迟而无力。心率38次/分。证属气血不足,胸阳不振,治拟补气血、振心阳,炙甘草汤加减:炙甘草、制附子(先煎)各18g,党参、生地、阿胶、麦冬、五味子各9g,桂枝、当归各20g,细辛8g,生姜5片,大枣12枚。每日1剂,水煎服。服7剂后,感胸闷气短稍有好转,制附子加至25g,续服15剂后,胸闷气短乏力渐消,畏寒肢冷也有明显好转,面色略转红润,脉搏较前有力,心率52次/分。方中制附子用量渐增至40g,先后调治60余剂,诸症悉除,心率78次/分。随访1年未复发。

按:本例患者乃为气血阴阳俱虚之证,然从畏寒肢冷、语音低微、步履徐缓、脉沉迟而无力等症可知,阳气虚衰、胸阳不振乃是病之根本。《景岳全书》曰:“善补阳者,必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故治当以生地、麦冬、阿胶、五味子滋其阴液,炙甘草、党参、桂枝、生姜、大枣益气助阳,制附子、细辛、当归扶阳温经复脉,诸药同用,共奏益心气、养心血、振心阳、复血脉之功,故获满意疗效。

收稿日期 2008-07-01

上一篇:柴胡疏肝散临床应用举隅 下一篇:木防己汤加减临床应用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