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中土地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时间:2022-02-04 01:55:38

城市建设中土地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摘要:由于土地规划存在实用性不强、与其他规划衔接不够完善且缺乏预见性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五点建议,一是加强研究,为规划的开展作好科学准备;二是做好组织准备,加强协调性;三是重视规划内容的导向性;四是动员公众参与规划过程;五是加强实施措施的针对性和关联性。

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建设用地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 A

一、富裕县土地利用现状及特点

1、土地利用现状

富裕县土地总面积40.2万公顷,占齐齐哈尔市土地面积的9.6%,其中农用地27.7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8.9%;建设用地1.8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6%。[1]

2、土地利用特点

(1)耕地比重大,人均占有耕地数量多

富裕县人均耕地0.74公顷,是全省人均耕地0.31公顷的2倍多。

(2)城乡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低,城镇人均用地标准偏高

富裕县城乡建设用地利用粗放,人均城乡建设用地面积502.3平方米,存在乱占滥用、浪费土地等现象,城镇内部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农村居民点用地数量大且布局分散,村庄周围空地较多,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不够充分。

(3)农村居民点占地面积多,城乡建设用地置换潜力较大

全县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1.2万公顷,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674平方米,远远高于国家标准。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农村人口呈下降趋势,通过拆迁合并农村居民点,减少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可用于弥补新增城镇用地指标不足。

二、土地规划存在的问题

1、土地利用规划的实用性不强

(1)随意调整规划的内容

现行规划在如何用地方面的制度显得有些欠缺,往往规划修改跟着用地走,调整比较频繁,走不出“纸上挂挂,不如领导一句话”的怪圈,富裕县也不例外,因此导致土地利用规划的实用性不强。具体表现为:一是到期就可以修改;二是依据经济增长的需要,可以临时报批修改;三是新一届政府经常随意更改上届政府制定的土地规划;四是规划指标存在市场化交易。

(2)公众参与度不高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通常是直接由国土部门组织自身力量或委托大专院校、规划设计院等单位进行编制,然后组织政府相关部门参加会审,很少征求当地居民的意见,因而缺乏公众的广泛参与。

2、土地规划与城市规划衔接不够紧密

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富裕县的建设预留地指标是220公顷,截止到2010年,富裕县的各类建设征用土地面积为116.6公顷,占建设预留地指标的比例为53%,还有大约103公顷的建设预留地没有得到有效利用,但是由于富裕县经济发展战略的多次调整,使建设预留地的落位难以达到科学准确,形成了有指标但征地难的不利局面[2]。

3、规划缺乏预见性

(1)不能充分估计经济发展速度

上轮规划是在宏观经济形势紧缩的背景下制定的,没有充分预见此后出现的城乡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使得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规划建设占用耕地指标出现不足的现象,城乡建设发展空间受到约束,导致矛盾突出。

(2)规划与需求不能完全吻合

由于建设项目的动态性以及不确定因素较多,同时分析和预测用地的方法存在缺陷,使得规划预留用地与实际的建设项目选址存在一定程度的定位、定量偏差[3]。

三、解决土地规划问题的几点建议

1、加强规划工作的研究

从总体上看,我国还没有形成国土规划体系,更没有形成制度。在以后编制国土规划时,建议从开始就考虑调整规划内容,明确国土规划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建立国土规划的体系,使上位规划可以指导和约束下层次规划,使下层次规划能落实上位规划的目标,形成了规划体系就可以更好地实现全国和地方的国土开发整治目标[4]。

2、做好组织准备,加强协调性

省级以下国土规划由各级政府牵头,国土局承担,规划局、水利局、农业局、环保局等相应的部门组成领导小组,根据具体情况抽调相应系统内部的人员或聘请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老师一起负责规划的具体编制工作,由全国国土规划专家小组负责指导和监督,各部门应加强协调,通力合作。

3、重视规划内容的导向性

在目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宏观背景下,我国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时期,地区差异较大,当前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是如何协调好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以此为背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国土规划的宗旨,为全面开展规划提供重要指导。

4、动员公众参与规划

以往在一定的范围内,在编制国土规划的过程中也曾做到征求有关方面和专家的意见,但未向公众公开,规划被批准后也未向社会公布,没有动员公众监督规划的执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市场的主体是经营者和企业,规划向社会公开以后就能更广泛地收集到各种所有制经营者和企业的意见和看法,完善规划体系,引导他们按规划的要求进行布局和建设,增强公众的国土规划意识,以便更好地实施国土规划。

5、加强实施措施的针对性和关联性

首先增加规划实施措施的针对性。政府作为规划的主体,其权力不一样,所以在规划实施的措施和途径上有差别。一般说来,国家为了促进国土资源的开发整治,其在宏观调控方面比较主动,可以通过立法,调整价格、金融等方面的措施来实施;而地方政府由于受到上级政府部门的制约,其主动性会受到影响。因而,全国性国土规划的政策性比较强,而区域性国土规划的针对性较强。不同地区的规划所采用的实施措施也有所不同。

其次,注意规划实施措施的关联性。一方面,土地规划具有综合性,与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城市规划等密切相关,其实施措施也应考虑到与相关规划的协调;另一方面,制定的行政、技术和法律等方面的措施应相互关联;此外,不同的规划实施措施由于涉及不同的行政管理部门,措施的制定也应与部门的管理职能相关联。

参考文献:

[1] 富裕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2

[2] 白云天.吉林省土地利用现状及研究对策[J].城市规划会刊,2010,4:287~288

[3] 王玉平,齐亚彬.我国国土资源规划体系研究[J].中国地质矿产经济,1999:(10):21~25

[4] 侯东民.土地管理改革现存问题及政策建议[J].改革与理论,2003(2)

上一篇:浅谈混凝土重力坝施工中的“镶坝”技术 下一篇:无功补偿技术在煤矿照明用电系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