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高中体育教学现状及解决路径

时间:2022-02-03 05:05:37

新课标下的高中体育教学现状及解决路径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10-000-02

摘 要 随着我国新课程日新月异的实施与发展及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育理念为高中体育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对高中体育教学产生了重要而积极的影响。为有效适应新课程的要求,高中体育教学就必须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质量,促进教学的有效性。但纵观新课标下的高中体育教学,现状并不完全乐观。本文主要就当前高中体育教学现状,探讨改变这一现状的解决路径。

关键词 新课标 高中体育 教学现状 解决路径

一个国家“国富民强”中的民强除指精神和物质方面的强壮外,还指人民都具有健康的体魄。我国一直以来都比较重视体育教育,对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新课标指出,高中体育教学要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运动兴趣高度关注。因此,在新课标改革大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师必须响应新课改的号召,在新的教学理念引导下对教学内容和方法不断创新和完善。目前高中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的体育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体育教学改革中重点关注的问题,但从当前情况看高中体育教学还存在一定问题。在探讨高中体育教学现状及解决路径前,我们首先应对高中体育教学新课程改革目标有所了解。

一、新课标下高中体育教学目标

新课标下的高中体育教学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合格的高中生,对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提高重视,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在能力方面,新课标下的高中体育教学和改革主要培养学生的抗挫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随着教育的普及,目前几乎所有的高中生都需要面对十分严峻的升学压力,为了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有利于其形成良好的心理机制,高中体育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抗挫能力。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每一个动作的完成,除了要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外,还必须锻炼学生经受挫折的心理素质。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循序渐进地在对一些比较困难的动作进行设置以考验学生,使学生自己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对自身信息和承受力逐渐提高。对于受挫的学生,教师应引导其明白困难即使锻炼的道理,指导其平常心对待,帮助学生树立百折不挠的意志,不断地向目标冲刺努力直到实现目标。

在社会中生存,人际交往是每个人都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人际关系的良好与否,对学生学业和事业的成功都有很大影响。高中阶段的学生,应在互相支持和帮助中,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稳定的交际圈。高中体育教学作为唯一一门户外活动,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面对高中生还未成熟的心理以及异常鲜明的个性,高中体育教师应在教学中通过体育项目中的一些团结、互动需要引导学生处理好教与学、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心,使学生在正确认识自身的基础上学会与他人友好交往。

二、新课标下高中体育教学现状

(一)体育观滞后,对高中体育教学重视度不够

很多学校体育观仍然比较滞后,认为体育教学是没有太大用处,受学校、家庭及应试教育的影响为追求升学率对高中学生的文化理论知识盲目重视,而对高中体育教学则明显比较忽视。在他们的观念中,学生的理论知识成绩才是最重要的,只有具备了较好的文化理论素养才能成功通过高考之路。比如,一些高中学校对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往往严格控制,课外体育活动如打篮球、身体锻炼等都在浪费时间等,这种想法完全没有顾忌学生的身体素质健康和心理素质健康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十分不利,同时阻碍了高中体育教学在新课改要求下的正常进行。

(二)教学场地和设备等普遍不足

在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广和深化下,国家在我国学生体育教育教学中的资金投入不断增长。但一些高中学校由于盲目扩招导致学生人数出现爆发式增长,学校的体育场地投入完全赶不上学生增长速度,体育场地和设备等普遍不足,远远不能满足高中学生的需求,无法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有效利用体育场地和设施。很多县级高中为节省学校资金开支,追求文化课成绩,甚至不设置专门的体育教学场地。还有一些高中,体育课堂上课场地根据学生情况分班来上,前半节课属于这一班,后半节课属于另一班,如此调换上课。在体育器材方面,更是如此很多学生都需要轮流使用才能与教师教学配合起来完成教学任务。此外,很多高中学校对体育器材的管理比较疏忽,器材使用和归还没有明确的登记制度,经常丢失体育器材。缺乏体育器材辅助的高中体育教学,往往缺少很多乐趣,影响体育课堂氛围的同时对体育教学的效果很不利。

(三)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评价方式机械死板

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一直占据极为重要的位置,学生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仅属于客体的位置,需要绝对服从教师这一主体,即教师怎么教,学生就必须怎么学。虽然素质教育推行后这种教学方式得到较大改观,但必须承认的是当前高中体育教学中仍然存在不少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现象。高中体育教学主要目的是发展和培养学生,但在实际教学中无论课程设置还是组织形式亦或教学手段都仍然以教师为中心,从中被训练更多的反而是教师本身。其次,高中体育教学当前的教学评价方式仍然以运动成绩评价为主,忽视了对体能的评价。教学大纲过于机械导致高中体育教学在统一的标准和要求下内容过于空泛,没有注意对学生技术和战术运用能力的培养,难以达到高中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

三、新课标下高中体育教学的建议

(一)加强对高中体育教学的重视和投入程度

对高中学生全面发展来说,高中体育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加强高中体育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为学生提高学习科学文化素质打下身体基础,同时饱满的身体和精神状态有利于高中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在21世纪的当前,尤其重视人才的综合素质,高中学校的领导必须转变旧有的体育观念,提高对高中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还应增加对高中体育经费的投入,根据学生的比例和高中体育器材配备标准购置相应的体育教学器材,保证学生体育学习能够有器材和工具可用。另外,对体育教学来说,场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进行体育教学,首先必须有一定的场地。高中学校应对体育场地有计划、有重点地维修,扩大高中体育教学和学生活动空间。教育部门还应一视同仁对待高中体育教师的职称、荣誉等的评定,对体育教师的待遇加以改善。学校领导除口头上提高对高中体育教学的重视外,还应在实践上提高重视,不能挤掉高三毕业班的体育课。对高三学生来说,学校更应该重视学生体育意识的提高,通过体育教学放松他们的心情,锻炼他们的身体和心理素质,使学生明白体育锻炼的重要性,端正学习与学习之外的活动之间的关系。

(二)对新课标精神进行准确把握,同时对合理的体育教学目标加以制定

对高中体育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中虽然有明确的规定,但却并没有对如何实现这些目标进行详细的分解,即对教师的具体教学内容没有做出规定,给教师教学留下了很大空间。所以,高中体育教师应立足自己平常的教学实际,准确地对课程目标精神进行把握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更加合理的教学目标。与此同时,高中体育教师还应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根据编者的思路和意图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在教学的实际情况中对教学目标的侧重点进行考虑。在学生积极性的调动方面,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主要的催化剂之一,高中体育教师在安排课程的过程中,应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的兴趣加以考虑,在了解学生需求的基础上对课程进行有效设置。在教授学生课本知识的同时,侧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和经验。即除课本知识外,高中体育教师还应让学生学习到书本以外的知识。高中体育教师应对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改进,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更多的体现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满足大多数学生的兴趣及爱好,投入更多的趣味教学模式,让学生以快乐和积极的心情投入体育学习中。此外,高中体育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对练习器材和体育锻炼项目自行选择,以使学生身心更放松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对学生潜能充分发挥,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培养

每个学生都具有个人的特性,学生在体育素质方面也有着各种差别。学校里面所谓的优等生与差生仅仅是差别中的一小部分,并非学生全部,对学生来说每个人身上都有与他人不同的闪光点,能力也不尽相同,一旦找准点有效调动起来,将会使学生的能力得到超长发挥。所以,高中体育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通过各类体育活动的开展,对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尽可能地发掘,对学生的个性差异给予尊重,从而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发展特征。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对消极思想加以克服,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潜能的充分发挥。当发现学生的弱势所在时,应积极引导他们扬长补短,帮助他们学会积极应用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在注重培养学生个性的同时,高中体育教师还应对学生自我约束力及自我管理能力加强培养,立足教学实际,引导学生对体育学习和生活问题进行分析思考,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高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四)对评价方式加以改进,促进评价激励作用的发挥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放置于主体地位,对学生的一言一行要多观察,改进评价方式,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教师应该把目光放在每一个学生的身上,无论表现的好坏与否教师都应给予一定的表扬、鼓励或引导,使学生在评价的激励作用下提起对学习的士气和兴趣。高中体育教师应摒弃传统评价中单纯的成绩评价方式,注意引导平时也很努力但成绩却提不上去的学生,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促进其抗打击能力的提高,使他们学会平常心对待生活和学习中的挫折。高中体育教师在对学生评价时应从多个角度出发,评价内容应尽量向好的方向发展,学生只有处在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中才能调动其运用热情,并促使学生心理状态保持更加良好。这么一来,高中体育教学就能更快地实现教学目标,在增长学生体育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对学生的体魄进行锻炼,并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

总之,作为高中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对学生一技之长进行培养外,同时还需要对学生在体育项目方面的活动能力进行培养。帮助学生在踏进社会前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用有限的时间对学生终身体育运动的良好习惯加以培养,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之情,以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用不仅拥有健康的体魄,还拥有旺盛的精力,真正享受到体育带给他们的有利之处。

参考文献:

[1] 杨芳.论新课标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学的改革[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1.1(02):55-56.

[2] 闫晓玮.高中体育教育细节浅谈[J].大众文艺(理论).2009.6(12) :30-31.

[3] 曲宗湖.对新体育课标实验以来喜和忧的思考[J].体育教学.2014.1(01):105-107.

[4] 陈辉.当前我国普通高中体育教学环境失衡的原因探究[J].中国证券期货.2011.10(10):73-75.

[5] 陈城.论新课标之下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体育老师[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12(23):66-68.

[6] 钟宏新.高中体育教学实践对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J].成才之路.2010.11(11):122-123.

[7] 邓征军.新课改视角下高中体育教学创新思维初探[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3(03):44-46.

[8] 李文莉.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0.9(09):99-101.

[9] 高国勋.试论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对策[J].成功(教育).2011.1(01):18-19.

上一篇:万科转型,祛魅时代的地产变局 下一篇:在市场经济框架下实现减排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