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千户苗寨旅游发展SWOT分析

时间:2022-02-03 03:59:21

西江千户苗寨旅游发展SWOT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SWOT分析方法,对西江千户苗寨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期对其旅游发展现状进行深刻探索,从而提供相应建议。

【关键词】SWOT 西江 旅游

本文借助SWOT分析法,以贵州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为例,分析该地区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发展的态势,以期为制定适合现阶段该地旅游业发展对策提供依据。

一、旅游发展的优势

(一)自然资源禀赋优势

贵州省山多路陡,层峦叠嶂,自然景色钟灵秀丽,但其特殊的地理条件并适宜农耕,然而在西江苗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梯田适宜开发,有利于庄稼生长,并拥有各种质量上乘的野生菌类、珍贵的药材。

(二)民族文化底蕴深厚

西江苗寨是苗族的聚集地,苗族祖先与中国历史传说中的蚩尤有着密切的联系,可见其存在历史之长,几千年的沉淀与后代的继承发扬,让其形成了独具一格、生命力十分强大的民族文化,而深厚的文化才能带给游客独特的消费体验。

(三)区域旅游发展潜在优势

作为西南片区苗族的聚集地之一,贵州省在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大力开发旅游事业,不仅有政策扶持,还有云南、广西、贵州形成的民族文化旅游群,形成旅游文化产业,将充分展现浓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形成资源共享、联动发展的格局,具有比较优越的区位条件和发展优势。

二、旅游发展的劣势

(一)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贵州省地处中国西南,四面环山,既无港口,也无平坦腹地,交通条件不便利,因此直到今天贵州省仍然都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但也正是由于恶劣的自然环境不能发展农业与工业,才让贵州必须也只能走上以发展旅游来拉动经济增长的道路。

(二)商业化程度加重

湖南凤凰、云南大理其商业化开发已属于成熟阶段,许多原生态的文化符号正在消失,相对于开发较晚的西江苗寨来说,商业化开发虽然不可避免,但若能较为完整地保留地理文化原貌,不去破坏而建设,而因改变而发展,将会加强对西江苗寨的独特性与原生态保护。

(三)旅游产品形式单一

虽经多年开发,西江苗寨已形成一定的旅游风格,但是这种风格流于形式,光靠几首拦寨歌、几首祝酒歌甚至一些花色普通设计粗糙的手工艺品是不能让游客们觉得不虚此行的,一个旅游景区开发经营得成功与否,不仅要看它能不能吸引广大游客前来旅游,更要看它能不能让旅客流连忘返、满意而归,从而形成正面口碑、良性循环。

(四)利益分配不均隐患

西江苗寨景区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后隐藏的是当地管理方和当地居民利益分配不均的隐患。原住居民是一个地区的魂,对于少数民族村寨而言更是如此,他们不仅是民族文化的传播者,更是民族文化的一份子,还好现在西江苗寨内的居民几乎都是原来的居民。

三、旅游发展的机遇

(一)政策扶持

1982年,西江被省人民政府列为贵州东线民族风情旅游景点,2005年11月“中国民族博物馆西江千户苗寨馆”在此正式挂牌等等,这些举动都表明了政府对发展西江特色民族旅游的决心以及巨大的支持,为西江苗寨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

(二)行业机遇

旅游业是除运输业外,占中国服务贸易总额的第二大服务贸易。虽然近年来由于金融危机等多方面的原因,国内旅游业发展遭遇了很多意想不到的艰难险阻,但是旅游业仍然是朝阳产业,尤其是像少数民族村寨旅游这样极具特色和开发潜力的旅游项目更是如此。

(三)品牌机遇

“多彩贵州”这一品牌是贵州省近年来极力打造与推广的文化品牌,2011 年的贵州形象标识更以“走遍大地神舟,醉美多彩贵州”为核心广告语,使贵州旅游作为一个品牌旅游而深入民心。

四、旅游发展的挑战

(一)资源挑战

虽然政府十分注重对于少数民族资源的保护工作,但是旅游开发是一把双刃剑,在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财富的同时,也在破环当地的生态环境、人文环境。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道路开发、房屋休憩,势必会改变原始村落的地貌、当地的生态环境。同时,商业化程度的加深也会给予当地民族文化一些冲击。

(二)外部挑战

贵州省旅游事业开展得相对于广西、云南来说较晚,并且一直没有形成自己鲜明的特点,所以游客们的印象不深,中国的西南地区本身就是广大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少数民族种类众多,支系交错复杂,所以西江苗寨的模式不见得就是一枝独秀,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来自竞争者的巨大压力。

参考文献:

[1]陈志永,杨桂华,陈继军,李乐京.少数民族村寨社区居民对旅游增权感知的空间分异研究――以贵州西江千户苗寨为例[J].热带地理,2011,02.

[2]陈志永,吴亚平,费广玉. 基于核心力量导向差异的贵州乡村旅游开发模式比较与剖析――以贵州天龙屯堡、郎德苗寨和西江苗寨为例[J]. 中国农学通报,2011,23.

[3]陈莉莉,邓婕,曾相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开发村民受益机制研究――以西江千户苗寨为例[J]. 民族论坛,2011,20.

[4]胡小东.发展的有意识,保护的“无意识”――西江苗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现状调查[J].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2.

[5]孙美G,李天翼. 西江千户苗寨“政府主导型”民族村寨旅游开发模式及其成因分析[J].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4.

[6]陈志永,王化伟,毛进.社区主导转向政府主导――西江苗寨旅游发展模式演变的调查分析与评价[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0,05.

上一篇:产业转型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结构研究元分析 下一篇: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经验与问题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