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语言中俚语大众化趋势增强现象刍议

时间:2022-02-03 02:11:37

俄罗斯语言中俚语大众化趋势增强现象刍议

摘要:现代俄语发展的一个趋势是非标准语积极向标准语渗透,“规范”之界限日趋模糊。俚语在大众范围内的广泛传播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分析俚语的特点、出现大众化的原因及其传播途径对现代俄语发展研究和了解当代俄罗斯人的交际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俄罗斯语言;中俚语;大众化

一、俚语的概念

明确俚语的概念,首先要了解жаргон、арго、сленг三个术语的涵义。试比较大百科词典(1991年版)和奥日科夫词典中对这几个词的定义。

大百科词典:Жаргон(源于法语jargon)――是一种社会言语,由不同于通用语言的特殊词汇和表述构成。Жаргон一词也可以用来表示歪曲的、不正确的言语。

Арго(源于法语argot)――是专属某一社会团体的言语(最初是匪语)为实现语言独立而创造。其特点是使用特殊(仅限于某些职业)而具有独创性的词汇。

Сленг(源于英语slang)――1)同жаргон,主要用于英语国家。2)是一种口语说法(含有口语表彩),不符合标准语规范。

奥日科夫词典:Жаргон――是某个社会或其他拥有共同利益的团体所使用的言语,这种言语包含的话语和表述不同于通用语,是人为的或特殊约定的。如匪语,商人行话。

Арго――是某个独立社会或职业团体使用的约定性表述和话语,是该团体的约定语言。如,匪语。

Сленг未收录。

语言学大百科词典(莫斯科,1990)也尽可能地区分了这几个词的意义。三个词都表示某个特定职业或社会团体所使用的特殊语言。“арго”使用范围较窄,不体现阶层,常用于犯罪领域。“жаргон”的使用对象是某一独立社会团体,该团体的维系方式可以是职业特征(如:程序员行话)、社会地位(如:19世纪俄国贵族惯用语)、兴趣爱好(如:集邮者惯用语)或者是年龄(如:青年俚语)。并且,一个词从某一范围转向另一范围使用时,意义会发生改变。例如,“темнить”一词在黑话中表示“窝藏赃物”或“(在审讯中)耍花招”,而在现代青年俚语中则表示“说话躲躲闪闪,不正面回答”。“сленг”这个词的意义解释为同жаргон。

由此可见,这几个词的含义存在交叉现象,要严格界定是有一定困难。因此,本文将这三个词统一视为俚语来分析。

根据使用的人群和范围不同,俚语可以分为青年俚语(круто太酷了,бабки钞票)、行业俚语(глаз显示器,усер用户;дед老兵,стипа奖学金,жува口香糖)、犯罪俚语(трава、травка,гонец毒贩子,оторвать殴打)等。

二、俚语的特点

俚语能在标准语之外发展壮大在于其强大生命力和现实实用性。俚语的出现、发展和消亡取决于它能否满足某些社会群体成员的口头交际需求并不断“进化”。只有那些借用得当、表述生动、修辞色彩鲜明的词汇能在得到这些社会群体认可并传承。总体来说,俚语具有以下特点:

1.约定性

俚语是某个社会团体或阶层人群特殊约定使用的语言,非通用语。

2.交际性

俚语词形通常较短,便于记忆和使用,对使用者的文化程度要求较低。

3.隐秘性

俚语不属于标准语,不同类型的俚语仅限于其特定人群使用,圈外人无法了解其含义。

4.表彩

俚语的修辞色彩强烈且独特,便于塑造人物形象和进行创作,是作家们惯用的语言材料。

5.指向性

通过说话人使用的俚语可以判断说话人是否属于圈内人。

三、俚语大众化的原因及传播方式

现代俄罗斯标准语通过与俗语和俚语相互影响发挥自身功能。由于众多新语言文化群体不断扩张,标准语和非标准语之间的相互影响表现得颇为强烈。很多俗语词演变成了标准语,为大众所广泛使用。例如,учёба,неполадки,вроде等这些通用词过去都是俗语词汇。在19世纪和20世纪20-30年代在俄罗斯标准语中一直用учение表示“学习”,例如:1.Зинаида Николаевна кончила учение,выходила,так сказать,уже на дорогу жизни.(Гарин Михайловский)2.В классе он всегда стоял по учению из лучших,но никогда не был отмечен первым.(Достоевский)现在учение当“学习”讲几乎不用了,而用учёба。一个词在主流生活中的使用和传播对该词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俚语词汇向通用语词汇转变除了受语言本身因素影响,也有其外部(即语言外)原因。

心理暗示因素。这同年轻人对黑话词汇的认知有关:他们认为使用黑话词汇本身是一种时尚;他们希望脱离成年人的世界(语言方面)。另外,学校对语言的美学意义没有足够重视,没有及时地制止俚语使用和传播。

社会政治因素。这一因素主要体现在战争、动乱、革命时期。在历史大变革时期,孕育犯罪的土壤通常是肥沃的。20世纪,俄罗斯标准语经历了三次俚语侵袭――20世纪前10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国内战争、两次革命,结果是一片混乱);40-50年代(卫国战争,然后大解放);80年代末到90年代(变革、苏联解体,又一次大解放)。

犯罪及法律因素。城市化增加了流浪和犯罪现象。火车站、市场、酒吧――都是城市的犯罪高发区,俚语从这些地方扩散到守法公民当中。大城市里职业犯罪随处可见,劳教机构里聚集了各种职业罪犯,他们用各自的行话交流。俄罗斯历史上有相当一段时间盛行监狱和集中营,在那里服役的人除了破坏法律的犯人之外,也有无辜群众(20-50年代,古拉格)。在那里他们也学会了这些行话,这些人都是知识分子――工程师、党务工作者、军人、演员、作家、医生、诗人等等。服役期间,这些作家、记者们积累了很多俚语词汇材料,在他们日后的作品中都可以读到。如,“беспредел”一词演变成日常通用语就与索尔仁尼琴的名字有关。因此,镇压、迫害的法律手段也推动了俚语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

文化教育因素。近些年文化教育因素也在这种演变中发挥了作用。新闻记者、电视广播评论员、演员、政客大量使用使非标准语流行起来。于是,俚语自上而下地传播开,并在人民群众当中得到了积极响应。

俚语本身具有表现力。俚语词汇的形象性、隐晦巧妙的表述方式使人们大量使用这种“富有意境”的表达手段。于是,俚语的隐秘和约定变得通俗和鲜明。例如,苏联时期犯罪黑话词典的出版当时只是针对警局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而现在类似的词典成了大众出版物。很多犯罪词汇也无需再转化成通俗语言便可以理解。例如:трава,травка指;гонец指毒贩子;быть в откате指烂醉如泥;залететь指感染性病;академия,дача,курорт指监狱、集中营;жмурик指死人;тундра,тайга指愚蠢的人,等等。所有这些表述都是为了将某种概念和现象的本质意义模糊化,有时还借用文字游戏,使俚语表述更委婉、更具表现力。

四、结论

俚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是现代俄罗斯非标准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政治、历史、语言内部因素等多种原因,俚语在俄罗斯的流行程度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长期以来,俚语在现代刊物上的频繁使用和广泛传播对标准语和非标准语的发展和演变以及对人们的思维方式、社会生活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并且,形成了独特的社会文化。掌握俚语的大众化的原因和传播途径势必对研究现代俄语的变化和发展、了解俄罗斯人的性格及其交际特点大有裨益。(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上一篇:浅析“”在圆的相关问题中的应用 下一篇:夏加尔油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