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类专业生产实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07-15 08:52:20

电子信息类专业生产实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生产实习是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本文在对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电子信息类专业生产实习情况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出生产实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教师缺乏工程经验,实习基地、经费不足,学生积极性不高,等等,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提高生产实习教学质量的一系列对策。

关键词:电子信息类;生产实习;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1-0225-02

生产实习是高等学校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尤其是电子信息类专业本科生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的重要过程。通过生产实习,学生能系统地了解电子信息系统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并初步掌握电子产品的设计、生产、调试和装配的流程,进一步培养学生专业实践知识和技能,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学生亲身经历企业的管理与销售等各个环节,可以在参与企业的生产组织与管理中了解社会,了解生产实际,锻炼和提高自我参与生产的独立工作能力,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融入社会,为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联系实际工作的综合能力,从事相关领域的生产、科研工作打下基础。

一、我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生产实习现状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电子信息类专业包括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信息工程专业四个专业。根据专业培养计划,该类学生的生产实习安排在第八学期初,时间4周。学校现采取校外实习基地实习、校内集中实习、校外分散实习三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生产实习教学活动。我校电子信息类专业2005~2007级学生共有1132人参加生产实习,其中校内集中实习461人,校外分散实习529人,校外实习基地实习142人。其中校外实习基地实习4周的费用约700元/人,包括指导教师指导费,实习基地场地费、材料费、学生交通伙食住宿补贴。

二、生产实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指导教师缺乏工程经验。生产实习的指导教师首先应很好地了解实习企业的基本生产流程和生产工艺,但目前承担实习任务的教师有相当一部分刚刚走出校门,虽然有较高的学历,但是缺乏实践教学经验。加之学校未能科学合理地计算生产实习工作量,造成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高,从而导致学生在实习期间缺乏有效指导,实习效果不佳。

2.实习基地不足。生产实习要求学生进入生产企业参与到实际生产过程中,因而实习企业选择的好坏决定着生产实习的质量。我院之前签订的一批实习企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实习基地已名存实亡。现存的一些实习基地也面临着各种问题和困难。企业为了寻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生产任务都很繁重,担心学生实习影响正常的生产秩序,进而影响经济效益,不愿接纳学生实习。

3.实习经费不足。企业在接收学生生产实习的同时大多都会收取一定的指导费、耗材费等,加上交通费、住宿费,使实习费用剧增。经统计近五年学生实习费用发现,学校对实习经费的投入明显滞后于企业收费、物价等因素的增长速度,造成实习经费相对不足,因而只能保证一部分学生参加统一的校外集中实习。

4.学生主观能动性不足。在生产实习过程中,由于学生对实习目的认识的不足,导致在实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由于我校地处郊区,距一些实习单位较远,实习学生会以各种借口不愿参加校外集中实习。另一方面,一些企业只提供一般普通的生产岗位而无法提供一些如研发、工程管理等满足个人特点和未来发展的实习机会,这也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实习的积极性。

5.分散实习流于形式。分散实习是生产实习的一种重要形式。经统计,有超过46%的学生以分散实习的形式完成生产实习教学活动。分散实习一般由学生自行联系实习单位,因此存在实习地点分散、实习单位参差不齐甚至有部分学生实习内容与所学专业知识毫无联系等问题,使实习管理难度加大。由于学生分散在不同地点实习,指导教师很难面面俱到,导致实习检查工作无法到位,分散实习流于形式。

6.成绩评定随意性大。学校虽然制定有详细的生产实习管理办法,并明确了评定成绩的具体依据,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校外集中实习的成绩一般由实习基地的指导教师根据平时出勤率和实习中的表现进行评定,主观随意性较大;校内集中实习的成绩由校内指导教师根据实习报告的内容进行评定,使得成绩评定过程中指导教师的主观随意性增大;而校外分散实习的成绩随意性也很大;综上所述,以上三种生产实习方式的成绩评定过程均存在较大随意性。此外,三类实习形式成绩评定标准的不同,使得成绩评定结果存在差异性,这也影响了学生生产实习的积极性。

三、提高生产实习质量的主要对策

1.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层次的高低,对生产实习的质量起关键性作用。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和优势,选择建立一批能全面体现电子信息类专业特点和我校特色的企事业单位作为实习基地,是保证实习效果的重要条件。首先,依托行业背景,建设“行业型实习基地”。我校前身为南京气象学院,2004年更名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签署协议由教育部、中国气象局与江苏省三方共建,以江苏省管理为主。学校和各省、市、自治区签署合作协议,其中,建设“行业型实习基地”是重要的务实内容;其次,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模式,主动与安捷伦、南京中网卫星通信、江苏省无线电科学研究所、江苏北斗产业研究院等合作建设联合研发中心和实验室,选派学生到联合研发中心和实验室开展生产实习工作,既能满足锻炼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要求又能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最后,充分利用学校学科型公司资源,将一部分校内集中实习安排到学科型公司,既能解决学科型公司因人力资源不足难以开展更多业务的问题,又能缓解校内实习实训基地无法满足学生实习需求的现状。

2.加强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我院目前拥有江苏省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江苏省通信与信息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江苏省气象传感网技术工程中心等一批教学及科研平台,同时建有电子信息系统综合实验室、创新实验室、大型微波暗室、电磁兼容实验室、毫米波实验室、超净间实验室、可靠性实验室等教学及科研实验室。学院通过对这些教学及科研实验室的资源整合和统筹规划,在原有仪器的基础上购置一些新仪器,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保证生产实习的顺利进行。

3.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实习质量。生产实习教学工作,要求指导教师既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要了解实习企业的基本生产流程和生产工艺,因此高素质的指导教师队伍才能保证生产实习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而一支高素质的指导教师队伍不仅包括高校专职教师、实验员,还包括企事业实习基地的一线生产技术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根据本专业生产实习教学的特点,学院应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模式建立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即,一方面通过优秀青年教师挂职企业或气象局,产学研合作、科研课题合作等途径,有计划地选派指导教师到企事业实习基地考察和学习,增强指导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教师生产实习指导能力。另一方面,从企业邀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技师、管理人员等到学校开展技术讲座和交流,并聘请一批优秀的企业管理者和工程技术人员经过教学业务培训后担任兼职指导教师,发挥他们的技术专业特长。

4.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积极性。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能否在生产实习中获得更多的工程实践经验,主要取决于学生主体的参与积极性。首先,在生产实习之前,辅导员应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生产实习的重要性。其次,教师应针对学生的自身特点和专业特征,并通过与学生沟通量身制定不同的实习计划,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针对校外集中实习,教师应根据实纲,结合实习基地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实习计划,并在实习之前将基地的基本情况、实习计划和实习任务告知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习;针对校内集中实习,教师应结合实纲针对学生的特点制定不同的实习计划,如对于即将攻读研究生学位的同学让其尽早参加到教师的科研活动中,对于已确定工作单位的同学,教师应着重让其了解企业的文化和企业的研发、生产、销售等流程,对于正在找工作的同学,教师则应加强其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增加其找工作的筹码;针对校外分散实习,在实习基地提供实习计划的基础上,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对其实习计划进行修订使其符合学生实习的相关要求。同时教师应加强对分散实习学生的监督与管理,将实习计划落到实处。

5.改革生产实习成绩考核模式。生产实习成绩的评定,是对学生生产实习工作的确定,必须做到严格、客观、全面、公正、公平。由于如前所述原因,生产实习成绩评定随意性较大,无法全面体现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付出情况,为了在成绩中能体现学生在整个实习过程中的努力程度和实习效果,应制定严格的生产实习成绩考核制度。针对不同类型的实习方式采取不同类型的考核方式,考核的内容主要包括思想表现、出勤率、实习任务完成情况、实习笔记、实习报告书等。具体如下:①校外集中实习和校外分散,成绩主要由以下五部分组成:实习单位成绩占20%(主要依据学生在实习单位的平时表现、实习落实情况等);指导教师成绩占10%(主要依据教师巡回检查情况);实习日志成绩占10%(主要根据学生是否记录当天的实习和参观情况);实习报告成绩占30%(主要依据实习报告能否全面体现学生实习期间工作及实习报告撰写的系统性、逻辑性);面试答辩成绩占30%(学院成立统一的面试答辩小组,采取随机答辩的方式)。②校内集中实习,成绩主要由以下四部分组成:指导教师成绩占30%(主要依据学生的平时表现、实习落实情况等),实习日志成绩占10%(主要根据学生是否记录当天的实习情况),实习报告成绩占30%(主要依据实习报告能否全面体现学生实习期间工作及实习报告撰写的系统性、逻辑性),面试答辩成绩占30%(学院成立统一的面试答辩小组,采取随机答辩的方式)。成绩汇总后采取“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分级制,评定学生生产实习的总成绩。通过改革考核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实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男,徐战利.高校生产实习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21).

[2]王嘉,段书凯,马忠平,等.关于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的探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3]史金联.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提高实践教学质量[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8).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等学校“十二五”重点建设专业项目(16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重点教改项目(13JY015)。

上一篇:实训教学法作为ESP主导教学改革方式的应用 下一篇:药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