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歌赛素质考试不要大一统

时间:2022-02-03 01:20:20

青歌赛素质考试不要大一统

七嘴八舌

编者按:以“繁荣音乐创作、推出歌坛新人、丰富电视荧屏”为宗旨的CCTV青年歌手大赛自1984年推出,已连续举办了12届,曾发掘出不少歌唱人才,是音乐界的一项重要赛事和盛典。第13届青歌赛3月17日晚以合唱比赛拉开帷幕,本报将陆续收集各方相关言论予以报道。欢迎读者投稿!

两年一届的央视青年歌手大赛已如期举行。目前的考评方式是,无论哪种唱法,都用一整套同样的试题来考察。此种做法虽然做到了公开,但似乎有失公正、公平。笔者建议既然已承认划分了许多年的数种唱法,特别是增加了原生态唱法与多人组合的演唱形式,就要对不同唱法的歌手给予不同的综合素质考题,即,不能用同样的试题来考察所有唱法歌手的综合素质。

首先,大赛不能要求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选手,特别是音乐学院毕业或准备参赛的学生,在准备参赛的紧张阶段,占用大量时间熟悉通俗歌曲,还要背会那么多的歌词,甚至要对外国的流行乐队、歌手和作品也如数家珍,笔者认为这样做有些过分。不能否认很多美声和民族唱法的歌手也喜欢国内外的通俗歌曲,但那只是在工作之余或闲暇时间的业余爱好和增进音乐修养的一小部分而已。要求他(她)们像通俗唱法的歌手对待通俗歌曲的那种态度和情感,是行不通的。可以在选题方面多增加一些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民族主义乐派的音乐知识,歌剧、音乐剧、芭蕾舞剧、交响乐等,与西方音乐和中国近现代音乐有关的问题。这也是他们有机会学习、能够学好、比较擅长的综合能力。如果一定要在流行音乐这方面进行考察,只要选手能够对通俗歌曲有所了解,大致唱准曲调、歌词唱不准确没关系、哪怕是“哼哼”出来音调也行,打分的尺度可放宽。

其次,原生态唱法的选手,主要来自各少数民族地区,有些歌手汉语都听不懂、说不好,与音乐学院培养出来的选手,在某些方面不能相提并论。让他们记住诸如契科夫的小说、普希金的诗句、贝多芬的交响乐之类的知识一定很困难,让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等少数民族歌手,详尽、透彻了解远离他们生活地区的粤剧、江南丝竹等曲调是相当不容易的。对此种唱法歌手的考察,应以歌手所在地区、具有少数民族地域特色、乡土气息浓郁的民歌、民族民间音乐、戏曲及地方剧种为主,最好不要涉及“洋味”十足的、与西方音乐有关的问题。

再有就是组合演唱形式与通俗唱法的选手,大都是在无数次的演出实践中摸爬滚打出来的。由于没有系统地学习过音乐欣赏、中外音乐史的知识,在艺术修养方面会有所欠缺。建议在选题和考察方面,主要以流行音乐、通俗歌曲、歌手、乐队、各种形式的组合等密切相关的知识。还可以增加一些外国民歌,比如,俄罗斯民歌、东欧国家民歌、美国乡村音乐等等。让综合素质考评进一步走向成熟。■

上一篇:中国缺少真正职业化操作 下一篇:教育正焦灼于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