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的挑战

时间:2022-02-02 03:23:52

智能化的挑战

智能化再次激起了人们对职业教育一些基本问题的思考,比如未来还需要职业教育吗?或者说还需要这么大规模的职业教育吗?智能化时代技术技能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是什么样的?为了培养适应智能化时代的人才,职业教育应做出什么样的变化?

智能化是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这些问题在信息化初期职业教育界便深入讨论过,因此对过去30多年信息化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可以为我们预测未来智能化时代可能的变化提供一些线索。事实上,信息化的确对我们的生活与工作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些变化如此深刻,以致职业教育的核心概念和理论体系必须针对这些变化进行重构,但是这一变化对职业教育的影响来说更多是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比如并没有出现不再需要技术技能人才的现象,恰恰相反,目前的状态与30多年前相比较,无论是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质量需求还是规模需求均呈大幅度提升趋势。这一状况同样适合智能化时代。

首先,对智能化可能影响的分析,不能局限在个别企业、个别行业,或是智能化技术本身。许多人在分析智能化可能的影响时,往往仅仅局限于对个别企业的分析,比如某某企业引进智能化生产线后,车间员工减少到了原来的十分之一,因而忧心忡忡:机器替换下来的这么多人将怎么办?职业教育培养的这么多学生将如何就业?未来是否还需要这么大规模的职业教育?在机器替换人进程较快的行业,与之对应的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与招生规模自然要及时做出调整,但据此对职业教育未来发展做出悲观判断是毫无依据的。

当今世界各国,制造业发达的国家有着良好的职业教育体系,如德国、日本,但在经济结构不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国家,也同样有着不错的职业教育体系,如美国。职业教育不仅要给经济领域培养人才,也要给社会领域培养人才;而在经济领域中,制造企业需要技术技能人才,其他类型的企业同样也需要技术技能人才。我们不能依据局部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变化而对整个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状态做出绝对判断。事实上,智能化对未来职业教育更为深刻的影响,是通过对整个社会的影响而间接地发挥作用。智能化将带来整个社会形态的变化,在智能化时代,社会的整体经济水平将迎来更大幅度的提升,物质生产与服务将处于历史上更为优越的状态,社会运行管理将更加复杂,人才的智力水平将更高,行为方式将更加文明,所有这些方面都将对职业教育的质量提出高得多的要求。这是对职业教育影响最为深刻的方面,我们必须深刻认识这一影响。

其次,就是智能化对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影响,也有必要进行更为具体的分析。智能化对一个国家制造业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首先要看这个国家发展的是什么样的制造业,而这是一个无法做出绝对判断的问题,因为其答案是由经济的实际运行结果决定的。瑞士的经济很发达,其职业教育也很发达,但它的制造业生产的却是一种极为传统的产品――手表。对这个行业的生产过程,智能化是难有非常实质性影响的。智能化容易运用的行业,是可以对人的操作过程M行编码的行业。美国尽管也在强调要重新发展制造业,但其利润的主要来源,恐怕主要还是会依据原创性研究,因此其企业未必会愿意花费巨资对传统制造方式进行根本性改造。需要并且愿意对制造方式进行智能化改造的、只会是把产业发展主要定位于先进制造业的国家,如德国和日本。根据我国产业发展的现实条件,未来我国制造业发展应当定位于德国和日本模式。

即使是这样一种定位,也不能轻言未来制造业将不再需要大量的技术技能人才,其原因如下:首先,智能化机器可替代人的一部分工作,但并不能代替人的所有工作,而这种生产过程对产品精度要求是非常高的,不能代替的那部分工作,将需要更为精湛的技能做支持;第二,技术升级往往会带来经济发展水平的迅速提升,迅速提升的经济意味着更大规模的生产,这必然会带来对员工数量需求的增加。历次工业革命都带来了这一结果。现在的许多大型车间30年前能看到吗?完全看不到;第三,智能化生产线本身所需要的员工会较大幅度地减少,但智能化生产线的安装、调试和日常维护、维修,需要大量高技术水平的人才做支撑。这种生产线的运行成本非常高,而且由于其集成程度很高,如果某个局部环节发生故障,将带来整个生产与服务系统的瘫痪,因此需要大量非常熟悉整条生产线运行过程的技术人员来维持其正常运行;第四,未来制造业的概念,不仅仅是给消费者提品,还要包含与产品相关联的大量服务,如安装、调试、使用指导等,甚至后者在价格中占的比重还会更高,这些环节的工作也需要大量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来完成。

可见,一种新的生产技术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规模的影响过程极为复杂,其结果并不是线性产生的,而是与多种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人才数量需求的预测,应当建立在对影响机制的分析基础上。但无论如何,更为复杂的生产技术,必然会带来对技术技能人才能力要求的提升,从而要求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做出相应变化。

上一篇:机械工程材料优选方法的研究现状探讨 下一篇:有标志的汉英被动句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