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玉米促早熟技术措施及其重要性分析

时间:2022-02-02 06:40:50

浅析玉米促早熟技术措施及其重要性分析

摘要:玉米是我省主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决定我省农业总产值。但当前气候条件不稳定,具体表现为阶段性低温、干旱、秋霜早来等,这些因素致使玉米产量再提高受到威胁,而促早熟技术在应对复杂气候条件变化,通过人为辅助措施对玉米稳产、增产的意义重大。

关键词:玉米;促早熟;措施

中图分类号:S513文献标识码:A

1重要性分析

玉米是我省主栽的粮食作物,其种植面积以绝对优势长期占据我省耕地面积第一的位置,其产量多少直接决定我省农业总产值。而近年来,我地区玉米在春耕生产时常遭遇春旱、低温冷害,而进入夏季又出现阶段性低温、寡照,再加之秋霜早至等不利自然气候条件,严重制约了玉米产量的再提高,为玉米生产设置了天然的屏障。针对不利气候条件,应以促进玉米生育进程,确保安全成熟及为玉米生长创造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为重点。

2技术措施

2.1促前期

根系是玉米前期生长的养分需求中心,杆粗叶茂的前提条件就是根壮。因此促前期就是将精力重点放在保根方面。

2.1.1播后深松

玉米定苗前后趟一犁,可有效促进根系发育(早铲、早趟,可有效疏松土壤,促进幼苗生长旺盛、蹲实、起身早,此举宜在6月中上旬进行,可有效抑制土壤水分蒸发,进而促进玉米根系发育)。

2.1.2早定苗

玉米进入4片叶时实施定苗,可有效防止大苗欺小苗,减少幼苗之间争肥、争水现象,玉米个体的截光能力被极大提高。

2.1.3适时追肥

玉米拔节前定苗后6~7片叶时开始进行追肥(追肥量约为尿素10~20kg/667m2)。对二、三类苗、小苗及晚苗应适当增加施肥量,实行多餐少食的办法,增加施肥次数,加强田间管理,促进幼苗整齐发育,做到均衡增产,在砂土环境下这种施肥方式对玉米整个生育期不脱肥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追肥时间的选择上可采取以下原则:在地力肥、底肥足和植株生长健壮的情况下,追肥时间可晚些,而在土壤瘠薄、底肥少且植株弱的情况下应适当多施和早施[1]。追肥后迅速起垅,岗平地起尽量采取张口垄以接纳更多的天然降水,涝洼地起尖嘴垄易于排涝。

2.1.4叶面喷洒植物生长调节剂(或磷酸二氢钾),在玉米拨节期至抽雄期视玉米发育状况进行叶面喷洒。

2.2保后期

延长叶片寿命能够有效确保后期茎叶的光合强度及受光面积,是增强作物截光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影响后期叶片寿命的关键在于肥水和病虫草害的掌控。若植株后期脱肥,叶片中含氮量缺乏,叶色黄化,叶绿体数量减少,光合作用能力减弱,光能利用率大幅度降低,这种情况可采用下列措施加以弥补:

2.2.1在玉米开花期喷施0.3%的磷酸二氢钾+2%的尿素(即每亩用1.5kg尿素加250g磷酸二氢钾,兑水50kg)+硼、钼微肥混合液。该稀释度的叶面肥有利于促进玉米籽粒的形成,提高抗逆性,缩短成熟期。

2.2.2及时防治病虫草害,减轻病、虫、草对玉米后期的破害程度,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光能利用率,提高产量。

2.3隔行去雄

这一简单易行的增产措施可有效提早玉米成熟3~5天,增产近10%,同时还可以改善玉米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减轻玉米螟的发生率。具体如下:在玉米雄穗抽出1/3尚未散粉时及时隔行去雄,去雄时,为确保授粉安全,靠边界3~5行可不去雄,每隔1行(株)拔除1行(株)的雄花,使其他植株的雄花花粉可以掉落到近边拔除雄花玉米植株的花丝上使其受粉,1株玉米雄穗至少可满足3~6株玉米果穗花丝授粉的需要[2]。该项措施在操作时应防止茎杆及上部叶片折断。去雄可促使玉米将养分转向雌穗,确保雌穗的有效发育,使雌穗吐丝期提早2~3天。需加以注意的是:去雄株数不要超过总数的一半,否则有缺株、空杆的风险,尽量采取小比例间作,若地块植株发育不整齐或缺株现象严重的地块不宜去雄,以免影响正常授粉。

2.4后期放垄

玉米灌浆期后浅锄1次,可促进土壤增温通气,有利于土壤微生物活动和养分运移。玉米部分根系被有效割断,在不影响供应玉米生长所需养分的条件下,促进早熟。

2.5消除多余植物体

玉米进入生育后期,底部叶片老化甚至枯死,已失去功能作用,应及时打掉,进而增加田间通风透光率,减少不必要的养分消耗,降低病害浸染几率。在玉米田内,部分植株因授粉受阻形成不结棒的空秆,部分低矮的小棒玉米不仅损失水分、消耗养分,而且还与正常植株夺光照条件,影响光合作用,因此应把不结棒的植株和小穗株拔掉,从而把有效养分和水分集中供应正常植株生长发育。病株的割除一定要深埋或焚烧,不可直接将其作饲料喂养牲畜,作肥料也应在一定条件下充分腐熟后方可利用。

2.6站杆扒皮晾晒

方法较为简单,就是扒开玉米苞叶使籽粒全部外露,直接接受阳光暴晒,注意过程中不要折断穗柄,否则影响产量。这一举措可有效促使玉米提早成熟5~7天,降低玉米水分12%~15%,增加产量约5%,同时对玉米质量和品质也有效改善和提升。扒皮晾晒的时间选择尤为关键,一般在玉米蜡熟中后期(籽粒有一层硬盖)进行,过早或过晚都不利,过早影响玉米灌浆,降低产量,而过晚则失去意义。

2.7适时晚收

我地区一般在9月25日前后来初霜,但初霜一般较轻,玉米茎叶没有完全枯干,部分地块叶片尚未枯黄,初霜后时常还有一段好天气,茎叶中营养物质还在向籽粒中运移,粒重还有增加空间,因此,应提倡玉米适时晚收,这也是一项不增成本、但增产量的技术措施。

参考文献

[1]窦瑞霞.玉米后期保熟增产措施[J].农家之友,2004(06):24.

[2]张振华,陈雪梅,徐连春,等.玉米促早熟增产技术[J].吉林农业,2008(06):19.

上一篇:福建省连江县旅游气候资源开发探讨 下一篇:甘南县向日葵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