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特征特性及无公害栽培技术

时间:2022-02-01 09:29:05

黄瓜特征特性及无公害栽培技术

摘要 为夺取黄瓜的优质高产,阐述了黄瓜的特征特性,同时介绍了其无公害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播种育苗、适期定植、定植后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等内容,以期为黄瓜大面积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黄瓜;特征特性;无公害;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42.20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3-0094-02

1 特征特性

1.1 生物学特征

黄瓜又称王瓜、胡瓜,属于葫芦科、草本植物。浅根系、根量少而且木质化,不易出现再生根,根的好气性强,而且茎节上易产生不定根。茎为细长攀援蔓生,有刚毛、茎五菱、中空、茎节有分枝或卷须。叶片深绿、呈五角形,叶缘有缺刻、叶片和叶柄上有刺毛。花黄色、雌雄同株异花,有单生结实习性,筒状花冠,多在5:30—6:30开花,果实为假浆果、外皮绿色或黄绿,有瘤刺,果实呈长桶型或棒状,含有苦瓜素。种子扁平,长椭圆形,黄白色,千粒重22~43 g。

1.2 生长特性

黄瓜喜温喜湿,对气温要求在10~38 ℃,以22~28 ℃为适宜温度;对地温要求为10~38 ℃,以15~25 ℃为适宜地温。对水分要求比较敏感,以空气相对湿度60%~90%为宜,要求土壤含水量在70%~80%为宜,过干过湿都不利于生长。对光照要求是:光饱含点为5.5万lx,光补偿点为2 000 lx,由于黄瓜为短日照作物,对日照的长短要求不严。在日照8~11 h条件下,有利于提早开花结实。黄瓜喜肥,对营养条件要求氮、磷、钾必须配合施用。每生产1 000 kg黄瓜需氮1.7 kg、磷0.99 kg、钾3.49 kg,而且在结瓜期需肥量占总需肥量的80%以上。在光合作用进行过程中,对CO2很敏感,对土壤要求是疏松肥沃透气良好的砂壤土为宜。酸碱度要求(pH值5.5~7.0)氢离子浓度为100~3 163 nmoL/L。

2 无公害栽培技术

2.1 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黄瓜的品种很多,一般早熟品种主要选用长春密刺、良丰密刺、津研6号、津杂1号、津杂2号、中农5号等。中、早熟品种主要选用吉杂一号、津研4号、冀东3号。中晚熟品种主要选用津研7号、唐山秋瓜等。一般冬季在保护地生产和春季生产时,都选早熟品种。先将种子用凉水浸泡3~5 min,然后放入50 ℃的热水中搅拌浸种8~10 min,接着在30 ℃温水中浸种4~5 h,尔后用清水淘洗干净,接着在25~28 ℃的条件下保湿催芽15 h,每隔4~6 h用清水淘洗1次,当85%的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也可用40%福尔马林150倍液浸种40~60 min,然后用清水淘洗干净,再催芽,还可以用相当于干种量的0.3%的50%多菌灵拌种,不催芽,直接播种。

2.2 播种育苗

黄瓜全生育期为100~150 d,露地栽培必须在无霜期内进行。育苗期30~65 d,春夏茬在3—4月播种,5月开花采收。秋茬6—7月直播,并应采取遮阳降温措施,黄瓜的温室栽培,必须选用耐低温、耐高湿、抗病早熟的优良品种。秋冬茬一般在10—11月播种,12月定植。冬春茬一般在12月至翌年1月播种,2月定植。黄瓜大棚栽培,早春茬一般在12月至翌年1月播种,40~50 d苗龄,3月定植。秋棚黄瓜一般在6—7月播种,30 d左右苗龄,多数为直播方式。由于秋棚黄瓜育苗期还处高温季节,除选用适宜品种外,还要在苗期采取遮阳降温措施。

2.2.1 育苗床土配制。用20%腐熟马粪、20%腐熟圈粪、10%腐熟大粪干、10%细沙、10%细炉渣混合配制成床土,床土再加过磷酸钙4 kg/m3和尿素1 kg/m3,均匀混合后平铺到苗床,籽苗床铺5 cm厚,成苗床铺10 cm厚。配制药土可用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10 g或用40%多菌灵8~10 g,掺细土5 kg(或对水15 kg)均匀撒在1 m2育苗床内进行床土消毒。

2.2.2 播种。播种可在高温灭菌的沙盘里进行,也可播在装有营养土的纸袋里、营养钵里,或直接播在苗床里。将催好芽的种子,均匀撒播在浇透水的砂盘时,覆盖细沙厚1 cm,再盖上地膜,或直接播到浇透温水的营养钵内(或纸袋内)的营养土上,种子平放,每钵内(袋内)播2粒种子,覆盖细沙土厚1 cm,随后放到25~28 ℃保湿条件下催芽。当子叶出土时,要揭开地膜。对于播在沙盘里的种子,出苗后即可往分苗床或营养钵内移植。

2.2.3 籽苗期管理。黄瓜秧苗出土后,即可采取降温降湿措施,以防徒长。如发现戴帽的种子,可以再覆盖1.0~1.5 cm厚的细沙土。如床土太湿,可撒些干土或细炉灰吸湿,气温控制在25 ℃左右,当秧苗长出1片真叶时,即为花芽分化期。这时要满足低温短日照的要求,气温保持在20~22 ℃,地温保持在16 ℃,每天8~10 h的短日照,这样有利于花芽分化,经过7 d,花芽分化结束,才可倒苗分苗。如果夏季育苗,应采用直播法,而且要采取遮阳降温措施。

2.2.4 幼苗与成苗期管理。幼苗期的营养面积,每株以5 cm×5 cm为宜,成苗期的营养面积,每株以8 cm×10 cm为宜,在营养钵(营养袋内),则每钵(袋)只留1株壮苗。每次移苗时都要浇足底水。移苗后要保持高温高湿,温度保持25~28 ℃,土壤保持潮湿,以利于缓苗。缓苗后,则要降温降湿以防徒长。一般白天气温控制在20 ℃左右,夜间气温控制在15 ℃左右,地温控制在15 ℃即可。如土壤太湿可掺干土或炉灰来调湿,以利于根系生长或蹲苗。如出现脱肥(秧苗黄瘦)可喷施0.2%尿素或0.3%磷酸二氢钾,长到成苗期,要按壮苗标准进行管理或炼苗[1-2]。

2.2.5 壮苗标准。黄瓜壮苗标准是:冬季苗龄50 d左右。夏季苗龄30 d左右,株高15~20 cm,茎粗、色绿,下胚轴3~4 cm,叶片4~7片,叶片肥大深绿,子叶肥厚,80%的植株已出大蕾,子房粗大,根系发达,吸收根(白根新根)多,整株秧苗硬,而且有弹性,没有病虫害和机械损伤。

2.3 适期定植

2.3.1 定植前准备。黄瓜是喜水喜肥作物,而且根的再生能力较弱,因此要求耕作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土质肥沃,属于中性或微酸性土壤,应在多次深翻熟化土壤的基础上,施腐熟优质粗肥150 t/hm2、二铵750 kg/hm2,深翻后做成高畦或大垄皆可,一般畦宽100 cm、高10 cm。如果在大棚内生产,畦上面应覆盖地膜,地膜下应留水沟,以备进行膜下暗灌,可以减少大棚内湿度及病虫害危害。

2.3.2 定植时间与方法。黄瓜一般在土温稳定在12 ℃以上,气温18~20 ℃时期定植。如果地膜覆盖可提前7 d定植,如果在大棚内定植,可提前15~20 d。如果在温室内定植,必须掌握10 cm土温在12 ℃以上,气温在20 ℃左右时定植。如果在冬春大棚内定植,必须掌握冷尾暖头(即选择冷的第4天为暖的第1天的晴天中午定植)。在夏季或气温高时定植,则应选择阴天或下午定植,这样有利于缓苗成活。定植采用大垄(畦)双行,内紧外松的方法,这样有利于通风透光,又利于田间作业。其密度每垄(畦)栽双行,小行距为45 cm,株距30 cm,栽植6万株/hm2左右。在冬季和春季定植后,为了保温,还可以扣上小拱棚。在夏季定植,为了防止高温强光照和雨水冲刷,应支遮阳网或遮阳棚。

2.4 定植后管理

2.4.1 缓苗前后管理。定植后要调节气温保持在25~28 ℃,并保持土壤潮湿,一般经3~5 d后,即可看到心叶见长,而且出现新根,即证明缓苗成功。这时应降温降湿,控制在20~25 ℃,并适当放风降湿。露地生产则要通过锄耪松土,降湿蹲苗,蹲苗期7 d左右,瓜秧开始甩蔓。这时应结合追肥,追施尿素150 kg/hm2,浇1次提秧水。大棚内生产,要进行扎眼施穴肥,实行膜下暗灌水,随后则插架绑蔓,为不影响光照,可采用吊蔓法,即大棚顶部正对着秧苗吊1条细绳,然后将瓜蔓盘在绳子上,以利于结瓜。

2.4.2 后期肥水管理。当根瓜长到10 cm左右时,是黄瓜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进行时期,要加强肥水管理,可施饼肥3 000 kg/hm2或施尿素225 kg/hm2,以促秧结瓜。此后则每3~5 d浇水1次,每浇2次水之间追1次肥,每次追尿素225 kg/hm2。可随浇水追肥。同时土壤要保持湿润。当发现新生叶片黄绿,瓜条膨大缓慢时,可以进行时面喷肥,可用0.2%磷酸二氢钾或用0.2%白糖水加0.2%尿素喷施叶面。此外,进入结瓜期以后,对大棚内二氧化碳要增加浓度,最好由300 mg/kg增至1 200 mg/kg,黄瓜可增产50%~100%。

2.4.3 后期植株调整。插架和吊蔓后,直至根瓜长到5~8 cm长的这段时间,只进行绑蔓、引蔓和除草等田间管理。此外,还要及时去掉卷须和多余的侧枝,对于主侧蔓都可结瓜的品种,当侧蔓结1~2条瓜后,留3片叶就可打尖。这样有利于通风透光。在大棚(室)内生产,由于棚室高度所限主蔓在25片叶时就可打尖。另外,由于黄瓜叶片的光合能力又有30 d左右,因此枝叶过密,应适当摘去下部的老叶。

2.5 病虫害防治

黄瓜的病害较多,主要有猝倒病、沤根病、立枯病、炭枯病、疫病、霜霉病[3]、枯萎病、黑星病、白粉病[4]、灰霉病、细菌性角斑病等,虫害较少,主要有蚜虫、白粉虱等。在病害防治上,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换茬,以减少病害的发生。防止高温高湿、低温袭击及长期干旱等不良栽培条件。对种子采取温水浸种催芽的方式,药剂防治可用40%福尔马林150倍液浸种40~60 min或50%多菌灵拌种,不催芽,直接浸种。对猝倒病可用50%双粉剂7 g拌种或用72%普力克400倍液喷雾。对沤根病主要采用通风降湿,增施磷、钾肥。对立枯病可采用15%惠霉灵水剂400倍液喷雾。对疫病可采用25%甲霸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浸种30 min或64%杀毒矾600倍液灌根3次。对霜霉病可用45%百菌清烟剂熏治8~10 h或5%百菌清粉尘喷治。对枯萎病可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400倍液灌根。对黑星病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30 min,或喷7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对灰霉病可喷10%灭克粉尘剂或喷5%百菌清粉尘。对白粉病可喷粉锈宁1 500倍液或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对细菌性角斑病可喷施1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喷200 U农用链霉素。防治蚜虫,可用50%辟蚜雾可湿性粉剂2 500倍液,或用40%乐果1500倍液喷雾,保护地可用5%灭蚜粉尘喷雾。防治白粉虱,可用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喷雾,也可用5%灭蚜粉尘喷撒,也可用40%绿菜宝800倍液或1.8%集琦虫螨克乳油200倍液喷雾。同时,可兼治斑潜蝇、蚜虫、茶黄螨和棉铃虫。

2.6 适时采收

黄瓜栽培只要肥水充足,温度阳光适宜,瓜条生长较快,有的一昼夜可长3~5 cm,因此必须及时采收。

3 参考文献

[1] 牛彦,王秀琴.早春茬无公害黄瓜生产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3(S2):80-82.

[2] 孟祥锋,姜俊,张明,等.黄瓜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J].河南农业科学,2003(8):55-57.

[3] 胡宁宝,吴华圃.无公害黄瓜生产中对霜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J].华北农学报,2006,21(S3):18-21.

[4] 王惠哲,李淑菊,霍振荣,等.黄瓜感染白粉病菌后的生理变化[J].华北农学报,2006,21(1):105-109.

上一篇:基于Wordpress的教学主题的设计 下一篇:黄土高原大扁杏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