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中教学机智的巧妙运用之我见

时间:2022-02-01 08:53:44

课堂中教学机智的巧妙运用之我见

德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不论教育者是怎样地研究教育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教师只有机智地处理好课堂上生成的各种问题,才能让课堂教学充满着教育智慧。否则纵有高超的学识,也难以真正完成教学任务。作为一名体育教师,除了有较好的责任心、较高的业务水平、广泛的兴趣好爱好外,还应具备一定的教学机智。所谓的教学机智实质是一种处理教与学矛盾的教学技巧;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处理有关教学的偶发事件的能力,即应变能力。正确运用教学机智对课堂教学有着重大的意义,它不仅解决了课堂出现的“意外事故”,而且能化“废”为“宝”,点“铁”成“金”,给课堂教学带来“意外收获”。

一、以褒代贬――化解课堂中遭遇尴尬的机智

课堂上对于爱出风头、喜欢恶作剧的学生最好是采取以褒代贬的方式,因为此类学生自尊心特别强,往往方法不当,会适得其反。以前,我们班上有个叫小甲的同学,他头脑灵活,思维敏捷,但平时比较调皮,捣蛋,在班上是出了名的“调皮大王”。一次体育课上同学们都在认真地练习蹲踞式跳远的动作,突然课堂上响起了清脆动听的口哨声,大家见状都乐了,都停止练习。原来是调皮大王小甲。我沉住气,没有训斥,只是面带微笑地走到他面前对他说“既然你口哨吹得这么好,不如用哨音来带领大家练习,行吗?”平时那个调皮大王挨批评惯了,所以挨批评时总是满不在乎,无所谓,这次,经我这么一说,他倒是很积极,用清脆、悦耳、动感的哨音带领大家练习,轮到自己时也格外认真,一丝不苟。我看他这节课上得比哪堂课都要认真。不久,他竞选为班级的体育委员,工作尽职尽责。课堂上遭遇尴尬事是常有的事,所以当我们教师和这些正常秩序的“意外情况”不期而遇时,如果能巧妙地运用教学机智,或许就能收获一片阳光灿烂。

二、随机应变――处理质疑难解问题时的机智

课堂教学是一种开放性、多样性的信息交流活动。在这交流活动中,作为起教W主体作用的学生,通过自身积极的思维探索,难免会提出教师在备课中所始料不及的疑难问题。有的问题,教者能及时给予正确的解答,而有的问题则不然,教师会一时找不出合适的答案,这就需要教师的随机应变。一次,在检查学生上一周布置的回家作业――仰卧起坐时,当老师讲到如果回家去练的学生这几天一定会感到腹部这里会出现酸痛的情况,不酸痛的那肯定是没有练过!想不到捣蛋王学生A竟然把小手举得高高地不服气地说:“老师我练的,但我一点感觉都没有!怎么回事?”此时教师轻率否定会伤害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于是就避开正面回答,告诉他老师相信你回家肯定练过,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下课后老师再和你一起好好分析原因。

三、“堵导”变通――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机智

“堵”和“导”应该是相辅相成的,既要注意点拨诱导,讲究“导”的艺术,又要注意堵漏塞流,强化“堵”的机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笔者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巧妙创设和谐情境,使程度不同的学生都能领略到成功的喜悦,得到尊重的满足。同时也总会利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又要注意不偏离教学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在运动实践中不断思考,积累经验,灵活机智,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发挥良好主导作用。

在体育教学中由于每个班里总有为数不少的学生身体素质差,动作技术不规范,上课不认真听讲,练习时注意力不集中;思想过度紧张,害怕;怕吃苦,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他们往往性格孤僻、怪异,有自卑心理,怀疑自己的能力。针对这些不同学生的心理与能力,在教学组织中总是能根据教材内容、运动环境,巧妙引导,合理运用教学机智中的“堵、导”变通机智,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四、爱心感化――个性化教育的机智

偶发事件经常发生在差生身上,差生的自尊心强,自卑心理也重。他们十分渴望得到老师的信任与尊重,即使有了差错,也渴望得到原谅。因此,作为教师,应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教育好的。在处理“偶发事件”时,注意把严肃善意的批评与信任、积极的鼓励结合起来,把“尽量多地要求”与“尽可能地尊重”结合起来,切不可感情用事,用训斥加批评的方法简单、粗暴地处理,以免激化矛盾,造成师生之间情绪的对立,扩大事态的发展。这正如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 :“教育,这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及年轻的心灵。在这里谁有细致和耐心,谁就能获得成功。”例如:我执教二年级时,学生小李是班上出了名的“捣蛋鬼”,刚开始接班时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就告知了我。在刚开始的课中他不是打这个就是骂那个,于是作为教师不是急着训斥,而是让先让他帮忙把器材拿过来,后摸着头问他“是不是被前面学生挡住视线了?”在得到他极为“惊讶的认可”后,就把他换到了队伍的第一列中。接下来的课中他显得很安静,学得也很认真,小眼不时地还会瞄一下我。课后及时地找他谈心,平时还会耐心地关注他的学习和个人卫生情况,及时地给予鼓励,并且适当地发点小奖品给他(如:橡皮、本子之类)。当他的小脸和小手弄脏时,会提醒他,干净的他更加帅气。现在的他已是班上的领操员。一开始其他教师不相信,后来把他“借给”了一年级当领操员,他们才……可见,机智与爱心的力量是如此之大。

教师的教育机智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靠灵感凭空获得的。而是教师在后天的教育活动和教育环境中,经过磨炼与感悟而逐渐获得的。在教育教学中,每个教师都有发挥教育机智的潜质。因此,教师只有在长期的教学中不断实践并能灵活加以运用,才有可能形成教学机智。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江区震泽实验小学 江苏】

上一篇:创造力在幼儿活动中的培养 下一篇:创设情境,打造五彩缤纷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