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不良行为的特殊心理成因及防治策略

时间:2022-02-01 01:01:34

中职学生不良行为的特殊心理成因及防治策略

摘 要:中职生是特殊的学生群体。他们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这一时期是个体脱离家庭,走向社会,处于心理上的“断乳期”,而且也是个体生理上、心理上变化最快,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实施教育的最佳时机。因此,本文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分析了中职学生不良行为的特殊心理的成因,并寻求相应的防治策略,引导他们健康地成长。

关键词:中职学生 不良行为心理 成因 策略

一、中职学生不良行为的特殊心理成因

近几年来,中职生不良心理问题呈上升趋势,通过调查问卷以及中和部分学生的交谈,我了解到中职生的心理问题,呈现一定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剖析其成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客观原因

1.1家庭的影响

就读职业学校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家庭背景比较特殊。特殊的家庭背景,导致交流沟通能力缺失,不少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社交障碍,尤其是那些贫困生、特困生、单亲家庭、留守学生。由于家庭经济的原因,害怕交往给经济带来负担,因而怯于与其他同学和老师交往,也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处境,封闭自己,不敢与人沟通,不敢参与集体活动,因此种种原因形成的社交障碍将伴随他们求学、就职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职业生涯,给他们造成巨大的困扰。[1]

1.2学校的影响

进职校后,中职生日常活动不充实,生活单调,乏味,在学生心理上易产生消极情绪。部分教材内容陈旧,与时代不同步,学生感觉学完后无用,不能满足他们强烈的认识需要,在心理上易产生一种失落感和厌学情绪。在教学方法上,有些教师照本宣科,毫无新意,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观念上,有些教师对学生不是积极地启发和疏导,而是消极地防范和限制,对学生不是民主平等地对待,而是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凡此种种,势必酿成学生在学习和心理上表现出懒散、厌学、精神不振等现象。[2]

1.3社会的影响

目前,社会上盛行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急功近利的思想,都时时刻刻侵蚀着部分学生的思想意识,再加上社会上认为中职生学历低,能力小,在就业方面人为地刁难,也加重了部分中职生的不良心态。

1.4学习基础差,存在自卑自弃心理

近几年来,由于“普高热”的升温,中职学校招来的学生绝大多数是来自各普通中学的“中下等生”,他们是带着中考失利无奈的心理进入中职学校接受教育的,因此,一开始就有自卑的心理,再加上部分家长自认为失去希望,把子女送入中职学校,是孩子不争气,无奈的选择,这无形中诱发了学生的自弃心理。[3]

2、主观原因

从中职生自身内部心理因素来看,缺乏明确的奋斗目标,自信心不足,自控能力差,有排斥、逆反心理,偏激片面地看问题,是产生不良行为特殊心理的主观原因。

2.1缺乏明确的奋斗目标

职学生心理素质问题最深层的原因在于缺乏明确的人生奋斗目标及学习的动力。在初中时,他们是以中考能考上普高甚至重点高中为学习目标和学习动力,进入职业学校后突然缺失了奋斗方向和目标,学习的内在动力随之减弱。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是在学校不闯祸、不出纰漏。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在相当大一部分中职学生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2.2自信心不足

中考的失败,对这些孩子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挫折。对于这一挫折,少部分学生能正视它,变压力为动力,努力学习,提高能力,增强信心,有的在技能上展露头角,有的在学业上学有所成。然而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则有意无意地将自己与过去的同学相比,觉得低人一等,挫折感就时常体现出来,从而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也有部分学生,觉得自己文化课尤其是英语、数学等基础课程本身就差,一旦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就打退堂鼓,不思进取,不相信自己能学好,甚至自暴自弃,破罐破摔,认为即使努力也不能赶上来,于是干脆放弃了学习,他们认为自己就是世人眼中“不上进”的顽劣,是老师眼中“不可教”的学生,是家长眼中“没希望”的一代,是亲友眼中“不学好”的典型,是现实社会中“多余人”的代表。对待事情的态度是不闻不问,漠不关心,我行我素,或是沉迷于网络,整日陷于浑浑噩噩的涣散状态中,严重影响到其本人及他人正常的学习生活,并直接影响到了班级整体的班风、班纪。

2.3自我控制能力较差

中职学生从小在老师、家长的呵护与约束下成长,步入职业学校后,大部分学生离家住校,开始面对相对独立、自主的学习生活,突然有种茫然不知所措之感。加之缺乏明确的自律意识,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意志力薄弱,很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诸如“别人玩,我也玩” ,“别人迟到、旷课,我也违纪” ,“别人谈恋爱,我也谈恋爱” ,整日里随波逐流,荒废学业。久而久之,便不能自拔,陷入不思进取的自我麻木中。[4]

2.4有一定的排斥、逆反心理。

中考失利的挫折感与选择学校的被动与无奈,使得中职生对就读的职业学校缺乏信任感与认可度,加之对职业教育的特点、目的等认识不足,使他们产生一定的排斥、逆反心理。具体表现在心态不稳定,不能迅速适应并尽快融入学校学习生活,或茫然而无所适从,或欲另辟蹊径,寻求他途。经常有学生上课迟到、旷课等不良现象,或在初入校报到后一段时间情绪不能稳定而欲退学的情况。

二、消除中职生不良行为特殊心理的防治策略

1、教师的爱心教育是消除学生不良行为及心理、获得自信的保障。

2、教师应了解中职生的心理特点,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学会全面辩证地看问题。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教育氛围。

5、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6、创设环境,家校形成合力,消除不健康心理。

中职学生不良行为的特殊心理产生的原因也比较复杂,初中阶段学习生活的不良经历、教师以及家长的教育观念方式不当、普遍存在的社会认知偏见、特殊的时代和社会环境、特别的职业学校专业教育特定的青春期年龄阶段和独特的身份(如留守学生、特困生或单亲家庭学生),再加上一些职业学校所做的工作不尽如人意,都使得职校生的心理问题日益加剧,更加普遍。这也说明职业学校学生不良心理纠偏工作必然具有长期性、系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我们只有不断去探索有效办法,才能使他们健康、顺利地走向社会。

参考文献:

[1]石卉.中专生学习心理障碍表现、成因及对策[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5)

[2]张承芬 主编. 教育心理学. 山东: 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3] 张建伟 孙燕青 著. 建构性学习.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4] 卢家楣等主编.心理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上一篇:关于旅游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下一篇:初中英语阅读新课时导入有效性初探